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节选)翻译及赏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逍遥游(节选)翻译及赏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爱学习网http:/逍遥游(节选)庄子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迁徙于南冥,一一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
2、与学鸠笑之日:“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飧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日:“彼且奚适也?我腾
3、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在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于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注释(1)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北冥”,北海。下文“南冥”,指南海。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http:/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
4、子独立性。其:表推测。(3)鹏:本为古“凤”字,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4)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5)垂:同“陲”,边际。(6)海运:海动。古有“六月海动”之说。海运之时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徙:迁移。(7)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8)齐谐:书名。出于齐国,多载诙谐怪异之事,故名“齐谐”。一说人名。(9)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10)水击:指鹏鸟的翅膀拍击水面。击:拍打。(11)抟(tun):回旋而上。一作“搏”(b),拍。扶摇:一种旋风,又名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九,表虚数,不是实指。(12)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去以六月息者也”指大鹏飞行六个月才止
5、息于南冥。一说息为大风,大鹏乘着六月间的大风飞往南冥。以:凭借。息:风。(13)野马:指游动的雾气。古人认为:春天万物生机萌发,大地之上游气奔涌如野马一般。(14)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15)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 相:互相。吹:吹拂。(16)苍苍:深蓝。其正色邪:或许是上天真正的颜色?其,抑,或许。正色,真正的颜色。邪,同“耶”,疑问语气词。极:尽。 下:向下。亦:也。是:这样。已:罢了。(17)覆:倾倒。坳(o):凹陷不平,“坳堂”指堂中低凹处。(18)芥:小草。置杯焉则胶:将杯子放于其中则胶着搁浅。置,放。焉,于此
6、。胶,指着地。(19)斯:则,就。(20)而后乃今:“今而后乃”的倒文,意为“这样,然后才”。培:凭。(21)莫之夭阏(yo ):无所滞碍。夭,挫折。阏,遏制,阻止。“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的倒装。 图南:计划向南飞。(22)蜩(tio):蝉。学鸠:斑鸠之类的小鸟名。(23)决(xu):疾速的样子。(24)抢(qing):触,碰,着落。“抢”也作“枪”。榆枋:两种树名。榆,榆树。枋,檀木。(25) 控:投,落下。(26) 奚以:何以。之:去到。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相当于“呢”。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行)。“奚以为”,即“哪里用得着.呢”。(27) 适:去,往。莽苍:色彩朦胧,遥远不可辨
7、析,本指郊野的颜色,这里引申为近郊。(28)三餐:指一日。意思是只需一日之粮。反:同“返”,返回。(29)犹:还。果然:吃饱的样子。(30)宿:这里指一夜。 宿舂粮:即舂宿粮,舂捣一宿的粮食。(31)之:此,这。二虫:指蜩与学鸠。(32)知(zh):通“智”,智慧。(33)朝菌:一种大芝,朝生暮死的菌类植物。晦朔: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一说“晦”指黑夜,“朔”指清晨。(34)蟪蛄(hu g):寒蝉,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35)冥灵:大树名。一说为大龟名。(36)根据前后用语结构的特点,此句之下当有“此中年也”一句,但传统本子均无此句。(37) 大椿:传说中的大树名。一说
8、为巨大的香椿。(38)彭祖:传说中尧的臣子,名铿,封于彭,活了约八百岁。乃今:而今。以,凭。特,独。闻,闻名于世。(39)众人:一般人。匹:配,比。(40)汤:商汤。棘:汤时的贤大夫,列子汤问篇作“夏革(j)”。已:矣。(41)穷发:传说中极荒远的不生草木之地。发,指草木植被。(42)修:长。(43)太山: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北。(44)羊角:一种旋风,回旋向上如羊角状。(45)绝:穿过。(46)斥鴳(yn):池沼中的小雀。斥,池,小泽。(47)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这里应从周制。(48)至:极点。(49)小大之辩:小和大的区别。辩,同“辨”,分辨,分别。(50)效:效力,
