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力》教学设计[1].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5167310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压力》教学设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气压力》教学设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气压力》教学设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气压力》教学设计[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气压力》教学设计[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气压力》教学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压力》教学设计[1].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气压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 大气压力是粤教科技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常见的力第3课的内容。此前,学生对力已有初步的认识,大气压力是一种常见的力,本课能深化其对力的认识,也为接下来学习弹力、摩擦力、浮力等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自主实验,感知大气压力的存在。2、初步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3、初步知道影响大气压力的各种因素。(二)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3、 引导学生运用假设,分析因果,观察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良好

2、的探究态度和热爱科学的情感;2、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生活。三、教学重难点1、实验探究并认识到大气压力的存在以及应用。2、发现自然和生活中大气压力的现象并能初步解释。四、教学准备杯子、纸片、吸盘、气球、乒乓球、矿泉水瓶、水、吸管、可乐瓶等材料。五、学情分析小学生对生活中各种现象,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新鲜事物有充沛的精力。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科学基础,但是由于经验不足,探究过程出现的状况也会出现的比较多。大气压力,无处不在,但是看不见、摸不着,客观上增加了学生认识大气压力的难度。六、教法与学法教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类比法、演示教学法、设疑诱导法 学法:假设法、观察发现法、实验探究法等

3、七、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用问题和实验导入(像科学家一样去猜想)设疑: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家是谁?让学生打开老师的箱子,寻找答案。(代入镜子)教师演示实验(一):覆杯实验。教师用一只轻飘飘的乒乓球,托一瓶倒立的矿泉水水,让学生做出预判,观察现象(乒乓球没有掉落)。最后教师把乒乓球和矿泉水瓶,一起倒立固定在铁架台上,放置讲台显眼位置。(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寻找最优秀科学家,可迅速让学生代入科学家角色,然后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假设、猜想。兴致勃勃的学生,观看了乒乓球“覆杯实验”,结果和学生的猜想形成强烈反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接下来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增强了内驱力,提供了心理准备。(二)

4、、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操作实验,判断真假(像科学家一样去验证)1、学生合作探究:完成3个判断真假实验。要求学生学会挑选实验器材,按照实验步骤,认真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完成实验表格。学生分组实验1:(六个小组做)装满水的杯子盖上硬纸片倒过来,判断纸片一定会掉下来的猜想(假)。学生分组实验2:(一、二组做)装满水倒立的在有水水槽的瓶子,瓶口离开水面或者不离开水面,判断水一定会倒出来的猜想(假)。学生分组实验3:(三、四组做)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侧壁开孔,松开盖子或盖上盖子,判断水一定会从小洞流出来的猜想(假)。学生分组实验4:(五、六组做)堵住小洞或松开小洞,往瓶内吹气,判断瓶内的气球一定可

5、以吹得起来的猜想(假)。2、 学生观察现象,讨论交流,记录实验表格,并在完成后分组向老师汇报实验成果。3、 教师边讲解,边把四个分组的实验结果,汇总在黑板上的实验表格,向全体学生展示。教师对实验成功的小组予以鼓励,对有失败的小组也要给予赞许,鼓励他们勇往直前,并鼓励他们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来猜想实验现象,并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而主动进行实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同时学生获得了亲身体验,感知了科学知识获得的过程,符合建构主义学习观。实验现象及结果出乎学生的意外,使学生印象深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超出学生意外的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三)、教

6、师介绍我们生活的环境多媒体:出示转动不停的地球动画、外层厚厚的大气层,介绍我们生活的环境,并且类比深海中潜水的人或鱼类,模像直观结合语言直观。问题:为什么有大气压力?大气压力是怎么产生的?教师: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进行系统简单明了的阐述,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也受到地球的吸引,产生了重力,从而对浸入的物体产生了压力,即大气压力。(板书原因)设计意图:图文并茂生动演示我们的生活环境,复习上一课重力的知识,并且让学生掌握大气压力产生原因。(四)、引导思考,科学解释1、对以上四个学生分组实验进行简单科学解释,深化大气压力的知识,让学生感知这些奇妙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师把讲台前的矿泉水瓶进行转动,乒乓球

7、依旧被牢牢吸住,大气压力的方向是向各个方向的。(板书方向)设计意图:从实验到知识,从知识到运用,进行科学解释,深化知识,并且引入下一个知识点,马德堡半球实验。(五)、向学生介绍一个有力证明了大气压力存在的著名的经典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像科学家一样去了解前人的知识)媒体:播放并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动画,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力被人发现的科学历史事件。学生演示实验:(一):两个学生上来演示,拉开两个对吸的皮橛子。学生演示实验(二):现场寻找光滑物体,将皮橛子牢牢地吸在上面。学生分组实验5(六个小组做):吸盘实验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1、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吸盘被牢牢吸住现象。2、总结吸盘分开的窍门,请学生科

8、学解释。(板书大小)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直观感知大气压的大小。(六)、角色感知:了解大气压与我们的关联(像科学家一样去感知我们各种角色)1、感知生命角色:和老师一起,用呼吸模拟装置,拉扯橡皮膜,让学生边呼吸边观察里面气球大小变化,一起来感受人的呼吸作用。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大气压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大气压力的重要性,且它与我们息息相关。2、 感知生活角色:教师分发饮料,每个组的请一个学生,感受堵住小孔或者松开小孔吸饮料的不同感受,并且汇报。教师讲解大气压力在吸饮料中发挥的作用。3、感知职业角色:引导学生像医护人员一样,使用注射器,并能自己说出大气压力如何发挥作用。讨论:学生分

