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教学反思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629130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2月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4年2月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2月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2月教学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在固模路上12014年2月教学反思还记得加入培英实验大家庭第一个月的教学反思的题目是“摸着石头过河”。到了十月份,题目“进化”为“摸到石头过河”。十一月份,题目继续“进化”,被命名为“闻到桥的味道”。第一学期最后一篇教学反思,题目定格在“穿上鞋子上岸”。我的文学修养并不高。然而,为了消解在夜深人静的暗暗灯光下写教学反思的孤寂与乏味,我总会在教学反思中加入一些没有太浓味道的文学调味品。也可能是受到韩寒和郭敬明两位新概念作文一等奖获得者的作品的影响,总喜欢在自己的教学札记中卖弄一下文笔。不为取悦他人,不为获得褒奖,只为自我娱乐。因此,教学反思会不断地以特别的词语命名。经过一个学期的磨合这其中有我

2、和124的磨合,我和学生的磨合,学生与124的磨合后,我算是开始了固模。用124上课也相对熟悉了些。起码不像第一学期那样生硬不自在。此前,我、学生、124这三者中,只有124和培实的相处时间最长。我和学生都是初来乍到,磨合起来自然出现“痛苦”。学生倒好,白纸一张。他们来到培实,接受初中的124上课模式,认真学习,养成习惯便好。而我并非白纸,我必须得倒掉自己水杯里的液体,并且还得保留气味,再装进124这种溶液,着实不易。但再痛苦、再纠结、再郁闷的磨合期,毕竟还是过去了。有时,我真心痛恨自己的适应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第一学期废了,第二学期不可再废。于是,我在寒假花了一定的时间进行备课和简单

3、的教学设计的设想的撰写。所准备的资料基本上够用一个月。而且提前把第一课、第二课的导学案出好,做完了学评的知识结论和选择题。这算是完成了“预”的工作。到了正式开学上课,基本上已经没有了上一学期的不自在感。我已经感觉到,自己能比较自如地使用124来进行教学,能在点拨、点评和归纳的时候,保留水杯里原有液体的气味了。前两周即将结束。2月的教学反思注定内容不多。开学两周以来,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一些上学期没有的策略和内容。同时,也继续发现并不断克服固模路上还陆续出现着的障碍。首先,我想谈谈这学期增加的一些新的策略和内容。一、课前提问。在新学期开学前,我打印了所任教各班的期末考试成绩单,结合学生的月考成绩

4、、期中考成绩,根据一定的比例生成一个数值。每个班每节课正式授课之前,都会对这个数值偏低(学困生)的学生进行提问。提问内容一般都是需要识记的内容和重点难点的笔记。识记内容一般是要求学生背下来。重难点笔记一般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念出来。藉此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学困生自觉补充笔记,从而减轻课后补笔记的负担。二、重点知识的朗读。这是一个集体性的活动。在归纳完一个知识点之后,要求全班学生朗读屏幕上的知识点的内容,以达到形成初步印象的目的。这是继上学期朗读学习目标后的一个性质相近的策略的进化。三、每课结束后的笔记查漏补缺。每上完一课,随即检查各科代表的笔记并进行查漏补缺。然后安排科代对各小组长、各小组长对

5、组员(尤其是学困生)进行同样的工作。藉此保证笔记的相对完整性,避免出现上学期期末才临急抱佛脚补笔记的被动局面。四、课后基础巩固作业。这是为了落实重难点知识的一个策略。根据新学期科组会议的精神,本学期增加了一个简单而又实用的作业抄写重难点知识。我将每课的重难点知识易容成问题,让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内容来完成任务。藉此加深他们对重难点知识及其所在位置的印象。五、狠抓课前准备与学习习惯。由于上学期各项工作为能抓紧抓细,导致很多学生的课前准备没有做好,我就匆匆上课。突然要使用什么资料,部分学生才慢悠悠地从书包里翻出来。甚至有的学生还翻不出。有些学生的笔记颜色全是黑色。我经常讽刺他们,说他们一支黑笔打遍天下

6、无敌手。六、知识结构图的写作。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只能说是了解仅仅停留在各个独立的知识点内。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他们是不清楚的。因此,在导学案中固定设置知识结构图的写作,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建立知识结构,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七、124的固模。目前,初一的学生还能被黑板一侧表格里的加减分所吸引住。趁着分数的吸引力没有开始减小,抓住初始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把124模式的各个流程的步骤严格执行落实下去。倘若没有按要求执行,则会被扣分。此外,抢到展示机会的组,会在不同的情况下,被要求派出组内各种特点的组员完成展示任务。比如,实力最弱的组员、发言最少的组员等等。最

7、后,我想谈谈在前两周固模路上遇到的一些旧的新的障碍。一、讨论时间的指导。在备课、制作课件的时候,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讨论所需要的时间出发,尽可能合理地设置适当的讨论时间。并且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我要下到每个讨论小组,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如讨论方向、任务分配等。二、展示时间的监控。熟悉(相对于上学期而言)124是一回事,但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示环节的操控却是另外一回事。尤其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如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展示,又不会因为限时问题限制了他们的思考与表达,是监控展示时间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使用的方法是,尽量引导他们说重点,分析材料、经历的同时勿忘以课本观点作为理论依据。

8、同时,安排座位上的学生(要安排自觉的学生)进行时间监控。三、展示与质疑的处理。展示组要安排一个主持人。主持人可以兼展示者。每展示一个问题,由主持人来介绍。展示结束,由主持人安排座位上的学生进行对抗或者补充。质疑环节结束后,主持人才能表示谢意,结束整个展示流程。这个也是固模的一个重要环节。四、作业如何有效设计。目前,与124配套的作业,除了导学案以外,就是学评的练习题。如何设计高效而有趣,并保证质量的作业,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五、更好地整合堂上的讨论任务,减少耗时。在讲授第一课第三框题时,原本的设计思路是将如何自尊和如何尊他的两个讨论任务分开。但后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耗费了多一倍的讨论

9、时间。这件事启示我以后在设计讨论任务的时候,可以利用导学案的导学作用作前置,然后将所有知识化的问题统一于一个群学任务系列表中,利用同一时间段进行讨论,不再分割。从而节省一定的时间,为第七点提供训练空挡。六、讨论任务是否能体现并达成学习目标。讨论任务的设置以及背景材料的选择,要按照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的逆向思维原则,找寻适合体现知识点的材料,设置适合体现知识点的讨论任务,引导学生在分析、讨论的时候,能借助教材的知识点去分析问题。且不管这个方向是否正确,起码我感受到了六个班都已经形成这种思维习惯,都学会利用教材观点去分析材料信息了。七、合理分配时间,让课堂检测环节回归课堂。本学期初的教师大会和科组会议都提出要让124模式完整化。目前大部分新授课都没有课堂检测。当然,这和课时量、知识量有一定关系。但考虑到上学期初学校提出的教材整合这一课题,讲授内容确实可以进行合理的压缩。但课堂检测的形式应该灵活多样,不需要局限于纸笔训练。由此,我想到了我的试教课的课堂检测学生根据所学,自编自导自演一分钟的默剧。默剧必须包含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这种检测非常灵活,而且有一定难度。学生不理解知识点,是无法很好地演绎出来的。然而,无论是那种形式的课堂检测,都需要5分钟左右的空挡。除了要进行小结检测外,本课的知识也需要得到结构性的升华。政治科 蔡荣2014/2/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