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复习范围.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6210133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8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地理学复习范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植物地理学复习范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植物地理学复习范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植物地理学复习范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植物地理学复习范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地理学复习范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地理学复习范围.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引言一、名词解释1.生物圈(biosphere):生物圈(biosphere)就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由大气圈的下层(对流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风化壳)组成。根据生物分布的幅度,生物圈的上限可达到海平面以上10km的高度,下限可以达到12km的深度。但是绝大多数生物集中生活在地面100m以内和水体之下100m的范围内。2.植被(Vegetation):一个地区内所有植物群落共同形成的植物覆被层称为植被。P2二、问答题1.植物的生态作用。P1答:(1)植物是生产者(2)植物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3)对环境的作用(4)植物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场所

2、和物质基础2.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对象。P2答: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植被。植物地理学定义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被的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它研究植被的组分、性质、分布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动态以及实践中的应用等。3.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P2答:(1)地球上植被的组成结构、动态变化和分级分类。(2)植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植物分布区和植物区系的形成和演变。(4)岛屿植物种的拓殖和灭绝等。第一章 植物分类类群、演化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种(species):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物种是起源于共同祖先,具有极为相似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且能自然交配,产生正常(主要指可育性)后代,并具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

3、物类群。 P62.种群(population):植物种之间的个体(植株)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的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称为种群。P63.双受精现象:种子里的胚(通常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构成)由花粉管(由成熟的花粉粒萌发而成)中的一个精子与胚囊中的卵细胞结合发育而成,而胚乳由另一个精子与胚囊里的两个中央细胞(极核)结合发育而成,这就是双受精现象。P154.个体发育(ontogeny):某种植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如孢子、合子、种子等)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发育、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再出现和开始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P155.系统发育

4、(phylogeny):一种生物或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P16二、问答题1. 试比较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活史特征。答:形态结构生活史特征苔藓植物形体矮小:叶状体、茎叶体(1)形体矮小:叶状体、茎叶体(2)无维管束构造,输导能力不强(3)无真根,只有假根(4)茎:输导能力不强,主要是机械支持作用(5)叶:仅有一层细胞构成,吸收、光合孢子萌发产生绿色的丝状体原丝体配子体受精卵胚孢子体孢子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分化根:多数具不定根,少数具假根。茎:多为根状茎,根状茎上具有保护作用的毛和鳞片。少数为直立茎。叶:营养叶、孢子叶、同型叶、异型叶。种子

5、植物以种子进行繁殖2.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P1415答:(1)具有真正的花有花植物;(2)胚珠有心皮包被,形成果实;(3)被子植物的孢子体(植物体)高度发达;(4)被子植物的配子体进一步简化 ;(5)出现双受精现象和新型胚乳 ;(6)被子植物的生长形式和营养方式具有明显的多样性。3. 简述被子植物发展与主要地球环境特征。P21答:(1)晚白垩纪始,被子植物爆发(2)最发达,种类最多(3)被子植物形态的多样性是对自然环境广泛适应而产生多种变异的结果(4)与动物界,特别是昆虫动物的协同进化也是被子植物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4. 地球-生命耦合系统。P22答:a、植物界的发生、发展自始至终表现为从

6、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新陈代谢的过程。b、地球系统受生物过程和物理化学过程的动力学交互作用控制。c、生物圈和生命的历史是通过其不连续的化石数据识别的,这些不连续的变化在地球历史中同生物进化的新进出、新的生命栖息地形成和“生物大灭亡”密切相关。第二章 植物区系空间分异与环境演变一、名词解释1.植物区系(flora):是某一地区,或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P262. 物种形成(speciation):物种形成表现为原种内某些种群间出现新的生殖隔离而中止可育性,相应分化出新种和新分布区。P353.地理替代种(vicarious species):一个属内关系亲近的若干

7、个种,特征相似而具有各自独立的分布区(或稍交叉),在空间上依次排开,称为地理替代种。P354.成对种:异地分化的亲缘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称为成对种。P355.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另一新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称为生物入侵。P716.地理残遗分布:一个古老种过去曾经具有广阔的分布区,后来由于地质条件或气候条件的变化,现代的分布面积大大缩小或者星散为几个小的分布区,称为残遗分布区。P40二、问答题1. 植物分布区的主要类型及形成原因。P27-42答:A联系分布区。该种植物重复出现在适宜它生存的生境,

8、个部分之间没有被不可逾越的障碍隔断而失去交流繁殖体的可能性。B间断分布区。分布区分裂为相距遥远的两部分或更多部分,中间被高山,海洋,不适宜气候或土壤等阻隔开,个部分的种群间失去基因交流的机会。有北极-高山式间断分布,西欧-东亚型间断分布,热带两侧的间断分布。2. 物种形成的主要机制。P35-36答: A,异地(域)物种形成(种群隔离).。由于不可抗拒的外界原因,原有分布区被分割成数块,相互间距离遥远,不允许花粉和种子(繁殖体)传送 B,同地(域)物种形成(多倍体)。在非地理隔离的状态下,多倍体的出现可以导致新种就地形成 C,平行物种形成(生境差异)。某种植物分布很广,其中一部分进入新生境发生变

