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33(附答案详解)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6537751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33(附答案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33(附答案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33(附答案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33(附答案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33(附答案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33(附答案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33(附答案详解)(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附答案详解)1. 单选题古代思想家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问题1选项A.全面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的特点。A项,教师劳动的特点中没有全面性,故A排除。B项,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因材施教。第二、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第三、教师需要“教育机智”。C项,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例如: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

2、,节节皆师表。体现的就是教师劳动的示范性。D项,教师劳动的长期性。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教师不仅要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还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教师劳动的成效并不是一时就可以检验出来的,而是需要教师付出长期的大量的劳动才能看到结果、得到验证。题干中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教师劳动长期性的体现,故本题选D。2. 案例题学校总是组织一些书写方面的考察项目。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引用了一些具体的表现方法。参加一些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组织了一次虚拟表演狮王生日会,为了能够让小兔。能够赶得上28次生日会

3、,进而进行表演。但是却最终却赶上了29次生日会。请用拼音来去表达生日会上的请柬。为了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现能力,设计一些动作给狮王进行表演和歌唱。.问题:(1)结合材料,对实践表现的方式进行评价。(10分)(2)这样的评价有怎样的功能?(10分)【答案】(1)该校的行为符合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评价理念的要求,具体表现如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材料中,该小学对学生实施表现性评价、使得学生的学习状态与以往大不相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注重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材料中,教师通过设计写请束的任务,促进了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不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等,这是对新课改课程功

4、能三维目标注重的体现。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材料中,通过绘本的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材料中,对学生实施表现性评价,注重了对学生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评价主体多元化要求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材料中,学生的评价由教师、家长志愿者、中高年级学生志愿者组成评价小组,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表现评定等级。正是体现了教学主体多元化。(2)在该校实施的表现性评价中,教学评价起到了如

5、下功能: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主要是指教学评价可以对实际的教育活动有定向引导的功能,能引导评价对象趋向于理想的目标。材料中,在教学评价的引导下,使教学活动往着预定的方向发展,学生的发展越来越全面。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是指合理有效地运用教学评价,能够激发和维持评价对象的内在动力,调动被评价者的内部潜力,提高其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材料中,学校的教学评价使得学生越来越活跃,对于课程也有极大的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3. 案例题材料:小玉字典丢了,沈老师知道小玉字典有写“玉”字,检查全班的发现在小叶那里。了解小叶家境贫寒,沈老师自己买了一本写了“玉”字给小玉,小叶红着

6、脸低下头问题:(1)结合材料,从德育角度评析沈老师(10分)(2)如果是你,处理类似的事情应遵循哪些原则(10分)(1)沈老师的做法遵循了以下德育规律和德育原则,值得我们学习。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材料中,沈老师自己给小玉买了字典,引发了小叶羞愧心理,让小叶自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从道德情感入手对小叶进行了教育,遵循了这一规律。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斗争变化的过程。学生不断作出反应、斗争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品德不断发展的过程。材料中,沈老师在发现小叶的情况时,有考虑到小叶的难处,并没有当众批评她,而是促进她内部的思想斗争,提升思想品德,遵循了这一规律

7、。(2)遇到类似事情,应秉承因材施教、疏导性、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用针对化教学。对于学生是千差万别的,要了解到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话教育,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疏导性原则强调循循善诱,摆事实、讲道理,从道德认知出发,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针对材料中的小玉情况,老师可以委婉侧面的进行暗示教育。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要尽可能的多尊重一个人,也要严格要求一个人。如果出现类似情况,当了解到学生有自己的困境,我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也会对其有一定的纪律约束。【答案】(1)沈老师的做法遵循了一下德育规律和德育原则,值得我们学习。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

8、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材料中,沈老师自己给小叶买了字典,引发了小叶羞愧心理,从道德情感入手对小叶进行了教育,遵循了这一规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斗争变化的过程。学生不断作出反应、斗争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拼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材料中,沈老师在发现小叶的情况时,没有当众批评她,遵循了这一规律。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材料中,沈老师从小叶的实际情况入手对小叶进行教育,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2)如果你是名小学教师。处理类似问题应遵循以下原则:教育性原则。教师在处

