赤水市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2015).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6980494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水市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201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赤水市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201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赤水市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201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赤水市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201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赤水市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201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赤水市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201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水市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2015).doc(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水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现 状 篇一、 赤水市简介(一) 地理位置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赤水河畔。地理座标为东经10536251061456和北纬281702284558之间。该市的西南至东北分别与四川省古蔺、叙永、合江三县交界,唯东南与省内习水县接壤。城区距省会贵阳市450公里,距遵义市300公里,距四川省成都市350公里,距重庆250公里,距自贡市200公里,距泸州市78公里,距合江县60公里,与合江县九支镇隔赤水河而相望。赤水市素有“黔北门户”之称,是名符其实的省际边陲城市。辖17个乡镇办事处。(二) 自然条件1、气候气象:赤水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1。最热月7月

2、平均气温2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9。年平均降水量1268.8毫米,日照百分率29%,年平均相对湿度82%。2、河流水文:赤水市境内有赤水河与习水河、福宝河三条水系,有大小河流352条,年平均径流量12.06亿立方米,过境水量83.3亿立方米。3、地质地貌:赤水市域属扬子区四川盆地分区泸州小区,与四川属同一沉积湖盆。出露地层有中生代的侏罗系,白垩系,新生代的第四系地层,多为红色砂岩。地形切割强烈,地貌形态复杂多变。有低丘、低山、低中山、中山四个地貌类形,以丘陵、园形山丘及河谷阶地为主要特点。红色砂岩形成的丹霞地貌更是独具一格。全市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最高是元厚镇金沙葫芦坪,海拔1700米,最

3、低是长沙镇习水河出境处磨刀溪,海拔221米。4、植被土壤:赤水市植被分区属于贵州高原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地带的赤水河谷中山樟栲林松杉林及毛竹林小区。主要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和楠竹林。土壤以黄壤和紫色土为主,占全市总面积的79.65%。由红色砂岩,紫色砂岩,紫色泥岩风化发育而成,呈酸性至中性反应。5、气象灾害:赤水市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夏伏旱和暴雨。夏伏旱多发生68月,主要影响河谷和半山,高山无影响。暴雨主要发生在59月,以68月最为集中。(三)资源条件1、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5万千瓦(不包括赤水河)。可开发量4.67万千瓦。已开发2.1万千瓦。2、森林资源:全市森

4、林覆盖率51.2%,共有植物种类80余科216属40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3种,二级保护6种,三级保护14种。珍稀鱼类4种。3、矿产资源:赤水市是个贫矿市,除有部分天然气矿和煤矿外,无其它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四)社会经济状况一九九0年,赤水撤县建市。全市设九镇五乡三个办事处,人口29万,幅员面积1802平方公里。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1.4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944元。主要企业有:现代化大(一)型企业赤水天然气化肥厂(年产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发展中的华一造纸厂(年产一万吨);正在“驶入新航线”的赤水轮船公司。赤水市29万人中,汉族占98.51%,苗族占1.4%,其它民

5、族占0.09%,每千人大学生为3.5人,高中生34.3人,初中生164.6人,整体文化程度较高,劳动力占总人口的44%。二、 风景名胜区发展概况与现状(一) 历史沿革一九八九年原赤水县人民政府组织力量进行风景名胜资源的调查研究,编制了赤水县风景名胜区申报材料。一九九0年八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为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一九九四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二) 游人分析从一九八八年起,就有游人自发来到赤水游览。据不完全统计,一九八八年游人2.5万人,一九八九年游人3.0万人,增长率20%,一九九一年游人4.0万人,增长率33%。到二000年已达19.6万人。游人量呈上升趋势

6、。游人来向,少部份为省内游人,大部份为四川泸州、重庆方向来人。(三) 交通状况赤水风景名胜区具有较好的交通基础。省内交通主要依靠赤桐公路和贵(阳)遵(义)高等级公路联结遵义市和贵阳市。省外交通较为有利。距赤水32公里的佛荫,是四川省泸(州)合(江)高等级公路上的一个联结点。经此到重庆285公里只需5小时。隆昌至泸州的铁路已延伸到叙永县。连接大纳公路的赤(水)叙(永)路,在赤水境内有22公里,已建15公里,尚需新建7公里。赤(水)叙(永)公路修通后,便能将公路、铁路连接成一体。从赤水市沿赤水河经水路54公里即进入长江。到重庆水路230公里。乘坐双体快速客船只需10小时,当日可达重庆。风景名胜区内

