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第十一章功与机械.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6069718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3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第十一章功与机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第十一章功与机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第十一章功与机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第十一章功与机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第十一章功与机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第十一章功与机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第十一章功与机械.doc(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济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八年级物理组长:曾强组员:陈胤富 杨俊勇 林建明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一、在流体中运动授课地点:教室、物理实验室授课时间:1课时【仪器材料】硬纸、吸管、胶带、电吹风机、铁丝、纸条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了解升力是怎样产生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法、实验法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通过分析推理法探究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通过制作“鸟翼模型”,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日常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历史,加深人文素养。 【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实验探究升力 (

2、 1 )提问:鸟儿能在天空中翱翔,依据鸟的原理而设计的滑翔机大家听说过吗?你知道第一个设计滑翔机的人是谁吗?连接滑翔机图片。学生回答问题,若可以回答,教师做必要的补充;若不能回答,教师在图片的引导下,介绍奥托 李林达尔。( 2 )德国的奥托 李林达尔,是世界上公认的滑翔机之父(连接到李林达尔)。学生了解到滑翔机之父李林达尔。( 3 )今天我们就来动手做一个鸟翼模型,观察气流对鸟翼有什么作用? 鸟翼向上运动,肯定是有一个力作用在它上面了,而这个力呢,由于它有提升物体的作用,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升力”。 在教师的带领下,做一个鸟翼模型,如教材图11-1-3在中间插一个吸管,将模型放在一个直立的铁丝上

3、,用吹风机正对着鸟翼模型吹风,观察气流对鸟翼的作用;学生观察到鸟翼模型在气流的作用下,沿着铁丝向上运动。 二、伯努利的发现 ( 1 )提问:这个升力是怎样产生的呢?让我们来追溯一下历史;早在 1738 年,伯努利就发现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不仅解开了鸟儿在天空翱翔的奥秘,也成了人类打开空中旅行大门的钥匙(连接到伯努利)。学生了解伯努利的主要成就。( 2 )流速与压强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取一张纸条,从纸条上方沿纸条吹气,如图11-1-4 ,纸条会怎样运动?学生动手操作,并回答:纸条居然飞了起来(这里和他们日常生活中以为只有吹纸条下方才会将纸条吹起来不同,引起学生好奇);提问:

4、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得出流速和压强有什么样的关系(以下是一种引导方案供参考)? 要得出流速和压强的关系,我们来探究一下纸条上方的流速和压强;学生根据引导一步一步解决问题; 吹纸条上方,导致纸条上方的流速比纸条下方的流速大; 纸条上升,说明纸条上方的压强比下方小;纸条上方的流速大、压强却小,说明流速与压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 )让学生自己写出结论,写完后让他们对照书上相应的部分; ( 3 )学生自己写结论,然后与书上的内容对比;( 4 )介绍一下“河流流线”的情况; 观察实验室中模拟鸟翼周围的气流的情况(如图 11-1-5)。学生观察;提问:根据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了解升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

5、思考; 我们可以通过流速和压强的关系来解释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鸟翼上方和下方的压强差导致了升力的产生; 升力是向上的,说明鸟翼下方的压强比上方的大; 根据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知道鸟翼下方的流速比上方小; 是什么导致了下方的流速比上方的小呢,当气流通过鸟翼时,下方的流速比上方慢; 做个鸟翼模型,放在水流中,让同学来体验一下,经过鸟翼模型下方的水流要比上方慢。 学生在引导下一步一步解决问题; ( 5 )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写出升力是怎样产生的,写完后对照书上的相应部分。 ( 5 )学生自己用逻辑的语言阐述自己的结论,并和书上的结论对照。三、解释飞机的设计原理 提问:( 1 )飞机和鸟有什么共同的特

6、点?(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列举出共同点(两支翅膀、头、尾等等)。( 2 )那飞机要升入天空,它的机翼应该设计成什么样子的?(画图)(以下是一种引导方案供参考)学生自己动手画图; 飞机同样需要升力; 飞机的成功是仿生的一个典型例子; 飞机的机翼和鸟翼有几乎相同的结构。 四、生活中的“翼” 看教材图11-1-6、图11-1-8 和图片,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在空中,飞机、天鹅;在海洋中,企鹅、海豚、鳐鱼、深水飞机。你能想像它们的形状吗?请你们把自己的猜想画出来。 学生根据所学到的知识画了出来。五、发展空间 我们通过图11-1-9某同学设计的冷热水混合淋浴器,来分析它的原理。学生回答。六、课堂小结 1

