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方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方案中宁二中 权晓童课题名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科 目语文年级七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90分钟)学习者分析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人物传记并不是他们感兴趣的读物,而形象性、故事性、趣味性强的文章更符合他们的口味和认知规律,能够激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所以讲一讲臧克家和闻一多的故事,谈一谈闻一多的感人事迹,议一议闻一多的精神和人格魅力,品一品优美深刻的句子等,我觉得能够使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加上教师启发诱导,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激情,进而达到学习课文的目的。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闻一多先生刻苦的学习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执着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
2、观和价值观。二、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2.通过听读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文意,感受美。三、知识与技能1.了解臧克家、闻一多。2.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领会文章思想内容。3.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4.理解疑难语句的含义,赏析文章的语言美。教学重点、难点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闻一多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2.理解疑难语句的含义,赏析文章的语言美。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朗读磁带、七子之歌磁带)、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七子之歌,学生可跟唱,创设情境。(学生熟悉此歌,由此可猜到作者,教师也可随
3、机提问。) 这首歌的作者是闻一多先生,他是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有强烈的爱国热情,是一位为人所敬的民主战士,他敢作敢为,言行一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臧克家写的一篇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理解他的精神品质。 教学活动22.资料交流,资源共享(学生完成此环节,教师巡回指导强调) 1) 作者介绍: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1
4、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 2)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3)闻一多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
5、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
6、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教学活动3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教师引导: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质,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下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体会闻一多的民族英雄气概。 1)教师播放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分组讨论解决字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典籍 ( ) 赫然
7、 ( ) 独裁 ( ) 迭起( ) 迥乎不同( ) 锲而不舍( ) 兀兀穷年(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锲而不舍:比喻坚持不懈。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3)词语积累。 仰之弥高 沥尽心血 炯炯目光(学生根据自己预习情况,给加点的字注音,其他同学辨析正误。纠正之后,要求学生自由读词,加强记忆。词义和成语积累,学生交流,并请个别同学口头造句,一检查对词义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学生齐读课文,而后归纳闻一多的主要事迹,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教师归纳:学者三本书(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词) 革命家 三件事(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戏
8、示威)。4.)学生根据上述讨论,总结,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并思考,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作者强调什么?革命家呢?讨论明确:文章前七个自然段,主要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 第8段到结束主要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教学活动44问题研讨.(学生分组讨论,课件展示问题)1) 说出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质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地方?讨论并归纳:闻一多先生的前期是一名卓越的学者,后期是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
9、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2)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怎样过渡的? 讨论并归纳: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话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的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这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自然。 3)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示例:
10、(1)语言、肖像有许多描写。例如炯炯有神、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 (2)有细节描写,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质、作风仿佛都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教学活动55反复品读句子,揣摩深层含义,并感受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美。示例:(1)“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有节奏感,给人以强烈的感染。特别是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精神,精当、凝练。 (2)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
11、济的文化药方。”“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这是比喻的说法,表现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学生仿照示例,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加以分析。拓展延伸: (1) 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2) 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1)(2)题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起说,就予以肯定。 教师小结:学习闻一多先生刻苦的学习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执着的爱国
12、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做一个生动的人,大写的人。作业:(1)摘抄文中优美的词句,积累记忆。 (2)课外阅读最后一次演讲,在日记本上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学者: “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 革命家: “说”了就“做” 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教学反思: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一课书,感情基调高昂,蕴含的道理深刻,我顺利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主要是抓住了几个要点:文章丰富的情感,很有感染力,我引导学生深入阅读,通过反复的默读、朗读等方式,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反复揣摩作者的情感;指导学生学习文中的词汇,通过工具书自主学习,达到领悟,致用的程度;准确把握教学中的过渡过程,找出学生思维的亮点,开展学生质
13、疑,学生解疑的讨论活动;把握教学时机,以文中内容多个层次和一个问题多个解答的特点,训练学生的意识及思维,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和培养他们的情感。在教学中,学生兴趣较浓,成功之处有三:1.教学设计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由对基础知识积累,到学生对文本阅读理解,进而感知人物形象品质,引导学生感悟人物优秀品质和高昂的革命激情,到最后一个环节的学生的独到见解。都是在教师引导下自然完成的,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老师预设设计基本吻合。 2激情导入,引发兴趣。这节课我比较满意的地方是导语引入,我以这首七子之歌作导语,学生很快激动高涨起来,我自己也跟着激情澎湃。由七子之歌引出闻一多及课题,非常的适合。 3解放思想,将
14、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交与阅读讨论。这节课我采用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授课方式,教师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给学生指明本环节讨论的主要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有目的性地进行阅读,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因为毕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语言的感悟力比较差,教师在设计出大的问题之后,学生讨论的过程有可能派生出许多小的有关联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参与到学生的问题讨论之中。共同完成教师预设问题。由于同学们是自由组合,讨论问题感到比较轻松,课堂气氛显得比较热闹许多文中涉及到的问题信息通过讨论都可以找得到。学生兴趣较浓。学习情绪也被调动起来,积极性很高,在自由讨论完汇报总结阶段大家都踊跃发言。新颖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5、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轻松驾驭课堂。 不足之处有二: 1由于交付学生讨论的时间较多,在某些环节我被学生讨论的激情所感染,不自觉的参与到某一组讨论中,忘记了时间,后半部分课堂显得有点仓促,需要学生归纳提升的思考问题,学生总结的不够全面和深刻,所以在回答问题时只有那些基本功比较好的学生能大胆回答及发言。最明显的就是在:“反复品读句子,揣摩深层含义,并感受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美。”,大部分学生只是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但对句子的分析和赏析却做得不够细致,不少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从而回答起问题来支支吾吾,只言片语,还有的学生根本就没回答问题,这是一个缺憾。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要素,对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都要事先考虑周到,同时教师课堂调控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做到课堂有放有收,有些问题,可以一带而过。重点问题重点讨论。2课件的设计还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