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6071352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人买履 教学目的1、 学习文中的生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3、 能根据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句子,讲寓言故事;4、 懂得寓言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教学重难点:读通课文,理解寓意,表演课本剧。重难点的突破1、 课前加强预习,以各种方法指导朗读;2、 在理解的基础上表演。教学方法: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课前准备1、 道具:表演用的尺子和短绳子;2、 课文录音。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1、问题: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不同体裁的文章,你能举例说明都有哪些文学体裁吗?小说猴王出世;古诗泊船瓜州;寓言矛下盾;剧本奴隶英雄;现代诗

2、延安,我把你追寻;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等。2、那么“寓言”这种文学体裁你是如何理解的呢?对,寓言就是通过一个小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学习寓言不光要了解故事,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其道理,从中受到启发。我们刚学了一则寓言矛下盾,能背吗?这节课,我们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郑人买履,(板书课题),学生将课题齐读一遍。3、指导书写,明确课题的意思。“郑”字是左右结构,右耳旁,右耳旁的弯钩可以写大一点,如果是左耳旁,写弯钩时要写得小一点,以便让出位置给右边的部分,我们做个也要学会“礼让”;“履”字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要使“尸字头”要能包容里面的部分,我们做人也要学会“包容”。(教师示范书写,学

3、生按要求书写)“履”解作什么呢?整个题目如何解呢?“履”解作“鞋”,题目的意思是“郑国人买鞋”。一、让学生举例说明文学体裁,帮助学生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二、由“寓言”导入,其实就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三、指导书写,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又教育学生做人,是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二、读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同学们,学习课文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首先请同学们看课文,听录音,听听“录音”是如何读的。(放录音,学生听录音)2、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工具书,互相帮助,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然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看哪能一组读得最好。(小组自学,教师巡视,随机指点)3

4、、全班交流读书的情况小组派代表朗读评一评,读一读小组比赛读个别读挑战读分男女生读齐读。一、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充分经历学习的过程,同是也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二、读书是语文课堂上最好的学习方法,本环节采用各种不同的读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读书的机会,感受到成功和乐趣。三、说说故事,理解课文内容1、同学们,这则寓言是文言文,我们还要将它译成白化文,同样还是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相互交流,弄清每一句话的意思。实在不懂的地方举手,老师会帮助你们的;2、小组内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有针对性地辅导;3、全班交流每句话的意思,师生互相订正讲得不合理的地

5、方,将课文的意思讲清楚。主要讲清楚“先自度其足”的“度”(度量)和“宁信度”的“度”(尺码),“反归取之”的“反”(回到家里)和“及反”的“反”(回到集市);4、教师读一句文中的话,要求学生能讲出那句话的意思,不会的相互间可以提醒、帮助;5、小组内再一次相互说一说课文的意思;6、改编成一个完整而具体的故事,讲清故事的前因后果,可以引导学生补充以下内容:买鞋的原因,买鞋前的想法,来到集市上看到的热闹景象,没买成鞋的懊悔样,别人还有可能说的话,你对郑人的评价等。要求:语句要生动,语言要得体,有礼貌。小组交流派代表讲故事评一评,作进一步的补充,使故事进一步完整再讲故事。7、议一议寓意;这个故事说明一

6、个什么道理呢?指导学生以“寓言通过的故事,说明了,讽刺。”的句式来说完整的话。是一则古代寓言故事,选自韩非子。寓言讲的是一个郑国人买鞋时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的故事,说明做事情要灵活变通,不要太死板,讽刺了那些刻守信条,呆板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谈看法,不求统一的答案,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1、从整个故事来看,说明做事不要太呆板,要灵活,善于变通;2、从那个郑国人忘了带尺码,说明做事不能马虎,要小心,多带点记性;等等。一、语文课上如果不从语言文字入手,不谈语言文字,那么语文就失去了它固有的作用和魅力,对文言文来讲,讲清一些易用混淆的词就显得更加重要;二、小组交流合作,互评补充,是一种

7、探究性的学习,可以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丰富每一个学生的想象;三、“用教材教”,引导学生讲故事,进一步丰富了教材的内容,同时将教材内容转化成了学生个性化的语言,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惯,进一步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学生在创造性的语言实践中,将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在充分理解了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寓意就水到渠成,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地谈看法,这也尊重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四、演演剧本,内化课文语言1、同学们,则才大家说得很好,想不想演一演这个故事呀?如果由你选择,你想演什么角色?你觉得自己适合演哪个角色呢?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2、演前交流:A

