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们市人民医院心肺复苏操作及理论考核试题.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6042098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们市人民医院心肺复苏操作及理论考核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图们市人民医院心肺复苏操作及理论考核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图们市人民医院心肺复苏操作及理论考核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图们市人民医院心肺复苏操作及理论考核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们市人民医院心肺复苏操作及理论考核试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们市人民医院心肺复苏操作及理论考核试题:一.心脏骤停诊断标准:答:包括:1、意识丧失 2、大动脉搏动消失 3、心音消失 4、呼吸停止或喘息 5、瞳孔散大。以上各条以突然意识丧失和颈动脉搏动消失而触摸不到为最重要,且应以此考虑为心搏骤停,并立即进行CPR,以争取时间。二、基础生命支持“生命链”的四个环节是指答:生命链是指: A、早识别、早呼救; B、早期进行CPR ;C、早期进行电除颤 ;D、早期进行高级生命支持。三、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有:答:主要有A、心室扑动、颤动;B、无脉电活动(电机械分离);C、心脏停搏。四、成人基本生命支持(BLS)步骤:答:CPR由四个步骤组成,按顺序分别用英文字

2、母A、B、C、D代表。(A):开放气道(由一组技术组成),它包括:判断意识呼救摆放体位打开气道判断呼吸(B)人工呼吸(C) 胸外心脏按压,它包括:判断心跳心脏按压(D)电击除颤五、如何判断呼吸状态:答:通过三种途径:一看.二听.三感觉:看:双眼与病人胸部平行,眼看(胸部起伏)、听:即耳贴近病人嘴鼻,耳听(气流);三感觉:用面颊感觉(气息)。用时510秒钟。六、如何判断脉搏(判断颈动脉搏动的正确位置): 答:成人及儿童应触摸颈动脉,婴儿触摸肱动脉,在510秒钟内判断病人有无心跳。方法:用一手食指和中指置于成人喉结水平,向后23厘米,在甲状软骨和胸锁乳突肌之间的凹陷(相当于胸锁乳突肌连线中点的内侧

3、缘),稍加力度即可触摸到颈动脉的搏动。七、如何开放气道 答:首先用手指迅速清除病人口鼻内的污泥、痰、呕吐物等,然后打开气道。一般采用压额抬颏法。方法:一手掌压前额,另只手中、食指向上向前抬高下颌,两手合力使头后仰,使牙齿对合。头后仰程度为:下颌、耳廓的联线与地面垂直。抬颏时,防止用力过大压迫气道。八、开放气道时为何不能摇晃病人的头部? 答:如果考虑病人可能存在颈部脊髓损伤,在开放气道时要注意不要增加额外的损伤,应采用压额抬颏法开放气道。九、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答: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接处的胸骨正中线上,此为按压中心点。定位采用成人两乳头连线中点处。十、胸外心脏按压的具体方法:答:把左手掌

4、根掌根紧贴胸骨,右手掌重叠在左手背上,十指交叉互握抬起。双臂绷直,与胸骨垂直不得弯曲。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用上半身重量及肩部的力量往下压。十一、胸外心脏按压的深度?答:根据指南要求,按压时应达到成人胸骨下陷 5 cm。十二、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 答:至少100次/分。十四、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的比值:答:成人-不论单人、双人施救,均为30:2十五、心肺复苏时应先给予多少轮CPR再进行判断: 答:无论双人还是单人复苏,均需要进行5个轮次的CPR(即按压/呼吸30:2五个轮次)后进行判断,时间不能超过10秒。十六、胸外按压有效标志:答:每一次按压能触及到周围大动脉博动或收缩压60mmHg,扩大

5、的瞳孔逐渐回缩,面、口唇、指甲床及皮肤颜色由发绀转为红润。十七、心肺复苏有效的指征:答:(1)能触及到周围大动脉博动或收缩压60mmHg;(2)面、口唇、指甲床及皮肤颜色由发绀转为红润(3)扩大的瞳孔逐渐回缩或出现睫毛反射(4)出现自主呼吸(5)昏迷逐渐变浅或出现挣扎十八、电除颤的具体做法:答:原则上所有心跳呼吸停止的病人都应该早期进行电除颤.常用单相波除颤器(传统除颤器):以360J/s功率选择直接进行盲目电击一次,评估心电图;如果无效,应于有效心脏按压及应用肾上腺素后再进行电除颤手动双相波除颤器:120J200J,也可以直接选择200J每次除颤仅给予一次电击,充电时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不停止十九、心肺复苏时的首选药物: 答:肾上腺素。二十、终止心肺复苏的指标:答:1、进行了30 分钟以上的心肺复苏,病人仍然处于 A、深度昏迷,对疼痛刺激无任何反应 B、自主呼吸持续停止 C、瞳孔散大固定 D、脑干反射全部或大部分消失 E、无心跳和脉搏。2、心肺复苏有效,病人转入高级生命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