9、尽力。官:官职。逍遥游翻译: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啊:后来变成了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呀:振奋而飞时,它的翅膀像天边的云彩,这只大鸟啊,当海动风起时它就飞到南海,南海呀,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水池啊。齐谐这本书,是记载怪异事的。齐谐这本书上说:“大鹏鸟在飞往南海的时候,水溅起来的浪花就有三千里之高,两个翅膀乘着盘旋向上的旋风而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大鹏飞离时是凭着六月的大风。”雾气在游动呀,尘埃在浮动呀,自然界之中所有的微细之物都是依靠气息相互吹拂的结果。天的深蓝色,是它的真正本色吗?还是因为天太高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大鹏鸟在天空向下看,也不过像
10、这样就罢了。况且水的聚集不深,那么它浮载大船也就没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屋的低洼之处,那么可用小草当船只,但放上一只杯子在那水上当船,就粘着地了,这是因为水浅而船大啊。风积聚得不够大,那么它负载巨大翅膀时也没有力量。所以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时,那风就在它的下面了,然后才能借助风力;背靠青天,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拦它,然后才能够飞向南方。蝉和斑鸠讥笑大鹏鸟说:“我们呼的一下子就飞起来,碰上榆树和檀树就停下来,有时候或者飞不到树的高度,就落在地上算了,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高空再向南飞呢?”到近郊去的人,当天就可以返回了,肚子还是饱饱的:到一百里远处去的人,在头一天晚上就要舂米做好干粮;到千里远处去的
11、人,要用三个月积蓄干粮,蝉和学鸠这两只小虫子又知道什么呢! 智慧少的人比不上智慧多的人,寿命短的比不上长寿者的经历。根据什么知道它是这样呢?朝生暮死的朝菌不可能了解个月从初一到最后一日的时间变化过程,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蟪蛄不可能懂得一年四季的变化情况,这是因为它们短命啊。楚国的南面有一种冥灵树,以五百年为一春,以五百年为秋,上古时代有一种叫大椿的树,以八千年为春,以八千年为一秋,这是长寿的例子啊。彭祖如今独以长寿闻名,一般人与他相比寿命,都羡慕他,这不也太悲哀么!上古时有个叫商汤的国王也曾询问过他的大夫棘就是说的这件事。传说在那不毛之地的北边,有一个无边无际的深海,这就是天池。有一条大鱼在那
12、里面,它的身体宽几千里,从来没有人能知道它的身子有多么长,它的名字叫鲲。也有一个大鸟在那里,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乘着盘旋向上的旋风而飞上九万里的高空,穿越云层,背靠着青天,然后向南方飞,将要飞到南海去。生活在小水洼里的小雀讥笑它说:“那大鹏将要飞到哪里去呢?我腾飞向上,不超过几丈高就落下来,飞翔在飞蓬和青蒿这些野草之间,这也算是飞到顶点了。然而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啊。所以那些才智胜任一官之职,品行能够得家乡群众赞扬的,道德符合一个君主的心意,又能取信一个国家的人,他们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其实这种人也像小雀一样不知天高地厚啊。因而战国时代思想家宋荣子
13、尚且嗤笑他们。举世的人都称赞他(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奋勉,举世的人诽谤他而他不以此更沮丧,因为他能认定自我与外物的区别,明辨荣誉和耻辱的界限,能达到这种样子也就够了啊!他对于世间的一切,没有急于追求过什么呀。即使是这样,宋荣子还尚未达到境界。列子乘风飞行,飘飘然地很满足,十五天后回来。他对于招福的事,从来没有拼命追求过啊。像他这样虽然可以免于徒步之劳,但毕竟还是有所依靠的呀。至于遵循天地万物本应该有的自然规律,而去把握阴、阳、风、雨、晦、明六气的变化,用来遨游在无穷的宇宙之中,那么他还有什么客观条件可需要依赖的呢?所以说:修养高的人能够忘掉自我,修养达到神化不可测境界的人无意追求功利,品格
14、高尚、智慧高超的人就不会拼命追求名声。逍遥游赏析 逍遥游是一篇寓言故事,也是集中体现庄子哲学思想和散文风格的佳作,课文节选的是文章的前半篇。无论从思想内容看,或是从艺术形式说,都能堪称庄子一书的代表作品。 庄子的目的,在于通过这篇寓言故事,宣扬他的“至人无己”的最高理想境界。 作者首先虚构了一个大鲲化鹏的传说:说鹏是由鲲演变而来的。其次引出齐谐一书记载加以印证:鹏在腾飞之时,力大无比,“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写出鹏南徙起飞时的壮观情景。最后又拟想大鹏背负青天往下看,所见惟茫茫天地,无边无际。庄子在文中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为后人创造了一极富文学象征意义的伟大形象。与此同时,为了衬托
15、大鹏内在的美好形象,作者还刻画了终年洋洋自得地活动于林间草丛的蜩和斑鸠与大鹏形成鲜明的比照,从而更有力地突出了大鹏的壮美和宏图远志。 由此,文草提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观点。然而在庄子看来,凡言大小、长短皆为相对而言,人们常以“朝菌不知晦朔和蟪蛄,不知以春秋”来比喻享时短暂,以冥灵、大椿历年久长比喻享时久长,凡提及长寿之事,总以相传活了数百年的彭祖为羡慕和追求的典范。文章认为圣人是不会强以为判、空事攀慕的。 庄子用“汤之问棘”的答问形式,引出古贤人棘对问题的看法,借以申述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无己”(无我)就可以作到“无待”(不要依靠客观条件),“无待”就可以“逍遥”。大鹏与斥虽然是高大与渺小到无法相比的程度,但它们的生存都是各适其性,但又各有其不同的外物依赖条件,就其实质而言没有什么大的分别,只是大小程度不同而已。因此如果以此类比,世上那些“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