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运专线技术 管理办法(试行).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5887043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7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客运专线技术 管理办法(试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铁路客运专线技术 管理办法(试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铁路客运专线技术 管理办法(试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铁路客运专线技术 管理办法(试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铁路客运专线技术 管理办法(试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路客运专线技术 管理办法(试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客运专线技术 管理办法(试行).doc(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铁道部文件铁科技2009116号关于印发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铁路局,各专业运输公司,各客运专线公司(筹备组):现印发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200250km/h部分),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技术规章编号为:TG/03-2009。铁道部前发客运专线调度集中控制车站行车工作暂行办法(铁运200937号)同时废止。各有关单位应根据本办法修改、补充相应规章制度,并将执行中的有关情况及时反馈铁道部科技司、运输局。 二九年九月五日TG/03-2009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200250km/h部分)第一章总则第1条 为加强铁路客运专线的技术管理,确保行车安全

2、,提高运输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以下简称技规),制定本办法。第2条 本办法对铁路200250km/h客运专线的技术设备、行车组织和车载信号显示进行了规定。本办法是技规的重要补充,未规定的事宜按技规等有关规定执行。第3条 铁路客运专线的技术规章由铁道部和铁路局两级统一制定、发布。铁道部制定客运专线基本技术规章和专业技术规章,铁路局根据铁道部发布的技术规章,结合管内各客运专线具体条件,制订客运专线行车组织细则,并细化相应专业技术规章。第二章技术设备第一节基本要求第4条 客运专线各种设备、设施应满足运行200250km/h旅客列车的要求。兼顾货运的,应满足120km/h货

3、物列车安全运行的条件;兼顾双层集装箱运输的,还应满足运行双层集装箱列车的要求。第5条 根据运输要求,采用技规附图1规定的不同建筑限界。纯旅客运输的线路采用客运专线铁路建筑限界,兼顾货运的线路采用160km/hV200km/h客货共线铁路建筑限界,兼顾双层集装箱运输的线路采用客货共线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建筑限界。第6条 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的线间距应符合以下规定:1.直线地段表1 客运专线线间距序号名称线间设施线间最小距离(mm)1区间正线、站内正线200km/h-4400200km/hV250km/h-46002正线与相邻到发线无5000声屏障5940结构宽接触网支柱有砟轨道:5600结构宽无砟

4、轨道:5500结构宽雨棚柱4590结构宽3到发线间或到发线与其他线无5000接触网支柱5000结构宽雨棚柱4300结构宽4正线与其他线无5000进出枢纽或大型车站两端的加减速地段的线间距根据列车运行速度确定。2.曲线地段区间及站内线路的曲线地段的中心线间水平距离,按曲线半径大小,根据技规附图1规定的曲线加宽公式计算确定。第7条 线路应全封闭、全立交,线路两侧按标准进行栅栏封闭,对铁路技术作业的专用通道和处所,须设置“非铁路作业人员禁止进入”的警示标志。第8条 道路与铁路并行、且等于或高于铁路的地段,应在靠近铁路一侧设置防护设施;下穿铁路桥梁、涵洞且通行机动车辆的道路,当桥梁、涵洞净高小于5.0

5、m时,应设置限高防护架和车辆通过限高标志;上跨铁路线的立交桥应安装防护网。第二节线路、桥梁及隧道线路平面及纵断面第9条 200km/h区段的最小曲线半径为2500m,特殊困难条件下为2200m;250km/h区段的最小曲线半径为4000m,特殊困难条件下为3500m。兼顾货运的线路,200km/h区段的最小曲线半径为3500m,特殊困难条件下为2800m;250km/h区段的最小曲线半径为4500m。最大曲线半径一般条件下不宜大于10000m,特殊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12000m。第10条 车站应设在直线上。特殊困难条件下,可设在曲线上,但不得设在反向曲线上。车站必须设在曲线上时,其曲线半径不得

6、小于该区段内的最小曲线半径。第11条 缓和曲线采用三次抛物线线型。缓和曲线长度应保证曲线超高在缓和曲线范围内顺完。超高顺坡率一般为1/(10Vmax)、困难条件下为1/(9Vmax)。第12条 两相邻曲线间的夹直线和两缓和曲线间的圆曲线,最小长度不应小于表2中的规定。表2 夹直线和圆曲线最小长度(m)最高运行速度(km/h)一般条件困难条件200160120250200150位于大型车站两端的加减速地段以及利用既有铁路地段,可根据相应的运行速度确定,一般条件下不小于0.8V,困难条件下不小于0.6V。第13条 正线上缓和曲线与道岔间的直线段长度,应根据运行速度确定,不应小于表3中的规定。表3

7、正线上缓和曲线与道岔间的直线段长度(m)最高运行速度(km/h)一般条件困难条件20012080250150120第14条 区间正线的最大坡度不大于20,动车组走行线最大坡度不大于30。第15条 最小坡段长度一般不小于800m,困难条件下不小于600m,且不得连续使用。第16条 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或等于1时,须采用圆曲线形竖曲线连接。最小竖曲线半径Rsh应根据最高运行速度选用,符合表4的规定。表4 最小竖曲线半径RshV(km/h)250200V250Rsh(m)2000015000第17条 竖曲线与竖曲线、缓和曲线、道岔、钢轨伸缩调节器均不得重叠设置;竖曲线与平面圆曲线不宜重叠设置。第

