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大气污染及防治简版.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6332844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大气污染及防治简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六章:大气污染及防治简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六章:大气污染及防治简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六章:大气污染及防治简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六章:大气污染及防治简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大气污染及防治简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大气污染及防治简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大气污染及防治第一节:大气圈及大气的组成一、大气圈的含义(P199): 我们把随地球引力而旋转的大气层叫做大气圈。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地球表面到10001400千米气层作为大气圈的厚度。超出1400千米以外,气体非常稀薄,就是宇宙空间了。我们人类就生活在大气层的底部,大气圈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地球上一切生命生存的物质基础。大气圈中的大气,分布是不均匀的,大气质量的9/10都集中在近地面16公里以内的大气层中,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二、大气圈的结构(P199):根据不同高度上大气的特性不同,气象家们把大气划分为5个层次(P200图):均质层(地表向上至大约90千米,包含对流层

2、、平流层和中间层):大气组成比例几乎不变。非均质层(热层和散逸层):其气体组成随高度升高有很大变化。1、对流层:距地球表面最近的一层,其厚度平均约12千米(两极薄:8千米;赤道厚:18千米),同大气层的总厚度相比,对流层非常薄,但它集中了整个大气圈8090%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因此,对流层是大气圈中与一切生物关系最密切的一层,它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最大。通常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主要在这一层,特别是靠近地面12千米范围内。对流层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B.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平流层:从对流层顶至50千米左右为平流层。该层的特点:A、温度随高度

3、的增加而上升,并且经常保持平稳。这是因为该层臭氧含量高,吸收了大量紫外线,因此这里升温很快。B、空气稀薄,水气、尘埃很少,大气透明度好,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很平稳,是超音速飞机飞行的理想场所。3、中间层:从平流层顶至85千米高空是中间层。4、热(暖)层 或 电离层:从中间层顶至800千米高空属于热层。该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急剧升高(在距地面400千米的高空,温度可达到30004000)。5、散逸层(外层):热层顶之上,即80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称为散逸层。三、大气的组成(P184)1、 区分大气与空气:两词从科学角度来看没有什么区别。一般用法:空气特指室内或某个地方(如:车间、厂区等)供动植物

4、生存的气体。而大气是指大区域或全球性的气流。大气或空气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还含有一些悬浮的固体杂质和液体微粒。2、大气的组成:可认为是由恒定的、可变的、不定的三种类型组分组成。恒定组分:N2(78.09%)、氧(20.95%)、氩(0.93%)、微量的氖、氦、氪、氙、氡等稀有气体。可变组分:CO2(0.020.04%)、水蒸气(4%以下),随季节和气象的变化及人类活动而变化。含有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的空气,我们认为是纯洁清净的空气(表13-1)。不定组分: 来源有二自然界-火山爆发、森林火灾、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形成的尘埃、硫、H2S、硫氧化物、NO2、盐类及恶臭气体等,这些不定组分进入

5、大气,可造成局部和暂时的污染,人类活动:城市增加与扩大,人口密集或城市工业布局不合理、环境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使大气中增加或增多了某些不定成分,如煤烟、尘埃、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这是空气中不定成分的最主要来源,也是造成污染的主要根源。第二节 大气污染源及大气污染物一、大气污染的含义(P185)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以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二、大气污染源(P185-186):大气污染源极其广泛,种类繁多,从不同角度可划分为很多种类。大气污染源的主要类型有:(一)按污染源产生的类型划分:1、 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SO2、H2

6、S、CO2、CO、HF等 森林火灾:CO、CO2、SO2、NO2等 自然尘:沙、土、尘等 森林植物释放:烯类碳氢化合物 海浪飞沫:硫酸盐、亚硫酸盐2、人为污染源:世界各地的大气污染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1)工业污染源火力发电、钢铁厂、化工厂、水泥厂等工矿企业在燃烧和生产过程中时释放出的烟尘、硫氧化物等有害气体。(2)生活污染源-烧饭、取暖、沐浴等排放煤烟。(3)交通污染源-汽车、飞机、火车、船舶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在发达的国家,汽车排气(CO、铅、硫氧化物、碳氮化合物等)已构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目前,全世界汽车已超过2亿辆,一年内排出CO2亿吨、铅40万吨。(4)农业污染源-农药、化肥

