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6327154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歌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典诗歌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典诗歌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典诗歌鉴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典诗歌鉴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典诗歌鉴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歌鉴赏.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典诗歌鉴赏一、鉴赏古诗的有关知识。(一)关于古诗的题材:1、交游诗:包括送别诗、怀人诗、寻访诗等,常常表现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或依依不舍、或切切思念、或安慰勉励、或相逢之喜、或离别之愁。2、怀古诗:此类诗或缅怀古人,或追思古事,多借古讽今,抒发壮志难酬的抑郁,不胜昔盛今衰的悲凉,总结历史教训,讽喻当朝天子。3、边塞诗和闺怨诗:二者在主题上多有一致,只是表现角度不一样。前者多写边塞荒凉,总有千嶂狼烟、山月羌笛、或抒发爱国情感受,或倾吐思家盼夫情绪,或抨击不义战争,后者多写闺中少妇孤单寂寞、思夫心切,借此传达厌恶战争、企盼和平的主题。4、咏物诗:常常抓住某物写其内在的精神,以物相象征人格,托物言

2、志,寄寓诗人的情操人格追求。5、哲理诗:此类诗寓情于景,由景悟理,因事见理,传达出启人深思的哲理。6、羁旅行役诗:常写旅途所见所感,借此抒发漂泊无依的孤苦,思念故土家园的心情,怀才不遇、天涯沦落的哀伤。7、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模山范水,见山水精神,歌赞祖国大好河山,抒发个人胸襟抱负;田园诗写村居田园生活,透露出隐逸思想,抒发闲适心态。二才都要即景即事抒情,都讲究情景交融,情在景中。(二)关于诗歌的语言:1、诗歌语言的特征(1)抒情性:诗歌语言往往景染情色,情由景出,好的诗歌更是“一切景语皆情语”(2)形象性:诗歌传情达意不是直接告白,而要借助意象、营造意境来意境传达。(3)凝炼性:往往是几个字或

3、几十个字,在极短的篇幅内传达出丰厚的意蕴,诗歌的语言必须以一当十,高度浓缩。由于诗歌语言的凝炼性,所以诗歌中往往有一些空白,要由读者去想象、补充。(4)含蓄性:诗歌的语言往往是意在言外,由读者去思索。(5)音乐性:诗歌讲究对仗平仄押韵等,具有明显的音乐美,古诗中常常采用倒装句,既有合韵的考虑,又有强调的作用。(6)多义性:诗歌语言由于人物的心境不同,阅历不同,对诗歌的解读大同小异。(三)关于诗歌的形象:1、诗歌中的诗人形象。在自述胸怀抱负中,总有一个“我”的形象,如杜甫登高一诗中塑造的年老多病,世事艰难,襟抱难开的潦倒的诗人形象,令人仰慕和心酸。鉴赏诗人自身形象,要准备地抓住其人格内涵,指出其

4、社会意义。2、象征形象。在托物言志的诗中,所咏之物就是一个象征形象。如于谦石灰吟中的石灰形象,不怕考验,勇于牺牲,气节清白,象征了具有石灰精神的伟大人格。鉴赏这类形象,要提示其精神风貌,指出其象征意义。3、诗中的人物形象。在叙写人物的诗中有一定的人物形象。鉴赏这类形象要概括其事迹和精神,判断作者塑造形象的深层用意。4、诗中的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指的是诗人所写的意象构成的意境。如陶渊明的饮酒通过一些意象,组成了一幅幅闲适、恬静的农村生活画面,构画出一个厌恶官场,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鉴赏这类诗,要指出诗人用了那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并分析其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四)关于诗歌的表达技巧1

5、、修辞方法。要指出诗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并指出表达效果。(1)比喻。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使用了比喻修辞,将无形的愁绪化为可见的春水,写出了愁绪绵绵无尽,深沉翻涌的特点,非常形象。(2)夸张。如写“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极写白发之长,隐含愁思浓重,摧人速老的深意,用语大胆而新巧。(3)比拟。如苏轼海棠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以美比花,写出了海棠花的艳丽迷人,语言生动,形象鲜明。(4)对比。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雪对比,既写出了雪之洁白,又写出了梅之清香,使各自的特色得到解鲜明的实现。(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晴”

6、字一语双关,既反映天晴,更寓“情”意,写出了女子的迷惘、不安、希望和等待,十分含蓄,耐人寻味。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3、表达技巧:要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技巧,有何表达效果。(1)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a、直接抒情即真抒胸臆,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b、间接抒情有触景生情,情由景物触动而生,如“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c、有情景浑然,全篇写景,情在景中,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有托物言志,如“春蚕到死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表现手法a、烘云托月。包括陪衬与反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7、”(陪衬)“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反衬)b、虚实相生。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显著为实,隐者为虚;诗歌中常虚实结合,使形象更鲜明,并拓展诗歌意境,增大诗歌容量。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前句实写,后句虚写。“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前句实写,后句虚写。c、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如王昌龄闺:“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本写少妇“闺怨”,却先不写其“愁”,反现写其“不知愁”,欲扬先抑,顿挫有力。d、时空错综。打破时空,以心理时空构架诗歌。李商隐无题先写眼前然后又想象到别后。e、以小见大。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江流和山色都是局