8、18条 站坪宜设在平道上,且到发线有效长度范围内宜采用一个坡段。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1的坡道上。路基第19条 200km/h区段的路肩宽度不小于1.0m;250km/h区段有砟轨道路肩宽度,双线不应小于1.4m,单线不应小于1.5m。第20条 200km/h区段的基床厚度2.5m,表层厚度0.6m,底层厚度1.9m;250km/h区段的基床厚度3.0m,表层厚度无砟轨道为0.4m、有砟轨道为0.7m,底层厚度2.3m。基床表层应填筑级配碎石。基床底层应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A、B组填料粒径级配应满足压实性能要求。基床填料及压实标准应符合表5、表6的要求。表5 基床表层压实标准压实系数K

9、地基系数K30(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MPa)0.9719055表6 基床底层填料及压实标准压实标准改良细粒土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压实系数K0.950.950.95地基系数K30(MPa/m)130150动态变形模量Evd(MPa)40407d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kPa)350(550)注:1.无砟轨道可采用K30或Ev2,当采用Ev2时其控制标准为Ev2120、80、45 MPa且 Ev2/Ev12.3、2.5、2.6。2.括弧内数字为寒冷地区化学改良土考虑冻融循环作用所需强度值。第21条 路基与桥台及路基与横向结构物、地层变化较大处和不同地基处理措施连接处应采取逐渐过渡的

10、方法,以减少不均匀沉降,过渡段长度不小于20m。第22条 路基防排水工程应全面系统规划,满足防排水能力。路基支挡加固防护应满足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安全稳定的要求,路基边坡宜采用绿色植物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的防护措施,并兼顾美观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节约土地等要求。桥隧建筑物第23条 行洪桥涵孔径应能正常通过1/100频率的洪水。对于特大桥及大、中桥,若观察洪水频率(包括调查洪水频率)小于1/100,但不小于1/300时,应能通过观察洪水频率的洪水。对技术复杂、修复困难或重要的特大、大桥还应能安全通过1/300校核频率的洪水。对达不到上述要求的,应进行加固或改造。第24条 桥梁墩台基础的沉降量,静定

11、结构的工后沉降量不大于下列允许值:200km/h区段轨道墩台均匀沉降量为50mm,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为20mm。250km/h区段有砟轨道墩台均匀沉降量为30mm,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为15mm;无砟轨道墩台均匀沉降量为20mm,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为5mm。第25条 桥梁上部结构应采取防止落梁等抗震措施。第26条 涵洞顶至轨底的高度不宜小于1.5m。第27条 桥涵结构的承载能力应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并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当不能满足有关限值规定时,应分析桥梁的技术状态,调查异常激励,必要时采取限速或加固、改造措施。第28条 桥涵结构构造应便于检查和养护,根据需要设置检查设施。桥面两侧或桥梁一侧地面

12、设置维修作业通道。桥长超过3km时,每隔3km(单侧6km)应在线路两侧交错设置1处可上下桥的紧急疏散通道。第29条 200km/h区段的隧道内轨顶面以上净空面积,单线隧道不小于52m2,双线隧道不小于80m2;250km/h区段的隧道内轨顶面以上净空面积,单线隧道不小于58m2,双线隧道不小于90m2。运行双层集装箱列车的双线隧道不小于92m2。第30条 在隧道侧边位置设置安全空间和贯通的救援通道。安全空间应设在距线路中心线3.0m以外,单线隧道在救援通道一侧设置,多线隧道在双侧设置。安全空间的高度不应小于2.2m、宽度不应小于0.8m。救援通道设置在安全空间一侧,距线路中心不应小于2.3m

13、。救援通道的宽度不宜小于1.5m、净高不应小于2.2m。第31条 隧道内应考虑设置存放维修工具和其他业务部门需要的专用洞室。长度大于500m的隧道,应在洞内设置余长电缆腔,并应与专用洞室结合设置。余长电缆腔沿隧道两侧交错布置,每侧间距宜为500m。长度5001000m的隧道,可只在其中部设置一处。第32条 长度500m以上的隧道应设置作业照明设施,长度5km及以上的隧道还应设置应急照明。第33条 长隧道及特长隧道应结合辅助坑道情况设置紧急出口,紧急出口上方应设标示牌和应急照明设施。紧急出口通道的设置应符合相关规定。轨道第34条 正线轨道为一次铺设60kg/m钢轨跨区间无缝线路。第35条 验收线

14、路时,正线轨道、道岔几何尺寸静态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和表8的标准。表7 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高低轨向水平扭曲(基长3m)轨距轨距变化率最高运行速度200km/h最高运行速度250km/h幅值2mm2mm2mm2mm2mm1mm1 / 1500弦长10m10m-表8 道岔(直向)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高低轨向水平扭曲(基长3m)轨距幅值2mm2mm2mm2mm1mm弦长10m10m-第36条 轨道结构应集中铺设。有砟、无砟轨道结构之间应铺设过渡段,且应满足下列要求:1.无砟轨道结构的混凝土底座或支承层应从过渡点开始向有砟轨道延伸至少10m,同时应满足有砟轨道区段最小道床厚度的要求。2.过渡段应设置60kg/m的辅助轨及配套扣件,辅助轨长度25m(其中无砟轨道内约5m)。有砟轨道范围内辅助轨的设置不应影响大型养路机械捣固作业。3.过渡段范围的轨道刚度应分级过渡。第37条 正线有砟轨道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用长度为2.6m的型混凝土轨枕,每公里铺设1667根。道岔地段铺设混凝土岔枕。2.采用与轨枕配套的弹条扣件,橡胶垫板静刚度为6010kN/mm。3.道床:(1)应采用特级碎石道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