7、部道路主要依靠现有干线公路和区乡公路。主要游览区均有公路通达,但道路等级较差,且多为回头路。(四) 管理机构和服务设施赤水市政府成立了“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主管副市长直接负责。并成立了有各部门参加的“协调委员会”。市建设局主管风景名胜区的工作。在十丈洞、四洞沟分别设立了“管理所”,与当地乡镇政府相配合,实施管理,贵州省建设厅经常进行指导。目前,四洞沟有床位40,十丈洞有床位80、市区有床位1890个,其中高档40个,中档104个。三、 风景名胜资源分布及评价(一) 风景资源分布赤水风景资源分布较广,全市九镇五乡三个办事处皆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风溪河、四洞沟、官渡、长嵌沟、丙安一带。1、风溪河:是

8、赤水河的主要支流,也是赤水市水电梯级开发的重点。风溪河上有著名的“十丈洞”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洞”),风溪河水在这里迭落76.2米,气势雄壮。在其下游约3公里处还有与十丈洞瀑布并称为“姊妹瀑布”的中洞瀑布,以其75.6米宽的典型帘状而著称。除此之外,在风溪河两岸悬崖峭壁上,险峰峻岭之间,有许多形态,落差不同的瀑布注入风溪河,形成一个瀑布的世界。河流两岸的峭壁为红色砂岩所形成,绿丛中透出片片红岩,形成丹霞赤壁的景观,河谷里,山峰上林木森森,百草丰茂。正在建设中的风溪河龙头水库香溪水库,库容3300万立方米,水库四周分布有大片的原始森林,还有上百亩的小金花茶。2、四洞沟:四洞沟是赤水河的二级支流

9、。在四公里长的沟里分布着四个规模有别,情趣各异的瀑布,这一组瀑布以其秀丽、纤巧而与十丈洞形成鲜明对比。沟内茂林修竹遍布,鹅掌楸等稀有植物随处可见。还能见到珍稀植物桫椤。富有诗情画意的是,在沟的中段有一造纸作坊,保留着古老的造纸工艺,主人家姓蔡,而年青一代的继承人叫蔡伦,与我国古代伟大的造纸术发明者同姓同名,其中的韵味,留与游人去思索、咀嚼。3、丙安:这里是全市楠竹分布集中的地段之一。二百多年前,赤水没有楠竹,一个叫黎理泰的福建上杭人,因做小生意而定居于今赤水后槽。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回福建上杭探亲时,带回楠竹种植并由此向四乡发展。相传四川省江安、江津等县赤水经商的人,将赤水的楠竹带回栽种

10、遂滋生繁衍。可以说后槽是黔北乃至川南楠竹的发祥地。4、元厚:元厚渡口是红军“四渡赤水”首渡主要渡口之一。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后,毛主席指挥中央红军从遵义出发至土城、元厚一带,经过激烈战斗,于一月二十九日渡过赤水河,向川南进发。红三、五、九军团及军委纵队从土城渡过赤水河。元厚则是红一军团渡河处,现有渡河纪念碑。5、官渡:官渡一带以高海拔水库群为主要内容。有九曲、七里坝、蕨基等水库,四周植被发育良好。长嵌沟以丹霞地貌和森林为主要景观。从长嵌沟至长沙镇一段为山谷地,有马合公路通过(习水县马临至四川合江县),沿公路公布有部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6、赤水城区:城内有古城墙等人文景观,城郊有天台山、天

11、台寺,是传统的游览胜地。(二)风景资源评价1、评价层次 常见的评价层次有景点和景物两种。近年来多用景点这一层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景点是个相对完整,独立的空间,是游人能清楚感觉到的浏览环境。其给游人造成的感觉是完整和强烈的。然而景点是由景物组成的,景物是评价的基本对象。基于以上考虑,结合赤水风景资源规模宏大的特点,本次规划采用以景物评价为基础,以景点为表述对象的评价层次。2、评价方法 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互为补充的方法。定性评价解决资源整体综合评价。操作方法为国内专家评价,赤水市各级领导、群众评义,规划人员全面汇总并综合评价的“三结合”综合评价法。定量评价采用常用的分类打分法。但对

