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原理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5061068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抽屉原理教学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抽屉原理教学反思抽屉原理指的是在某些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如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哪个人),也不需要说明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物体(或人)找出来。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抽屉原理”。本节课把4个铅笔放进3个抽屉中的操作情境,介绍了一类较简单的“抽屉原理”,即把m个物体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里(mn,n是非0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关于这类问题的 “证明”主要涉及的方法是 “枚举法”、“反证法”、“假设法”等方法,使学生逐

2、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材不仅是涉及到最简单的“抽屉原理”:把 m个物体任意分放进n 个空抽屉里(m n, n是非0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还涉及了了“抽屉原理”更为一般的形式:教材的例2涉及的就是,把多于 kn个物体任意分放进 n个空抽屉里(k是正整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k+1)个物体。如果问题所讨论的对象有无限多个,“抽屉原理”还有另一种表述:把无限多个物体任意分放进 n个空抽屉,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无限多个物体。抽屉原理是很难的,其中原理也是难理解,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是:1 使学生初步了解抽屉原理2

3、 通过动手操作、画图、推理等活动初步让学生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3 在学习中能发现一定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把4支铅笔放进3个抽屉中的操作情境,介绍了一类较简单的“抽屉问题”。学生在操作实物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个现象: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从而产生疑问,激起寻求答案的欲望。在这里,“4支铅笔”就是“4个要分放的物体”,“3个抽屉”就是“3个抽屉”,这个问题用“抽屉问题”的语言来描述就是:把4个物体放进3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2个物体。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本课呈现了两种思考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用操作的方法进行枚举。通过直观地摆铅笔,发现把4支铅笔分配到3个抽屉中一

4、共只有四种情况(在这里,只考虑存在性问题,即把4支铅笔不管放进哪个抽屉,都视为同一种情况)。在每一种情况中,都一定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有2支铅笔。通过罗列实验的所有结果,就可以解释前面提出的疑问。实际上,从数的分解的角度来说,这种方法相当于把4分解成三个数,共有四种情况,即(4,0,0),(3,1,0),(2,2,0),(2,1,1),每一种结果的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数是不小于2的。第二种方法采用的是“反证法”或“假设法”的思路,即假设先在每个抽屉中放1支铅笔,3个抽屉里就放了3支铅笔。还剩下1只,放入任意一个抽屉,那么这个抽屉中就有2支铅笔了。这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更为抽象,更具一般性。例如,如果

5、要回答“为什么把(n 1)支铅笔放进 n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的问题,用枚举的方法就很难解释,但用“假设法”来说明就很容易了。教学时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教学时,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可以引导他们对教材上提供的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思考一下枚举的方法有什么优越性和局限性,假设的方法有什么优点,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学生在解决了“4支铅笔放进3个抽屉”的问题以后,可以让学生继续思考:把5支铅笔放进4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为什么?如果把6支铅笔放进5个抽屉,结果是否一样呢?把7支铅笔放进6个抽屉呢?把10支铅笔放

6、进9个抽屉呢?把100支铅笔放进99个抽屉呢?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只要放的铅笔数比抽屉的数量多1,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接着,可以继续提问:如果要放的铅笔数比抽屉的数量多2,多3,多4呢?引导学生发现:只要铅笔数比抽屉的数量多,这个结论都是成立的。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教学时应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方法解决问题,自行总结“抽屉原理”。例如,在解决“5个铅笔放2个抽屉”的问题时,由于数据较小,学生用动手操作或分解数的方法仍有其直观、简单的特点,这也是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方法。但由于枚举的方法毕竟受到数据大小的限制,随着书的本数的增多,教师应

7、该进行适当的引导。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把书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看每个抽屉能分到多少本书,剩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比平均分得的本数多1本。这个核心思路是用“有余数除法”这一数学形式表示出来的,需要学生借助直观,逐步理解并掌握。当学生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了本例中的三个具体问题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要把某一数量(奇数)的铅笔放进2个抽屉,只要用这个数除以2,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数量比商多1的书。例如,要把40个铅笔放进9个抽屉,409=44,因此,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5个铅笔。如果进一步一般化的话,就是:要把 a个物体放进n个抽屉,如果an=bc(c0),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至少可以放(b1)个物体。这一结论与前文提到的“把多于kn 个物体任意分放进 n个空抽屉(k 是正整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k1)个物体”意思是完全一致的。学生完成“做一做”时,可以仿照例2,利用83=2(只)2(只),可知总有一个鸽舍里至少有3只鸽子。整节课这样上下来,思路很清晰,节奏放得也比较慢,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学生学得还是比较扎实,甚至连后进生也能听懂今天的课,效果还是不错的。还需要改进的是,某些地方节奏应该还可以再快点,以至于最后还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练习,或者有足够的时间来解决稍复杂的抽屉原理的变式习题,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