7、 流速和压强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2 用这个关系解释升力产生的原因;3 解释飞机和鸟为什么能在天空中飞行。七、作业 活动手册的相关内容。【 实践活动 】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制作飞机的机翼模型;在因特网或百科全书上查阅有关风洞的内容,并且用自己的话写一下风洞的作用。【 教学反馈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本节的重点,本节课的设计,始终把学生做为了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不停地诱发学生,最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通过引导,他们会觉得是自己解决了问题。本节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怎样依据方案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8、。二、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一) 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 授课时间:1课时【仪器材料】 石块、弹簧测力计、盛有水的水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有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法和课堂讨论让学生认识浮力,通过类比法、观察法让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 【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实验探究浮力 ( 1 )调查:洗澡时进入浴盆,感觉自己身体变轻的同学举手示意一下;(学生参与)绝大多数同学参

9、与并认同有这样的感觉; 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在很久以前跟你们有同样的感受;( 2 )将一个小木块放进水里,它会漂起来; 学生观察; 教师: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请同学们举出例子。学生举例; 引导得出浮力概念:这种能让物体浮起来的力叫做浮力;根据这些事实,我们认识到漂浮在液体上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有这样的“浮”起来的概念,所以他们很容易理解浮力的概念;他们知道把物体向上托的力就是浮力;( 3 )如果我们游泳时,将自己的身体完全浸没水中,我们还受到浮力的作用吗?开始出现分歧,有的学生赞成、有的学生反对、开始怀疑;进行实验:“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吗?”(演示实验,如图11-2

10、-2)学生思考;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吗?(以下是一种引导方案供参考) 一步一步引导得出结论; 受不受到浮力,我们直接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的变化就能知道; 如果在空气中测量的数值等于浸没在水中的数值,那么就没有浮力; 如果在空气中测量的数值大于浸没在水中的数值,那么就存在浮力; ( 4 )引导学生陈述自己对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 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写在笔记本或纸片上;( 5 )进一步讨论这个实验: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 F 1 和 F 2 有什么关系?浮力的方向是什么?(以下是一种引导方案供参考) 学生思考并提出猜想。 我们分析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从分析力的示意图开始; 对第一个图进行受力分析

11、时,注意它受到一个拉力 F 1 和重力的作用; 对第二个图中进行受力分析时,注意它受到一个拉力F2 、浮力和重力的作用; 两个图中,石块都处于静止状态; 静止状态意味着平衡,平衡意味着相等关系,列出关系式,最后的结果是用F1和F2来表示F浮 ; 平衡导致了浮力必须和重力在一条直线上; 浮力向上且与重力在一条直线上,那说明浮力的方向是与重力恰好相反,那么浮力的方向是什么?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6 )引导:同学们想一想,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得到了哪几条有用的结论,并归纳出来。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写出得到的结论;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 1 )复习: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升力,作用在鸟身上的升力是

12、怎样产生的呢?学生回答:升力是由于鸟翼上方和下方的压强差产生的。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以下是一种引导的方案,供参考) 浮力与升力有共同的特征“能使物体上升”。 学生类比回答; 升力是由压强差产生的,浮力产生的原因和升力类似,通过类比,我们可以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 )让学生自己根据理解,在卡片或笔记本上写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学生们整理思路运用类比法自己写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3 )通过实验观察上下表面的压强差。演示实验:将两头带橡皮膜的直桶玻璃管竖直伸入水中,让同学们观察现象;学生们观察到玻璃管下面橡皮膜比上面的凹陷得厉害; 根据你的理解,写一写你从这个实验中得到了什么有用的结论。

13、动笔写自己的理解并与同学分享和完善自己写的内容; ( 4 )思考:沉没在海底的泰坦尼克号受到浮力了吗?(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判断一下)得出结论:像沉船那样与水底紧密结合的物体不受到浮力的作用,因为它的下表面没有受到水的压强。学生记录:没有。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必须要上下表面的压强同时具备的时候才能产生浮力。三、课堂小结 1 认识浮力,是一种能使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它的方向竖直向上;2 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上下表面的压强差产生的;3 得到一种浮力的计算方法: F浮 =F1-F 2 。 四、作业 根据需要布置作业。【 实践活动 】在互联网上查找有关阿基米德以及死海的资料。二、科学探究:浮

14、力的大小(二)授课地点: 物理实验室 授课时间: 1课时 【仪器材料】 盛有水的水杯、两端带有绷紧程度相同的橡胶膜的玻璃圆筒、体积相同的铁块、铜块、较大的铁块、食盐、小塑料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求出浮力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的猜想假设、实验设计能力等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有步骤进行实验的条理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1 )引导猜想:你认为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学生猜想:“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物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的体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