12、分类的内容及其权重值的分配作了改进。常见的打分法是对全部资源采用同一分值权重评价标准,这就必然产生弊端。众所周知,不同资源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如自然资源以观赏价值为主,而革命史迹则以历史价值为主。若采用同一标准衡量,必然使一部分资源价值不能充分反映出来。本次规划在这一方面作了一些努力和探索,以求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规划拟定评价体系为综合层、项目层、因子层三级结构。在综合层分为资源价值、环境质量、资源规模、开发条件四类。对后三类采用统一标准,因为无论何种资源,其环境、规模、开发条件的需求都具有共性。对“资源价值”则因不同的资源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所以必须分别制定标准。如“名胜古迹”以艺术价值为主

13、,“重大史迹”以其历史意义为主,而“近代史迹”则以其科技含量多少为主。3、风景资源定性评价赤水山川秀丽,风景资源丰富,既有独具特色自然资源,又有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地等人文资源。无论专家或游人都给予高度的评价。规划认为,赤水风景资源有五大特点,即:瀑布、竹海、桫椤、丹霞地貌、原始森林。瀑布:赤水有“千瀑之市”的美称。在全市大小352条河流上,分布着上千个瀑布,尺度、流量、形态、环境都各有不同。其中最著名的为十丈洞瀑布,其尺度与著名的黄果树瀑布相近(十丈洞瀑布高76.2米,宽80米,黄果树瀑布高74米,宽81米),但两者分属于两种地貌结构。黄果树瀑布为岩溶地貌上的瀑布,立面上分布许多钟乳状的石灰华

14、,形态丰富。十丈洞瀑布则是丹霞地貌的瀑布,立面简洁、粗犷豪放,以岩石的大块节理为特点。1987年9月,以杨冠雄教授为首的中国科学院西南国土资源开发考察队旅游课题组到赤水考察后认为:“十丈洞乃神州又一瀑布奇观”。本次规划认为,黄果树瀑布与十丈洞瀑布可并称“神州飞瀑双绝”。而十丈洞瀑布可当“丹霞第一瀑”之称。十丈洞瀑布还有一奇特景观,即在瀑布下的水潭前有一数百平方米的巨石,游人在午后的阳光下立于石上,在脚下可见一直径数米的水平向彩色光环环绕自己,人动彩环亦动,人总在环中,且一人一环,并能拍照成像,但每个人只能看见围绕自己的光环,而却不能看见别人的彩环。随着太阳西斜,光环渐变为椭圆,最终消失。除此之

15、外,还有典型帘状瀑布中洞瀑布,九角洞珍珠瀑布(水泡瀑布),秀丽的四洞沟瀑布群,鸡飞岩多级瀑布,大水沟瀑布,仁友溪瀑布,还有但闻其声,不见其形的“岩中瀑”,数量之多,价值之高是罕见的。无愧于“千瀑之市”的赞誉。竹海:赤水市是全国十个楠竹产县(市)之一,是贵州省楠竹主要生产基地。全市共有楠竹21.6万亩,(合144平方公里),被称为“楠竹之乡”,主要分布在赤水市中部的金沙、葫市、丙安一带,连片面积约98平方公里。竹海内翠竹丹崖,瀑布溪流,赏心悦目。还分布有“天恩桥”等名胜古迹,内容丰富。赤水楠竹不仅产量大,而且质地优良,具有径大、节间长、竹壁厚,韧性好等优点,是制作竹器和工艺品的理想材料,在省内外

16、享有盛誉。桫椤:桫椤属木本蕨类,又称树蕨,是极其珍贵的古老孑遗植物,已被我国列为一级濒危保护植物。目前,世界上分布稀少。桫椤是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有“月宫神树”之称。作为历史的见证,科研的活化石,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依据。赤水市水热条件优越,桫椤数量多,分布广。除了1984年在金沙沟建立的全国第一个桫椤保护区贵州省桫椤自然保护区外,在十丈洞、四洞沟等地也可见到桫椤,无愧“桫椤王国”的美誉。桫椤除具很高的科研价值外,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桫椤树形如巨伞,苍劲挺拔,飘逸潇洒。卷曲状的新生桫椤叶,充满着神秘的气氛,常常引发游人对远古的思索和向往。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红色岩系发育的一种特殊地貌。赤水市丹霞地貌面积大,有120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66.8%。其中典型的丹霞地貌约为600平方公里,属国内罕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