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2017智慧校园建设意见以及评估细则.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5295972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2017智慧校园建设意见以及评估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南京2017智慧校园建设意见以及评估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南京2017智慧校园建设意见以及评估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南京2017智慧校园建设意见以及评估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南京2017智慧校园建设意见以及评估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2017智慧校园建设意见以及评估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2017智慧校园建设意见以及评估细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1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为全面实施智慧教育,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进全市教育现代化发展,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以及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南京市“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等文件精神,决定在全市推进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特制定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一、建设目标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的创新应用,建设覆盖学校的高速有线、无线教育网络及各种智能信息终端,建立电子

2、身份及统一认证系统,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管理评价、家校沟通、学校安全管理等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特色应用系统,实现对学校师生、教育教学、科研、资产等的智能化管理。到2020年,全市中小学基本建成智慧校园,有120所学校达到智慧校园示范校标准。二、建设原则坚持服务发展。围绕教育服务人的发展这个核心目标,通过智慧环境、智慧管理、智慧教学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坚持深化应用。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从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入,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融合创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发展中

3、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学习方法的创新。坚持统筹规划。明确市、区、校各级职责,强化顶层设计,做好协同推进,鼓励差异发展,强化示范引领,推进全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三、建设内容(一)智慧环境1校园网络。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升级改造校园网络环境,进一步提升宽带网络校校通水平,无线网络覆盖教学、办公等场所,支持各类设备的多媒体运用,实现对装备使用管控的智能化。2信息终端。拥有支撑教学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满足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教研和学习活动需求。建有智能一卡通系统,提供各项应用服务。学校主要公共区域配有信息服务终端。3教学环境。教室配有多媒体交互设备。

4、学校建有支持网络教研的录播教室,以及智慧教室和学习体验中心。依托区域教育云和教学资源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以及在线学习社区等,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4信息安全。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制度,配备网络安全设备和网络安全系统。配备统一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定期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等保测评工作,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5智能安防。智能安防系统覆盖学校主要场所,能够实现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电子巡更、学生出入控制、访客管理、消防报警、紧急广播与疏散等智能化安防管理。(二)智慧管理1信息化领导力。校长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具有信息化规划、决策、组织、管理和评价能力。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学校各项

5、管理,有效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和绩效评价。2组织架构。建立由校长牵头的创建工作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并有效开展工作。制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并按年度推进实施。有完善的信息化工作机构体系,配备信息化工作人员。3机制保障。建立信息化资源更新和设备日常运维资金保障机制。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运营和管理制度,建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融合创新的激励制度。4信息管理。依托各级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智慧校园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智能化管理。各类应用系统无缝集成,并与省、市、区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及数据共享。5智慧服务。提供免费的、基于PC和移动端的家校互动平台服务,帮助家长实时了解学生情况,进行有效的家校

6、沟通。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学生家庭、社会等提供公益服务。(三)智慧教学1教学应用。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网络协同备课和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方式。能够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教师教情、学生学情的及时反馈,实施精准化的教与学。2资源建设。通过自建、引进、共享等多种方式配置学生学习资源、教师教学资源、教师专业发展与教研资源和数字校本特色资源。数字资源能够满足教学、科研和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需要。3资源应用。教师能够有效运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优质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能够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家校互动、网络研修、学习指导。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学习活动

7、。4资源共享。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学校实现校内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并通过教育资源平台实现网络课程或特色资源区域共享,鼓励师生在教育资源平台展示共享优秀数字资源。5学生发展。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利用各种媒体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和分享。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6教师发展。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参与教研活动,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四)特色发展1前沿探索。积极主持或参与有关部门的前沿教育信息化实验项目,并取得创造性成果。积极开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

8、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探索。2突出成果。积极开展智慧教学研究,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教学应用、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取得突出成绩。3机制创新。学校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探索教学模式创新与机制创新,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机制,有效促进智慧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四、组织实施1各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工作,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大力推进。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召开会议专题部署,制定建设计划、时间表和路线图,要在政策、经费、机制、人员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完成智慧

9、校园建设目标。2各区电教中心、教师发展中心等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智慧校园建设工作,要充分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下,努力协调好教育行政相关科室、教学研究、教育装备、教师培训等各相关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协同推进。3各学校要将智慧校园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将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学校办学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制订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创新工作机制,持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工作。附件2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评估细则(试行)本细则根据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制订。本细则采用二级指标制,其中A级指标4项,B级指标19项,总分值110分。评估分为学校自评、区级初评和市级终评,要对照

