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_优秀教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6541355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_优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_优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_优秀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_优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_优秀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一、关于教材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出自高中语文课本新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短新闻两篇。作为新闻稿件,它迅即报道了发生在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之时的重大意义。作为一个消息,它具备典型的消息特点,适合作为对中学生进行这方面知识传授的蓝本。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一般特点,学习文章既简洁又蕴含丰富的语言;2、体会作者谴责纳粹,呼唤和平的思想情感。(二)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罗森塔尔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来传达他们的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鲜明感情。 、难点:品味新闻中简洁富有意蕴的句子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

2、: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一般特点,学习文章既简洁又蕴含丰富的语言; 2、体会作者谴责纳粹,呼唤和平的思想情感。一、导入1、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走进过去,反思过去,我们才能更好的走向未来。奥斯维辛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伤疤,每个到过那里的人都会反思战争,反思人性,都会有着说不尽的感慨和愤慨。下面我们来看几张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图片,来感受下当时的残酷的情况。2、请同学们同一个词语概括一下,看到这些图片的感受? -(学生回答) 刚才是图片带给我们的强烈震撼,现在让我们跟随美国记者罗森塔尔的新闻稿的沉重步伐一同走进布热金卡,让我们用富有良知的心去触碰那段血腥的历史,看一看文章是否也会给我们带来相同

3、的感受。二、整体感知1、 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找同学把这些生字读一下。 婆娑 嬉笑 凋谢 撰写 步履 窒息 祷告 雏菊花 因为同学在课下已经预习了课文,所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下面一道问题: 2、文章开篇就向我们展示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孩子嬉笑”,应该说是一幅非常美好的和平景色,但是作者却认为“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场噩梦”为什么呢?作者这样说是什么用意呢? 明确:作者用的是反语,景色固然美好,却和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这里曾经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这里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它最相配的景色,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

4、惊的看到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因此感到可怕。用意在于,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3作者说这里曾经是一个人间地狱、杀人工厂,那么这个人间地狱由哪些地方组成呢?明确:毒气室、焚尸炉、牢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这可以在7到15段里寻找。(也是参观者的参观顺序)三、文本研习 1、那人们在参观时都有什么反应,请同学们勾画出人们参观时表情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

5、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他们就不由自主的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 人们的表情变化,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像的,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惨绝人寰,灭绝人性,令人发指。 侧面烘托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不直接写集中营如何恐怖,而让读者从参观者的表情来体会他们的所见,突出表现这里带给人们的恐惧。表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恐怖和纳粹的残暴。2、体会文章细节描写。(1)“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

6、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纳粹的讽刺:纳粹的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 两种事物形成强烈反差,是讽刺,纳粹的残暴,终不可绝灭生命;是控诉,美好的生命被活生生地毁灭。毒气室和焚尸炉 纳粹灭绝生命的地方雏菊花 生命不息 顽强抗争怒放 讽刺纳粹永远无法阻碍生命之花的绽放(2)“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的丰满,可爱,皮肤洗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一个人明知自己要被处决了,还能笑得这么甜,这是何等的悲凉。这里把死亡和鲜活微笑的美好的生

7、命放在一起,这种强烈的反差,增强了悲剧感,更让人激起对法西斯的仇恨。温和的微笑 对生死的超脱,生命的坚韧 为梦想而微笑 绝境之中不泯灭内心对美好希望的向往 美好而又隐秘的 深藏内心的一份信念和信仰(3)“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有何深意?呼应首段,再次展现今天布热金卡环境的安谧,风景的秀丽,这是用乐景寄托对遇难者的哀悼,同时提醒人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珍惜今天的自由、和平和幸福。(4)、为什么要多次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既如此,为什么还要写下这样的新闻呢? 1958年这篇最先刊登在纽约时报上的文章,在美国新闻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一时各媒体争相转载。

8、并于年末获得了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为什么作者在文中反复声明的“没有什么可供报道的新闻”能最终获此殊荣,并被誉为“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补充新闻的特点:时效性强,报道的是客观事实,客观性强。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而本文时效性不强,主要写个人感受,个人情感浓厚。只有地点,事件,其他模糊不清)讨论明确:1)、一批批的参观者在奥斯维辛都会看到同样的东西,得到同样的感受,那样震惊,那样窒息,那样愤怒。2)、“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出于一种使用命感,对死难者的悼念,对纳粹的愤恨。3)、罗森塔尔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作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三、拓展练习 我们知道这篇文章获得了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如果你是这篇作品的颁奖嘉宾,请你为它写一段简短的颁奖词。写好之后,我们来一起分享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