7、在施用过程中飘散到空气中的有毒、有害及恶臭气态污染物。(二)按污染物存在的形式划分:1、固定污染源-位置固定,如工厂的排烟或排气.。2、移动污染源-位置可以移动,如交通工具。(三)按污染排放的时间划分:1、连续源-工厂; 2、间断源-冬季取暖。3、瞬间源-某些工厂的事故排放;闪电产生的气体等三、大气污染物:(一)微粒状污染物又称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占10%):1、总悬浮颗粒物(T.S.P):系指大气中粒直径小于100微米的所有固体颗粒,它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颗粒的总称,也是目前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污染指标。大气环境质量标准(343页附录十四),一级标准:日平均0.15 mg/m3。2、

8、飘尘(PM10):粒直径小于10微米的粒子能长期飘浮在大气中。人们肉眼看不到,能长期飘浮在大气中而不沉降,雨水也不能将它们冲到地面,飘浮可到几千米甚至几十千米。它在大气中不断蓄积,使污染逐渐加重,它可直接到达肺细胞并沉积,也可随血液循环流遍全身,对人体危害最大。飘尘有规定的标准值(343页)。可吸入颗粒物(IP)与飘尘相当 粒径 10m 。3、降尘:粒直径大于10微米的粒子,在重力作用下,能在较短时间内沉降到地面称为降尘。其多产生于固体破碎、燃烧残余物的结块及研磨粉碎的细碎物质。自然界刮风及沙暴也可产生降尘。在某些工业区域,估计每月每平方公里有降尘40吨。4、烟:指固体升华,液体蒸发、化学反应

9、等过程生成的蒸气在空气或气体中凝结成的浮游粒子的气溶胶。烟气溶胶粒子的直径通常小于1微米。5、黑烟:固体微粒直径大约在0.051微米6、雾:蒸气状态凝结成液体的微粒,悬浮在大气中所出现的现象,其粒径小于100微米。 (二)气态污染物(90%):一次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入大气;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经化学或光化学反应生成的。1、 一次污染物:(1)硫化物:包括SO2、SO3、硫化氢等。(2)碳氧化物:主要指CO、CO2(P187188),(3)氮氧化物(P189):主要是指NO、NO2、氧化亚氮(N2O)。(4)碳氢化合物:C和H形成的化合物,大多具有挥发性,包括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等,

10、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前体物,其中甲烷约占总量的8090%。碳氢化合物主要来自天然源,生物分解产生的甲烷为主;人为排放量不足5%,主要来自汽油的不完全燃烧、焚烧过程、溶剂挥发、石油蒸发等。(5)其它污染物(194页):石棉、铍和卤化物(卤代烃、氟化物、氟立昂)等,石棉:引起多种疾病还能引起职业肺癌;铍:用作火箭的燃料,能引起各种肺病,急性中毒可引起死亡;氟里昂是破坏臭氧层的重要物质。我国大气污染物构成表(P194表13-4),可见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是煤直接燃烧所致。2、二次污染物:即由一次污染物化学反应的结果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污染物。如臭氧、过氧化乙酰硝化酯(PAN)、硫酸及硫酸盐气溶胶、硝酸及硝酸

11、盐气溶胶等。(1)硫酸烟雾:二氧化硫能与水生成亚硫酸,然后氧化为硫酸;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反应式如下:SO2 + H2O H+ +HSO3- (二氧化硫在湿度较高时)2HSO3- + 2H+ + O2 2H2 SO4若大气中含有NH3时,还可以形成硫酸铵气溶胶;硫酸烟雾是强氧化剂,对人体和动植物的危害极大。(2)光化学烟雾:指大气中的NOX、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强烈的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醛、酮、过氧乙酸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这类光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形成的特殊混合物即称为“光化学烟雾”。简言之(P195):光化学烟雾是碳氢化合物和NOX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化

