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案[24].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6529082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藤野先生》教案[2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藤野先生》教案[2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藤野先生》教案[2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藤野先生》教案[2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藤野先生》教案[2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藤野先生》教案[2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藤野先生》教案[24].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藤野先生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能掌握其含义。2.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事迹,认识鲁迅的人生道路,为理解鲁迅作品打下基础。(二)过程和方法:1.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回忆录事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掌握课文的脉络、结构。2.复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探究本文外貌描写及通过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和作用。2.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2.学习藤野先生正值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教学重

2、点、难点:1.重点:明确文章的思路和线索,探讨文章的内容和主题,理解和概括典型事例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2.难点:(1)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2)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设想: 1.本文篇幅较长,要求学生课前要做好预习,熟读课文。课堂上只能速读或是有重点地朗读。2.在教学中联系学生以前学过的作品以及鲁迅简历、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3.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学习藤野先生正值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4.这篇文章有明暗两条

3、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暗线。教学时,可以采用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典型事件来分析人物形象然后再突破其他相关的问题。5.本文知识点众多,学习时不求面面俱到,但重点必须完成的,难点必须要突破的,通过研讨学习一定要让学生情感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收获、语文能力上有提高。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请同学们说说在成长过程中,老师对你们有哪些影响?哪些事最让你难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恩师是让人永远怀念的,特别是当你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在追求中遭受侮辱时,有一位无私关爱他,帮助你的老师,那是永不坠落的寒夜星星辰,永远在你人生路上发光。这篇课文讲述

4、的发生在20世纪那个特殊年代里感人至深而又发人深省的往事。鲁迅先生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是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迅速默读课文。教师板题。(教师放出媒体并介绍):藤野先生,名叫藤野严九郎,是鲁迅在仙台学医时的先生.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我们初一学过鲁迅作品中还有一位先生的名字吗?(生答:寿镜吾)v1902年4月鲁迅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

5、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4.请同学说出已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名称,然后说说三者之间的先后顺序。教师 :刚才同学们都答得很好,顺序是阿从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教学设想:通过对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介绍,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起到温

6、故知新的作用,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初读课文,疏通阅读障碍教师:请快速默读课文,划圈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学生站起来说出词语,教师板书,引导学生解决部分字词的读音和意义。并播放媒体齐读:绯红( fi hng ):鲜红 标致( bio zh ) 落第( lu d) 诘责(ji z) 不逊(b xu) 托辞(tu c) 油光可鉴(jin) 抑扬顿挫(y yng dn cu)深恶痛疾(w):厌恶而痛恨到极点。物以稀为贵:物品稀少就显得其珍贵。教学设想:使学生理解、积累词语,并能掌握其含义。教师:现在请同学们互相讨论。1.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学生

7、1:第一部分:(1-3) 在东京。第二部分(4-35):在仙台相识,相处,离别。第三部分(36-38):在北京,怀念。学生2: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2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哪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重点写发生在哪里的事情?学生: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有“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我离开仙台之后”。教师板书3.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学生: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庸俗的生活;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

8、户的深刻印象;C.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E.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 教师:通过上面的分析,文章你认为有几条线索来记叙的?学生: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为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暗线。教学设想;在通过对文章结构的分析,主要内容的指出后,再提问文章的线索,学生就能轻松地回答。教师分析:在东京,去仙台,作者的所见所闻有哪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生1: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不学无术,思想腐朽。采用了夸张、比喻、反语等修辞,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对留学生所感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生2:去仙台,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水户想起反清志士客死,也表达了

9、作者的爱国情怀。生3:在仙台,虽然得到一些优待和关照,但面对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作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感到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一种辛酸,一种弱国国民难于承受的内心的辛酸,这里反映出他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师:在仙台发生哪两件事?生: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教师:这是他弃医从文的原因,看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匿名信事件感到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这也是他的爱国情怀。教师小结:在东京所见所闻使作者憎恶至极。日暮里、水户产生敬仰忧国。匿名信事件使他愤慨心酸。看电影事件更是悲愤震动,故弃医从文,总得来看,表现了他的忧国忧民。所以刚才同学们回答暗线是感情线索很好。

10、(板书:明暗线)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教师:在上节课我们感知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感悟了作者的情感,明白了作者去仙台的原因,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分析作者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一、分析藤野先生形象教师播放媒体:请以“藤野先生是一个_的人”的形式组织语句,选择角度概括人物形象.请同学默读有关藤野先生的语段。教学设想:通过填空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拓展性的创新思维,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掌握。教师小结: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采用了白描方法。作者目睹藤野先生治学严谨;耳闻亲见藤野先生的生活俭朴(1)人物身份:仙台医学院的医学教授(2)

11、特点鲜明的肖像:“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3)治学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4)对待学生的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教师: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学生:添改讲义,表现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纠正解剖图,表现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科学关心解剖实习,表现真诚关怀、正直无私、热情了解裹脚表现认真求实的精神 ,严谨的治学态度,总得来看,藤野先生是一个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的人。教师:“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学生: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装订收藏讲义悬挂先生的照片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12、,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教师小结:文章两条线索,两种真挚的情感,四个典型事例,一次思想的转变。现在我们来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指名学生个别朗读。1.读12段,思考:(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生: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反衬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

13、在”加强“标致”,增强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和反感.而改动后语意直露,缺乏了讽刺意味.2.读第5语段,思考:(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物以稀为贵”,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为”替代吗?生:“大概”表示猜测,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自谦、 自喜、感激之情.但推断为“物以稀为贵”,包含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因为”表达不出这层意味。(2)“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生:“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这个客店居住条

14、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稳了,表露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居然”一词加强了句子的幽默感。3.读第24-31段,思考:(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生: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以日本人的心理来写,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受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话中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的“何尝”是什么意思?生:“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

15、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酒醉似的喝彩”原指日本学生看到中国人被枪毙时兴高采烈的表现.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3)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生:匿名信事件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现在遭受屈辱后极力辛酸和愤懑的感情。看电影事件反映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的不觉悟,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4.读第38段,思考:“良心发现”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指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正人君子”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教师:这句话有什么意思?这样一来的结尾有何作用?学生: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生: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精神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