9、化,这些个体与当地其他种群个体之间虽无物理障碍,亦可产生基因流中断,逐渐形成新种。3. 影响植物分布区变化的环境因素。答: A,气候演变。气候变迁对植物种分布区的影响是最重要的。短时间尺度内的气候波动也会使分布区呈现摆动趋势,不过很少造成严重变形。B,地形变化。近数百万年内,阿尔卑斯运动活跃,全球各大山系和高原猛烈抬升,这使其生境性质和结构都发生重大变化,促进原有种类在新的多样的生态条件下加剧区域演化,植物新种(或变种)陆续出现并分布密集,构成某些属的分布中心。C,板块运动。引起科属的间断分布。如果陆地之间出现长达数千年至一亿多年的地理隔离,其植物区系各自独立发展失去基因交流,必然增大特有属比

10、重。4. 世界植物区系分区。P49-53答:(1)泛北极植物区 (2)古热带植物区 (3)新热带植物区 (4)澳大利亚植物区 (5)开普植物区(好望角植物区)(6)南极植物区5. 中国植物区系的主要特点及分区。P59-60答:(1)特点:丰富的植物种类起源古老,具有演化系统中的各种类群分布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地理分布的区域分异明显又相互渗透特有性程度高(2)分区:中国植物区系区分为两个植物区(七个亚区)。泛北极植物区(欧一亚森林植物亚区、亚洲荒漠植物亚区、欧亚草原植物亚区、青藏高原植物亚区、中国一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旧热带植物区(马来亚森林植物亚区)。6. 影响岛屿

11、植物区系的主要因素。P63-65答:(1)岛屿隔离(距离)的影响:海流传播的种子可抵达很多海洋岛屿。粘附鸟类体表的种子传播较近,在大陆岛常见,在远洋岛屿较少。通过鸟体内传播的植物在一切岛屿都有大量生长。由哺乳动物动物传播的植物一般仅出现在该动物能到达和生活的大陆岛上。新出现的岛屿上,首先到来的是风播植物,稍迟为海流携带植物,然后是鸟播植物。(2)岛屿面积差异的影响,大岛屿比小岛屿能维持更多的物种数。(3)岛屿年龄的影响第三章 植物生活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2.环境胁迫(envi

12、ronmental stress):当环境中某种生存条件出现异常变化,便会抑制植物生长活动或威胁植物生存,这种现象称为环境胁迫。P753.最小因子法则(law of the minimum):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P764.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s):限制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关键性生态因子即为限制因子。P765.耐性定律(law of tolerance):生物对影响它的每一项生态因子都有其耐性范围。任何接近或超过植物耐性范围的生态因子都可以成为限制因子。P776.生态幅(tolerance):每个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

13、即耐性范围。P787.植物内稳态(homeostasis):植物通过控制小环境(包括微环境和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内稳态机制是长期进化的结果,能减少植物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扩大其耐性限度;内稳态机制多样:形态、生理和行为;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扩大植物的生态幅与适应范围,不能完全摆脱环境的限制。)P808.生态型(ecotype):分布广泛的同种植物,长期生活在分布区内不同生境中,发生基因型分化,形成对各自生境的不同适应特征(形态、结构、生理、生长发育等),称为不同的生态型。P829.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裂解水分子,同化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质并

14、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P839.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是指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照强度。P8710.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P8711.光抑制(photoinhibition):光强超过植物光合系统所利用的限度时,光合功能下降的现象,称为光抑制。P8712.光周期(photoperiodism):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光照长短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自然选择和进化,形成了各类植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短变化的反应方式。P9313.冻害(

15、freezing injury):发生于零下低温,植物细胞结冰受伤害现象。P10214.冷害(chilling injury):起源于热带的植物遇到零度以上的低温造成的伤害。P10315.夏化作用(sumorization):有些植物需要一定的高温作用才能发芽,称为夏化作用(需热适应)。P10716.春化作用(vernalization):指很多温带一二年生植物在种子萌发期间,必须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经历一定时间,才能诱导进入生殖期。P10817.物候:物候指的是,随着温度的变化,植物以次出现种子萌发(或发芽)、叶伸展、现花蕾、花始开、花盛开、结实、叶变色、落叶、生长停滞或休眠的现象。其中,各个阶段的开始和结束称为物候期。P10818.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蒸腾作用指的是植物体内水分以气体状态,经植物体表向大气蒸发散失的过程。P11419.他感作用(allelopathy):植物间常通过分泌化学物质互相影响,包括化学促进作用、化学抑制作用、化学致杀作用,称为他感作用。P14920.生活型(life form) :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综合适应特征来划分植物类群,称为“生活型”,反应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