8、、要演好这出课本剧,每一个角色要注意什么?集体讨论。B、作为那些围观的人,又可以说些什么呢?3、演员上台表演。4、演后小结,第二次再演。一、语言文字只是一种符号,“演”是把文字具体化的过程。看到文字不是目的,必须驱动想象,从文字看到一幅幅图画,“演”就是从文字看到图画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领悟文章的旨趣,是一种可贵的情感体验;二、能上台表演的学生是少数,但演前的交流却使每一个学生都做了一回“导演”,这是一个领悟课文语言文字的过程,体现的是一种群体的合作互补,是一种研究性学习;三、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这种选择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积极状态将得到极大的调动,课堂达到又一个高潮

9、。五、故事总结,迁移延伸1、故事:同学讲课前收集的故事;2、总结:我们在做事情时要灵活变通,举一反三;不要被原有的经验所束缚,眼界要开阔。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语文教学的目标是综合化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的思考方法等,都是语文教学目标的一部分。全课结束时,以故事的形式回到“寓意”这个寓言的“灵魂”,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方法,也是为进一步落实本节的教学目的。刻舟求剑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的“求、宝、剑、急、号、慌、指、靠”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3朗读课文,背诵课

10、文。(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及能力。(三)德育渗透点:教育学生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难点:难点是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解决办法:通过活动及投影演示突破本课的难点、重点。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读过成语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每个成语故事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所以,多读成语故事是很有好处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板书)(二)初读课文,整体

11、感知。1请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并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在课文中标明自然段。2检查、认读生字卡片,检查字音识记效果;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初读效果。3思考,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三)逐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读第一段。(提问)(1)课文讲的是什么?(2)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3)结合看图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理解“从前”指的是古时候的意思。观察坐船人挂在腰里的

12、剑鞘,联想“一不小心宝剑掉到江里去了”的情景。2学习第二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提问:这一段主要讲谁?他做了什么?(引导学生先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那个人”指谁?(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一点儿也不着急”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坐船人的表情和动作,把“拿出小刀”,“刻了一个记号”联系起来,体会“一点儿也不着急”的意思,并在看图中理解“船舷”和“记号”的词义。)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朗读这一段。3读第三段。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主要讲的内容,然后再逐句理解。(1)读第一句,思考“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快点捞吧!赶快捞吧!”)理

13、解这句话表达的意思。(2)读第二句,思考“有什么用啊!”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没有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催促的语气和急切的心情。4学第四段。(重点段)(1)朗读第四段,先把那个人不慌不忙说话的语气读出来,在朗读中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2)掉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的?(3)准能把宝剑捞上来是什么意思?(一定能把宝剑捞上来,表示很有把握。)(4)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使学生分析理解到:这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的。(5)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14、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其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学习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5讨论: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1)“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2)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四)朗读全文。第二课时(一)分析识记字形,指导书写。“宝、剑、指”这三个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组成,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熟字,独立认识字形。“求”是“球”字的一部分,以下几个字要做重点指导。号:上下结构,上边是“口”,下边是横、竖折折钩。慌:左右结构,左边是竖心旁,右边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边是草字头,中间是“忙”字的右半边,下边是撇、竖、竖弯

15、钩。急:由“、彐、心”三部分组成。“彐”第二笔不出头。靠:上下结构,“告、非”各占一半。(二)指导看拼音写词语。(三)朗读课文,指导背诵。1先让学生看思考题背诵。(1)有个人去干什么,一不小心,发生了什么事?(2)那个人心情怎样?他做了什么事?(3)有人催他做什么?(4)那个人先怎样?后说了什么?2再去掉思考题背诵,背熟一段,再背下一段。3最后,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全文。(四)板书设计:往事依依教学目标1、理解文学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培养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2、朗读感受本文的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思想情感。教学重点体会文章蕴含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第一课时一、介绍作者导入课文1、介绍作者:指名学生朗读作者资料,教师投影作者的照片。2、检查字词:根据附录的字词,完成练习出示答案互批。3、学生讨论:阅读往事依依课文的和体会感受。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三、分组讨论理清内容文中回忆了哪几件往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