10、标准强化建设、深化应用。评估验收采取网络预评+实地抽查方式进行,实地抽查包括:听取汇报、现场察看、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等形式,学校上报材料供评审。评估验收采用打分办法,各项指标在规定分值内由评估小组评议打分。总分80-89分为合格校,90分及以上为示范校。项目评价指标评价内容分值一、智慧环境(24)校园网络(8)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千兆进校、百兆进班。2建有适合学校应用需求的数据中心。1无线校园网络覆盖教学区和办公区。(高中学校无线网络向学生开放。)2建有基于网络的数字应用系统,如数字广播系统、数字电视系统和数字会议系统等。1学校有基于物联网的相关应用。1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校园文化环境

11、。1信息终端(5)教师均配有办公用计算机,师机比不低于1:1,满足学校办公自动化需求。1学生配有学习用计算机,生机比不低于8:1。(高中为6:1)1学生移动学习终端能支持学生移动学习需求。1在公共活动区域配备为师生提供信息化服务的公用终端。1校园建有智能一卡通系统并有效应用。(高中学校还应配有学生成绩采集设备以及成绩分析系统软件。)1教学环境(6)每个教室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高中学校还应配有班级信息发布系统,能实现学生考勤管理、选课走班管理、电子课表、信息发布等功能。)1学校具备智能型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实现教室内主要电子设备的集中管控。1学校建有录播系统,能够支持教学和科研。2学校建有智能

12、学习体验中心或智慧教室,能够采集教学与学习行为数据、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支持混合学习。(高中学校还应建有特色功能创新实验室,满足学生探究实验、智能机器人、3D打印、创客教育方面个性化学习需求。)1依托区域教育云和教学资源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在线学习社区以及第三方服务,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1信息安全(3)学校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制度,根据实际需要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漏洞扫描系统、有害信息过滤系统和WEB应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系统。1学校定期开展信息安全等保测评工作。1配备统一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对互联网的使用可控制、可管理。1智能安防(2)建有智能校园安防系统,覆盖校园主要

13、场所,能根据规定与区域行政部门数据同步,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联网。1学校部署消防报警系统、紧急广播与疏散系统和其他特殊类型智能安防子系统。1二、智慧管理(32)信息化领导力(5)校长及其管理团队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学校有清晰的信息化发展目标和思路。1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学校各类管理,有效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和绩效评价。2近两年参加省级及以上信息化领导力培训,达到国家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要求。2组织架构(6.5)成立“一把手”校长牵头的学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机构,围绕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建立工作机制,每学年召开2次以上校级会议并有记录。1制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并

14、按计划推进实施。0.5学校设有校级首席信息官。单独设置中层管理部门或机构,专门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至少配备1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专职人员需持市级及以上相关证书。每门学科需安排1名从事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信息化研究人员,负责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学校各职能部门需安排1名人员,专门负责推进部门信息化工作。5机制保障(3.5)安排不低于生均公用经费的5%,用于信息化资源更新和日常运维。2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运营和管理制度。学校建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融合创新的激励制度。1.5信息管理(12)建有安全的校园门户网站,能及时对校内外公开信息,并为智慧校园应用提供统一入口,信息及时更新。2

15、提供统一的电子身份,支持多平台、多终端统一的用户认证方式,实现各种应用系统无缝集成。4部署教学、行政、学生、后勤等管理信息系统并有效应用,实现与省、市、区级平台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5设置数据分析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积极推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育教学管理和评价。1智慧服务(5)提供免费的、基于PC端和移动端的家校互动平台服务,开展有效的家校互通。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共享优质资源。(高中学校还应为学生科技实践、社区活动等提供信息化支持。)3三、智慧教学(43)教学应用(13)教师利用信息化备课支撑平台和资源平台进行电子备课和协同备课,备课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90%以上。3开展智慧教学研究,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方式。智慧教学学科覆盖率达100%。(高中学校还应开展真实与虚拟环境互补的实验教学。)5注重教与学过程中数据的采集、汇聚、整理、分析,实现教师教情、学生学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