8、部的小景,但由于江面宽阔,江流浩浩荡荡,所以“江流天地外”,也由于江面广阔,烟雾迷茫,所以两岸“山色有无中”。虽写小景,反映的却是整体的阔大。f、无理而妙。有的诗句看似无理,细味则妙不可言。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中“霜”其实不会满天,这看起来不合情理,但作者却用这种无理而妙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当时皇榜落第的无助与失落。g、意在言外。h、伏笔与照应。i、象征手法。二、古诗鉴赏的阅读策略1、关注诗题和诗序。诗题概括诗的内容,对理解诗意有定向的作用,一定要认真地理解诗题。2、善于发现“诗眼”。“诗眼”是诗中最能体现事物精神、最能表现诗人情感、概括力最强的语汇。“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用夸张

9、的手法写出了自己的“愁思”。3、关于利用诗歌的结构。触景生情的诗,往往先景后情;借情抒情的诗,一般是先情后景;情景交融的诗,句句写景却字字含情,要逐句逐字推敲。4、利用诗后注释排解疑难,贯通语言。三、古诗鉴赏的答题策略:1、题目问什么就答什么,不要不顾题目随意发挥,造成答非所问的后果。2、先用规范、准确的术语回答,再结合诗句作具体的分析,不要只答概念不作分析,空洞无物。3、对比较宽泛的问题,如“写一段鉴赏文字”,“你更喜欢哪一首”等,应该力求从语言、形象、技巧、主旨、风格等方面去评价,提供多角度的答案。4、诗歌的语言风格有:清新、质朴、明丽、含蓄、绚丽等。5、诗歌节拍的划分:四言(二二式),五

10、言(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七言(二二二一式或二二一二式)。古诗鉴赏的设题与例释古代诗歌鉴赏题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设置题点:一、从重点字词处设置对诗歌中重点字词的理解,是诗歌鉴赏的第一步,只有正确理解字词,才能准确鉴赏诗歌。因此,重点字词成为题点设置的一个内容。阅读唐代严维的诗丹阳送韦参军,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丹阳国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A、作者在诗中用一“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友人的季节。B、“江南”、“江北”在诗中有照应的作用,突出了江水的阻隔;“望”字传达出思念之神态。C、第四句写望中所见,给人以寂寞、空虚、孤独的感觉,“水悠悠”暗含着无限的思想。D、作

11、者将对友人的真挚感情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言有尽而意无穷。解题导引这首诗,写作者送别韦参军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与参军之间的真挚情谊。对诗中“秋”的理解,关系到整首诗的把握和鉴赏。表面上“秋”是写时令,实际上是表达了当时作者的情绪,作者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从而表达出作者的千种离情,万般愁绪。因此,如果认为“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友人的季节,那就错了。答案应为A。二、从关键语句处设置:读懂诗句是阅读鉴赏诗歌的基础,试题多在关键语句处设置题点。阅读辛弃疾词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选出对这首词的文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12、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A、“醉里”二句写了一个梦境,描写了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形象。B、“八百里”二句,生动的描写了将士们在军旗下分烤熟的牛肉的宴饮场面,“五十弦”指合奏的各种乐器,“塞外声”指雄壮悲凉的军歌。C、“了却”二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道出了词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大业,赢得青史留名的理想。D、末句“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收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解题导引首句“醉里挑灯看剑”由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整句是写念念不忘报国。“梦回吹角连营”,

13、是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也不是写梦境。而且,这两句也并没有写到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情形。答案是A。三、从意象上设置: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如果要理解诗中蕴涵的情感,参透诗的意境,那就必须先把握意象。对下面这首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A、第一句写从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恋忘返的情景。C、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义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解题导引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一谈到菊花,就想到

14、它的高洁气质。但本诗作者之所以喜爱菊花,是因为菊花在百花之中最后凋谢,“此花开尽更无花”,与菊花高洁的气质无关。因此,如果对菊花这一意象的理解出现偏差,就会导致误选。答案是C。四、从感情的角度设置:感情之于诗,如血液之于人体,如水分之于花草,它是诗歌的生命。鉴赏诗歌就应当从诗歌的意象出发,仔细体味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的情感。对甲乙两首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甲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乙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A、从词中所写的人

15、物来看,甲词所写的一是一位思妇秦娥;乙词中没有人物姓名,没有人物活动,是一首写景词。B、从时令上看,两词均描绘了秋季景物。C、两词均以借景抒情之笔收束,均是借对夕阳下景物的描绘来抒发一种悲壮豪迈之情。D、两词结尾均具博大苍凉之气,但前者略显伤感,后者则透露出昂扬豪迈的英雄气概。解题导引甲词作者传为李白,从诗中意象看,体现了博大的盛唐气象,同时也给人一种苍凉之感,但仔细体味那幽怨的箫声、秦楼的冷月及西风残照的汉家陵阙,又无不给人一种惆怅空寂的伤怀之痛。乙词作者是伟人毛泽东,从凛冽的西风、雁叫的长空、如铁的雄关、如海的苍山、如血的残阳中,分明感到词中所抒发的是红军战士那种昂扬、悲壮、豪迈之情。答案为D。另外,甲词是一首叙事词,写的是冬景;乙词没有抒发豪迈之情。据此排除前三项。五、从意境上设置: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古人创作诗歌,十分重视诗歌的意境,把意境的优劣作为评判诗的重要标准。鉴赏诗歌就应当能够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意象,进入到意境中,去领略诗歌的意境美。杜甫的诗漫成一首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此相同的一首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