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思考·活动·生成——新课程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度的思考.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687037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验·思考·活动·生成——新课程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度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经验·思考·活动·生成——新课程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度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经验·思考·活动·生成——新课程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度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经验·思考·活动·生成——新课程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度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经验·思考·活动·生成——新课程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度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验·思考·活动·生成——新课程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度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验·思考·活动·生成——新课程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度的思考.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年杭州市数学会年会评选论文经验思考活动生成新课程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度的思考【内容提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体会着身边数学教师们的教学,发现我们的数学课堂,已经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新课程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之一。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活动的生命,本文通过对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案例的对比分析,结合有效教学的理念,根据自身的实践,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度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思考,以供商榷。【关键词】:经验 思考 活动 生成 案例 有效教学现象追踪:建立更适合学生的教学这些学期以来,我听了许多教师的课,在听课的

2、过程中也有一些想法。诚然,进入新课程已经2年了,在这两年之中,我们的教师在“新课程教学”的“熏陶”下,无论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设计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课堂比较多的强调效率、讲求速度,可预见性、可控制性较强,老师们也更注重了课堂效率的提升。以下面的四个浙江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中的第二节有理数引入环节的教学处理为例,可见一斑。教学片段1: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月球表面白天气温高达123,夜晚可低至233。图中(教材节前图)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后不得不穿着既防严寒又御热的太空服。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123和233,那么你还

3、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用带“”号的数来表示某一个量?二、扩充学生的思维:(教师预设):在学生进行讨论后,若学生能回答,则以下面的例子作为补充;若学生不能回答,则以下例展开教学:财富全球500强中的主要零售企业的统计表排名公司年收入利润员工2沃尔玛166809.05377.0114000046麦德隆46663. 6295.117144066家乐福39855.7805.6297290120伊滕洋华堂28670.9423.697040153大荣25320.1195.247953184佳士客24451.325.234375(本例学生一般不会想到,教学中需要让学生从中发现“”,并对其实际意义作出解释,明确“”

4、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意义。当然,类似的情况还有许多,如在股市中就有。)三、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列举:(学生举例,教师预设如下)符号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收入盈余上升零上东增加楼上-支出亏损下降零下西减少地下室四、解释相关的概念: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其中的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小学过的数(零除外),如123,25,2.5等数叫做正数。正数前面可以放上“+”号(常省略不写)。把另一种与之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在前面放上负号“”来表示,如233,60,-0.5,等叫做负数。个人思考:在本片段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选择了教材中的节前图开始,直接切入用带“”号的数来表示温度,点出“”数的意义

5、,及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和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应用)。显然,这样的设计是遵循了教材的原有设计意图,并将其中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拓展,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基于奥苏贝尔有意义的学习理论上的教学设计,易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学片段2:1、创设情景,引入新知:将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到的几段含有数据的材料在幻灯片中投影出来:(说明:学生自己做的作业,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问:材料中含有哪几类数据?(1)据了解,我国公路隧道总数已达1782座,总长度704公里,分别是改革开放之初的4.7倍和倍,是世界上公路隧道最多的国家。我国目前最长的隧道是铁路线上的秦岭隧道,全长18.46公里。正在施工的双向分离

6、式四车道终南山隧道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公路隧道。答:有自然数,分数。师: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已经学过自然数和分数,这些数能够满足我们生活的需要吗?还会不会有新的数?(2)珠穆朗玛峰是喜玛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8米,是中国第一高峰,也是地球上第一高峰;吐鲁番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天山山地东端。盆地底部海拔-155米。是中国海拔最低处。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有点困难。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师:这里的两个数据分别表示什么意思?“-155”这个带符号的数我们以前没有见过,它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生:在社会课上学过测量高度时,规定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8848表示比海平面高出8848米,而-15

7、5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切换到另一个投影材料:月球表面白天气温可高达123,夜晚可低至-233,图中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后不得不穿着既防寒又御热的太空服。师:这里123,-233这两个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生:123表示零上123,-233表示零下233。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用带“”这个号的数?生:企业的年收入中,盈利500万元用500万元记,亏损500用-500万元记。生:股票中上升5元记做5,下跌3元记做-3。师:大家观察黑板上我们刚刚举的这些例子,每个例子中出现的一对量,有什么共同特点呢?生:这里出现的每一对量,都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3、正数和负数师:这里零下233不用-233

8、表示,直接用自然数233表示,可以吗?生:不可以,因为233表示零上233而不是零下233。师:看来我们学过的数不够用了,自然数、分数还不能够满足我们生活所需。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我们经常会这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表示高度有“海拔上”与“海拔下”,温度有“零上”与“零下”,经营情况有“盈利”与“亏损”等等,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表示,这样的数叫做正数。把另一种与之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这个符号来表示,“”这个符号称为负号,如-155,-233等,这样的数就叫做负数。读作“负155,负233”。与负号具有