9、组讨论,解释现象。交流:汇报讨论结果,举出常见例子。(板书应用)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要交流中,互相分享一下别人的观察成果,知道平时积累知识和细心观察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七) 、课堂练习(像科学家一样去解释)没有装满水的保温瓶的塞子,为什么在冬天不容易拔出来?主要原因:次要原因: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现象或问题,从科学角度出发,去体会问题如何解释,并且明白一种结果是由多种影响因素导致的,逐步形成考虑问题要全面深入的初步感知。(八) 知识拓展:大气压力是一成不变的吗?(像科学家一样去深入思考问题)1、大气压力无处不在,且并非固定不变,和空气的状态有关。比如位置的高低、空气的干

10、湿、空气的冷热,空气的快慢等都会影响局部大气压力的大小。(板书拓展)2、知识拓展:大气压力和空气流动的快慢是什么关系3、学生分组实验6(六个小组做):往中间吹乒乓球,判断球会往中间靠拢的猜想(真)4、学生记录实验结论。5、教师简单介绍大气压力和空气流速快慢的关系(伯努利原理以及应用),普及交通安全知识(火车站安全线)6、水中也存在同样的现象,普及防溺水安全知识(防溺水“六不准”)设计意图:拓展了流体中的力现象之一(伯努利现象),从更通俗易懂又科学的角度,让学生了解安全知识背后的科学知识,初步了解火车站安全线设置的科学依据和溺水的不可控原因之一。强调安全知识,关爱学生,保护学生的安全。让学生们明

11、白生命的可贵,一定要珍爱生命,好好爱护自己和家人。(九)、本课小结回顾本课,用一个动画视频,总结本课知识。(大气压力产生原因、方向、应用等)(十)、课后思考,讨论交流,布置作业。思考:1、 讨论交流:如果没有大气压,人类的生活将会如何?2、 设计实验:书上第73页的”吸盘挂钩码的实验“。作业:3、 回家重复其中一两个实验,并向父母用大气压力的知识做出科学解释。4、 完成实验记录表,整理实验器材。5、 回家扫一扫二维码,提交课后作业。(此处强调二维码、U盘是中国人的发明)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心科技发展。在科学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想象力。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

12、生智力。二维码知识的介绍,引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八、板书设计本课我采用了思维导图的板书设计,把大气压的知识点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直观简单地呈现出来,并且结合实验记录表,呈现实验结果和结论。 大小和方向(各个方向都有很大的压力) 产生原因(重力)大气压力 影响因素(海拔、温度、湿度、风速)应用(吸盘) 安全知识(火车站安全线、防溺水)九、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与评价本课以6个“反常现象”的判断真假的科学实验,引入并逐渐深化主题,学生的假设受到了冲击,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冲突,引发了思考。再穿插3个动手玩一玩的生活或职业角色游戏,深化认知。从安全性、成本和易准备三个

13、方面考虑,实验中几乎所有器材都是来自于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实验中,学生可能由于信息不足,经验不够,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可能会遭遇到困难或失败,教师应借此机会教会克服困难的办法和面对失败的勇气。(二)创新之处1、情景设计加实验探究导入。通过猜一猜教师心中最优秀的科学家,调动学生好奇心,且迅速代入小小科学家,为进入实验探究,做好心理准备。然后演示了一个与学生预期形成强烈“反差”的实验,调动积极性。2、设计的6个“反常”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颠覆学生认知,引起强烈求知欲。3、导入的演示实验中的乒乓球,不取下来,固定在铁架台上,放讲台前最显眼的位置,让学生的心一直疑惑悬着,直到

14、学生完成自主探究实验,教师介绍了大气压知识后,再取下来,开始逐个讨论交流,解释实验“反常”现象。4、器材取材于生活,体现了联系生活。步骤少,操作简单,提高了学生成就动机和效能感。5、本课以设计了3个角色感受的方式,直观感知了大气压力和人的呼吸、喝饮料、使用注射器的关系,让学生感知倒大气压就在身边,也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6、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究实验的方式,拓展了大气和水中的伯努利现象,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了火车站安全线以及防溺水“六不准”的知识,体现了关爱学生。(三)不足之处及优化改进1、学生的准备不足,探究能力和合作方面有欠缺,实验有失败的可能性,今后应该加强训练,增加实验次数,增强实验操作能力

15、。2、实验条件方面,没有专门的科学实验室,缺乏必须的硬件设施支持。建议学校改善教学实验环境和设施。3、缺乏个别差异性教学方法。每个班不一样,每个学生也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 ,科学探究的能力不同。今后应加强学习,探索更加适合差异性教学方式或模式。 以上是我对大气压力的教学设计,有许多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抚州市东乡区龙山小学 赖静实验记录表实验名称:探究神奇的大气压力实验目的:了解和感受大气压的存在、方向、大小、影响因素实验名称和猜想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判断真假(画“”)真的假的1、覆杯实验(猜想:水和纸片一定会掉下来)杯子1个、水、硬纸片1张(请全体实验小组完成)1杯子中倒满水2盖紧硬纸片3然后倒转过来放手,观察2、倒水实验(猜想:水会全部倒出)水杯1个、水、水槽(请一、二小组完成)1杯子装满水后,手盖住杯口,放入水槽,再松手2杯口不离开水面提起观察3、开孔实验(猜想:水一定会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