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中开放性问题设计的探讨.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5153673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品德教学中开放性问题设计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思想品德教学中开放性问题设计的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思想品德教学中开放性问题设计的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想品德教学中开放性问题设计的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品德教学中开放性问题设计的探讨.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品德教学中开放性问题设计的探讨什么是开放性问题?按照国外资料,开放性问题(open-ended problems and questions)常指结构不严谨的问题,没有唯一正确的解释或简单的答案。有人把开放性问题特征归结为-无条理、不完整、不连贯、模棱两可的观点、多样的资料、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多种资源与探究模式。顾名思义,人们一定认为封闭性问题才是学生简捷、迅速、准确掌握知识的途径。但是教育实践家们早就发现开放性问题在学习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时代精神的缩影,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思想品德课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突破原有的教学方式,逐步从传统和

2、封闭走向现代和开放,打开教学门扉。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知识训练、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最常用的有效方法,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提问的成功与否,乃至整个教学的成功与否。开放性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源泉。那么,进行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时应注意些什么呢?一、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新课程要求变学科本位为以人为本、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发展不是外在强制推动的发展,而是内在自主主动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性格思想各异的主体的人,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

3、体能力的提高会使学生主动寻找和充分利用外部条件,有计划地主动地参与自身的发展,逐步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时,他才会主动学习,自主发展。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人意识,需要教师倡导民主平等的作风,利用开放式问题教学,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在讨论和交流中,相互增进了解引导学生体验成功、感悟问题中所蕴含的道理,促进学生成长、发展。例如:围绕“宪法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出问题。问题一: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在哪里?问题二:我国的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都在第一条里特别写“以宪法为依据或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4、材料反映了宪法的什么特点?之一特点有什么表现?显而易见,问题二对学生更具吸引力,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二、注重师生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开放性问题教学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是支配者。而学生是来向老师求学的,理所应当听老师的话,服从老师的安排,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尤其在一些思想政治课上,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脱离学生的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就低。如此教学,怎样进行开放性问题的探讨呢?新课改

5、基于对课堂和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互动关系。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塑造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学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

6、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实践也证明:和学生关系比较融洽的教师,学生就比较喜欢上该教师所上的课。三、创设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教学问题的情境。如果说,教学设计中确定目标和内容这一环节回答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那么,选择合理例题的教学方法这一环节解决的就是“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最能体现创新教育的一个途径就是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即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所提问题应能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有思考的价值

7、,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鼓励,及时引导。四、走出课堂、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从外界众多的信息源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政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在外部世界中,存在着大量复杂的信息,其中有些是常规性问题,有些是创造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去鉴别,选择有关问题。但由于以往的知识经验、习惯、情感以及流行的观念与见解,能深刻的影响人们的认识与活动,人们通常获取的问题往往只限于自己已有的知识范围之内,重视常规性问题,忽视了对创造性问题的探索。能否发现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有关的信息,完全取决于敏锐的洞察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从而来发现问题。比如,在讲“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农村参观,了解农村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从而发现问题。通过参观,学生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教师要求学生用写观察报告的形式总结,通过学生之间的对比发现观察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热爱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积极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