9、理突发事件时要以让学生受教育,促进每个学长的成长为目的。教师要本着每个学生的成长为目的。教师要本着教育从严、处理从宽、化解矛盾、教育全班的精神,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对方方面面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尽量做到公正公平,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受到教育达到“惩前,后、治病救人”的目的。客观性原则。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避免“定势思维”的影响,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的真相,公平公正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避免因为自己的主观随意导致理问题不公,不能偏心,不能以老眼光看着以势压人,那样只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从而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使其越错越远。有效性原则。教师在处理突发

10、事件时要讲究效果。教师处理突发事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方法和措施的效果如何,要用“育人”的态度去看事件,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无论什么事都应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看到消极、不利的面,又看到积极、有利的一面。可接受原则。教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要能使当事双方对处理意见或结果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理不能强加于入,不能流于形式,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积极加以改正。冷处理原则。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保持冷静、公平、宽容的心态,处理事件就会顺利得多。对于有些突发事件,教师不应急于表态,急于下结论,而应冷静地观察一段时间,待把问题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再去处理。但是“冷处理”不是不处理,也不是拖到不能

11、再拖时再处理,而是先进行正常的活动,等活动结束后再处理。4.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指出,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下列名言警句蕴涵“尊师重道”道理的是()。问题1选项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学莫使乎近其人”D.“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师法。A项意为“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B项“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C项意为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崇敬良师是最便捷的学习途径。D项意为教师,就是发扬学生的优点,并且纠正他们各自缺点的人。体现了尊师道理的名言警句为C项。5. 单选题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一个少

12、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其队旗上的图案是( )。问题1选项A.火炬加斧头B.镰刀加斧头C.五角星加镰刀D.火炬加五角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少先队的基本知识。五角星加火炬的红旗是少先队队旗,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火炬象征光明,红旗象征革命胜利。队旗队徽上既没有镰刀也没有斧头,故本题选D。6. 单选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是( )。问题1选项A.合作机制B.监督机制C.协调机制D.考核机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年修订)第八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承担未成

13、年人保护协调机制具体工作的职能部门应当明确相关内设机构或者专门人员,负责承担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故选C。7. 问答题美育的途径。【答案】(1)通过课堂教育实施美育。具体来说,包括美术课、音乐课、数学课、语文课、自然课、手工课、劳动课,让学生塑造良好的审美观。(2)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实施美育,让学生有机会创造美。(3)利用美化校园、教室环境进行美育,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美。(4)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美育。(5)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美育,让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8. 设计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动作方法:两脚前后开立,两臂屈肘,两手持球于头后,重心落在后腿上,双手持球于头后,呈反弓

14、;然后两脚用力蹬地,收腹,挥臂,甩腕,将球从头后向前上方抛出。 (1)写出“双手从后向前抛实心球”的教学重难点;(10分)(2)如果指导水平三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并说明理由。(20分)【答案】(1)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蹬地,收腹,挥臂,甩腕用力顺序教学难点:动作协调、连贯,快速挥臂(2)拟定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双手头后向前抛实心球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前抛实心球技术动作,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拋实心球时上下肢协调用力出球。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合作互相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速度以及协调性;培养学生的投掷能力。情

15、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品质,使学生体验成功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团队协作精神。(3)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只用两手臂掷球,而用不上全身力量纠正方法:讲清动作方法,让学生多做徒手模仿或持轻物的练习,加深体会至上而下的蹬地、甩臂的用力顺序球未掷出双脚跳起纠正方法:徒手练习。先用力蹬地,然后收腹、上体向前压送,让学生体会用力顺序和力的传递。加强学练提示:掷球时身体放松,为保持身体平衡,后脚蹬地后随身体重心前移,可向前迈一步。抛出的球太高或太低纠正方法:在墙上或档网上设置目标,让学生对目标进行投掷,体会球出手的角度和用力方向。同时提示学生,球未出手前,眼睛始终盯着投掷目标。理由:水平三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些简单的投掷动作,但他们力量还需提高,协调性要加强,对投掷掌握还有一定的难度且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