9、相反意义的符号是“”号,为了突出符号正数前面可以放上正号(常省略不写)。特别指出的是: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个人思考:如果从复习引入的角度来看,本片段的教学正符合了这一设计原则。它首先是从学生已经学习的数入手,借用“155”这个还没有学习过的抽象的负数的实际例子,引出了“负数”的学习意图。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充分地利用了学生学习过的地理知识。当然,这样的引入,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从已知未知,这种基于学生基础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教学片段3:1、如图表示某一天我国5个城市的最低气温(气象预报)。2、请同学们合作讨论下列问题:(1)20、10、5、0、10 这几个量分别表示什么?(2)你还

10、在见到过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某一种量吗?请讲出来。把学生讲出的较恰当的量写到黑板上,再引导学生把与之相对的量分别写在后边,如:零下20零上10,降低5米升高8米,支出100元收入500元。指出这样的量就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从以下方面加以理解。(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意义相反,与值无关。(2)区分“意义相反”与“意义不同”。问:以上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用我们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表示出来吗?显然是不能的。为了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需要引进一种新的数负数。个人思考:显然,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知识教学的需要,我们在现在的教学中越来越多地注重了情境的创设,但也发现有些老师创设的情景只是为了引

11、发学习的注意:虽然辅之以优美的图片或录像,其中所涉及的内容与教学则有联系不大或不够紧密之嫌。而在本片段中,密切结合现实的生活背景气象预报,是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还不是很成熟)入手,促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又安排了“合作学习”,更充分地激发和发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刚接触初中数学学习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设计很有必要。但从针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角度来看,本设计在预设中对生活材料的发掘还略显不足。教学片段4:1、创设情境:今年9月2日,我班小丽同学的爸爸来学校,会见了老师,临走时让老师把一个纸条转交给小丽。但老师一不小心将墨水沾在上面(如图1)。 图1 图2 图3一开始,小丽根据纸条上的内容

12、和个人的判断却没有见到爸爸,她很生气,认为爸爸平时要求她做一个守信的人,自己却不守信。但是她后来似乎想到了什么,又走出校门,最终见到了爸爸。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2、师生交流,探索新知:生:小丽走错了方向。师:能不能把你的设想跟大家说一说。生:因为纸条上被墨水涂黑的地方可能是方向。比如,小丽爸爸是要她走出校门后,向路的东边走了300米,而她却向路的西边走了300米,所以第一次小丽没有见到爸爸。师:你的设想正确。(师给出相关的图片2,并结合情境说明事情的原委。)原来小丽走出校门后,向路的东边走了300米到了B处,没有见到爸爸。而实际上,她爸爸在学校的西边300米的A处,因为这两处虽然在学校的东、

13、西两边,但是它们离学校均为300米,后来小丽明白了,来到西边见到了爸爸(原来纸条上的内容是图3)。师:这件事情给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生:到一个地方去,我们不仅要知道它离我们有多远,而且还要知道它的方向。生:在路上,离我们学校有300米的(地方)有两处。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与距离有关的问题,也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与距离和方向有关的问题。如例子中的A、B两处。而象这样的两个方位,我们就不能简单地用同一个数据300米来表示了。那么可以用什么数学方法将他们简便地表示出来又不容易被人误解呢?能否用数字?(学生在思考,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学生对此有点困难。)师:当出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我们把一种意

14、义的量规定为正,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如123,0.56等来表示,这样的数叫做正数。把另一种与之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负号“”来表示,如233,0.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个人思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观点来思考生活”,这也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师的责任之一。本片段从一个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距离与方向的辨认)入手,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只知道距离,还不足以到达约定的地点),从开发学习最近发展区(我们的“数”由“数值”和“符号”组成)的角度,用更好的方法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实践,促使灵感生成、创造创新。而且,本设计与以后的“绝对值”、“位置的确定”等内容的教学,

15、也会有一定的帮助。这样的精彩的引入,也许是我们追求的吧。可以说,以上的四个教学片段,都将教材进行了加工,但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由于加工时所采用的思路(教学设计的理念等)的不同,教师的设计也是大相径庭的,自然,教学的效果也会有所区别。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到“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也就是说,在数学活动中要有数学思考的含量。数学化是指学习者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学题材应源于生活,又与教学相联系。就是要选择生活与教学的契合点,使数学学习活动更有效,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数学化过程的体验。从这个观点上来看,以上的每个教学片段都注意了与学生生活的结合,而片段二、四则更注重了学生的参与;特别是片段四,设计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显然,这样的设计更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