12、学反应而生成刺激性的产物。光化学烟雾最早发生在美国洛杉机,后来日本的东京,墨西哥市及我国兰州市也相继发生这类事件,其表现为城市上空笼罩着白色烟雾(有时带有紫色或黄色),大气能见度降低,具有特殊气味,刺激眼睛和喉黏膜,造成呼吸困难;生成的强氧化剂臭氧可使橡胶制品开裂;植物叶片受害、变黄甚至枯萎。光化学烟雾事件一般发生在相对湿度较低的夏季晴天,高峰出现在中午或刚过中午,夜间消失。(3)其它:无机汞化合物(微生物) 甲基汞化合物;农药降解产物等。二次污染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通常比一次污染物更严重,值得我们重视。二氧化硫在干燥空气中其含量达800ppm时,人还可以忍受。但形成硫酸气溶胶后,含量仅0.8p

13、pm,人即不可忍受。我国大气环境中,影响较大的污染物有总悬浮颗粒物(T.S.P)、飘尘、SO2、NOX、CO和光化学氧化物(O3)六种,我国已制定出这六种主要污染的大气标准。(343页)对于局部地区由特定污染源排放的其他危害较重的污染物,可作为该地区的主要污染物。第三节 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P196) 污染的大气可以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在低浓度空气污染物的长期作用下,可引起上呼吸道炎症、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肺气肿等疾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也是空气污染。癌症,尤其是肺癌的多发,更与空气污染有密切的关系。另外,空气污染还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的

14、抵抗力下降,从而诱发或加重多种其他疾病的发生。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主要有三条渠道:呼吸道吸入;随食物和饮水摄入;体表接触侵入,其中,以由呼吸道吸入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和危害最为严重。正常人每天要呼吸1015立方米的洁净空气,若吸入含污染的大气,轻者会使上呼吸道受到刺激而有不适感,重者就会发生呼吸器官障碍,使呼吸道和肺功能发生病变,出现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和肺癌等;若突然受到高浓度污染物作用,可造成急性中毒,甚至死亡。大气中污染物种类很多,不同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也各不相同,下面对一些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作一简要介绍:一、颗粒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颗粒直径大于10

15、微米的颗粒物,几乎都可被鼻腔和咽喉所阻隔,而不进入肺泡。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是10微米以下飘尘可吸入颗粒物。粒直径为0.110微米的颗粒物有90%沉积于呼吸道和肺泡上,其中粒直径24微米的颗粒物在肺泡内沉积率为最大。沉积在肺部的污染物如被溶解就会直接侵入血液(不经过肝脏的转化就起作用),引起血液中毒;未被溶解的污染物则引起尘肺,如:煤矿工人吸入煤炭形成的煤肺;玻璃厂或石粉加工厂工人吸入硅酸盐粉形成矽肺、石棉厂工人多患石棉肺等。另外某些工业粉尘还可引起佝偻病、白喉、结核病等,这是因为粉尘阻挡阳光造成紫外线照射不足,对婴幼儿微生素D的合成产生了影响。颗粒状污染物导致能见度降低,引发交通事故发生空气中铅污染的主要来源是车辆排放的尾气,四乙铅在汽油防爆剂,燃烧后排入空气的铅达97%、直径0.5微米,人体对铅最敏感的两类组织脑、骨髓,铅中毒脑神经麻木和慢性肾病,儿童智商下降,成年人的生殖能力也将受到不利影响,铅中毒严重者导致死亡。二、气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SO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SO2是无色、有刺激性臭味的窒息性气体,它对人的眼睛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当吸入浓度为5ml/m3时,对鼻腔和呼吸道粘膜都会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