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农村孩子爱上作文.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5039484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农村孩子爱上作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农村孩子爱上作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农村孩子爱上作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农村孩子爱上作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农村孩子爱上作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农村孩子爱上作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农村孩子爱上作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农村孩子爱上作文源市梨林镇屈冢学校:郑发展【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广大农村小学,多媒体设备也已经普及。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作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其声光手段、动画技巧、音响效果,不仅可以极大地强化开放作文的教学效果,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写作兴趣,还可以弥补传统作文教学的拘谨与低效,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表达能力,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生习作“有话可写、有话愿写、写出个性、写得优秀”,使其兴趣盎然,满怀信心地实现作文教学目标,不知不觉爱上作文。 【关键词】多媒体 农村 小学作文【正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大难题。长期以来,尤其是广大农村小学生由于各种条

2、件限制,缺少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作文教学始终在低谷徘徊。农村作文教学中,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老师命题学生做,不少老师在给学生讲作文时,喜欢定下许多条条框框要开门见山,要篇末点题,要好词好句,不能写流水帐其结果是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没东西写”、“不会写”。作文教学水平不高成了长期困扰我们作文教学的严重问题。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如何引发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唤起他们对作文的喜爱,使他们感受作文的迷人魅力,使他们乐写、善写作文,把他们视为“苦差”的作文变成他们的“乐事”呢?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3、,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解决了许多问题,让农村的孩子们也逐渐爱上了作文。一、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有话可写”。作文课上学生最感苦恼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走进生活,远离生活,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机会呼吸社会人生的新鲜空气和时代气息。硬着头皮写成的文字往往空洞无物,缺乏真情实感,没有时代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而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恰恰能弥补学生课堂上的这一“生活空白”。因为多媒体技术能够突破时空限制,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深

4、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这样,便提供了学生身临其境的实践机会,弥补了农村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的缺陷。 如习作家在济源,通过同类教材的学习,作了相应的写法指导后,怎样结合实际,学以致用,把家乡济源的可爱之处呈现出来,材料的筛选和组合异常重要。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家乡济源的资料片,让学生对济源的旅游风景区,如王屋山、小浪底、济渎庙等进行全方位的接触后,再利用“小导游”“小主持”的形式由学生选择给自己感触最深某一方面,向其他同学作介绍。这样,在形象的感知下,既充分调动起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又能使其他成员择其优、指其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真正实现课堂的民主大解放,为作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此,在

5、教师的适当点拨下,将语言转化为文字便不难做到了。多媒体作文进入课堂,从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摄取内容入手,课堂便活跃起来,解决了“米”的问题。学生在找到写作材料的同时,又了解到课堂以外的“大千世界”,“人物写真”,“风土人情”,“人与自然”,“名山大川”,“过程再现”等,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现实生活甚至更远的时代或地方。二、激发作文的兴趣,让学生“有话愿写”。叶圣陶先生说:“作文的自然顺序是自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欲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便诞生了。”这说明创作的冲动来源于对生活的热情。如果下笔前没有对事物的认识,没有心灵的体验,没有感情的波澜,就不可能写出好作文来。因此,

6、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把作文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使作文回归生活。然而,40分钟的课堂单靠师生回忆无法使人尽情体验生活乐趣。多媒体技术可使我们在几十平方米的教室里的40分钟内,将丰富的真实世界展现于受教育者之前,让他们感受真实的事、真实的自我、真实的他人、真实的世界。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感染力、可视性强的声像媒体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使它们都参与习作活动,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视写作为乐事。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能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挥

7、自己的思维空间,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作文。如:冬天,下雪了,对于学生,他们在冬天是经常看到下雪的,而对于这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怎么叫他们不激动?于是,我就说:“美丽的雪花像在向小朋友们招手,小朋友的心已飞向雪花。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出去玩。”话还没说完,教室里沸腾了,他们欢呼雀跃,跑向操场。我带上数码相机去拍摄学生的活动场面。回教室后,我把拍摄的东西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他们看到雪花从天空慢悠悠飘下来及自己和同学们尽情玩耍的镜头后,兴致更高了,急于一吐为快。既然每位学生都想说,那要求他们写就不难了。鲁迅先生说过:“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的题材,促

8、使他们再现表象,逐步使学生克服了“望题生畏”的心理现象,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激动的状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三、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写出个性”。新课程标准在对学生的习作意见中,分别提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和“能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的要求,指出作文教学既强调写实,又提倡写虚,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练习写想象作文。多媒体的介入,进一步刺激了感官,增强了视听效果,将生活的大舞台搬进课堂,让学生借助提示想象画面,构筑意境,大胆创新,进而作文。视觉方面可以,而声音也常会引起人们的各种联想:城市的喧嚣,乡村的静谧,机器的轰鸣,山谷的回音各种

9、音响只需轻轻触动播放按扭,就可以随意调出。如,为引导想象春天的美景,完成描写春天的写景作文,在布置学生寻找春天的前提下,课堂上反复播放轻音乐春天在哪里,一边播放一边提示:春天来了,春风微微地吹-这是在绿野里-到了林子里-这儿是美丽的湖边你看到了什么?学生闭眼遐想,随着旋律展开想象的翅膀,全身心投入美的境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春天来了为题作文,结果学生想象丰富:有的写出春天花草树木的欣欣向荣,有的写也春天小动物们的活泼可爱,有的写出春天孩子们愉快的游戏。学生信笔由情所至,实现由声音经想象到作文的跳跃,写的都是心里话,写出不少另人耳目一新之佳作。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教师还可给

10、出多组相互关联的声音剪辑,或自然音响,或模拟音响,如:早晨家庭的,课间校园的,大街小巷的,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通过对生活细节的回忆,通过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思维,构思相应的场面,编写一组组情节,从而形成动人的故事。这样,课堂教学的不断开放,学生的个性也随之张扬。 四、改进讲评的方式,让学生“写得优秀”。文章不厌百回改。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假如着重于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显然,学生改的过程,也是指导的过程。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上,讲评作文总是老师罗列出一些习作中出现的毛病,进行空洞的讲解,

11、学生在台下听,注意力得不到高度集中,往往是听了前言忘了后语,效果很不明显。即使是感觉到了语言表达上的问题,但动手修改却感到困难。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作文的评改环节后,以方便、快捷的接收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高效的反馈能力,让学生“眼见为实”,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把写得好的文章制作成课件展示出来,进行范例讲评;也可把典型的病句、病例投映出来,进行分析、推敲;再或者将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投影到大屏幕上,引导学生围绕作文要求逐字逐句逐段地进行评改。既方便地实现增添、删除、调序、变换等修改,同时也将一系列的修改符号教给学生。形式多样的讲评,激起学生共同参与的热情,学生直观地感知了修改过程,又

12、一步步地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提高了评改能力,而且写作能力也有了明显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评自改的能力,慢慢养成了自改习惯,使他终身受用。一篇篇习作都是学生创造性的表达,学生也是爱表现自己的,教师应该挖掘每个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为鼓励学生习作中的点滴进步,每次作文后,教师都可以从一般的习作中找出精彩的词、句、段,或整篇文章,制作成课件,注上姓名,让大家品味、欣赏,引导学生点评,并广泛讨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让学生体验到习作成功的快乐,形成良好的写作内驱力,这就是作文成功的开始。多媒体要求教师是导演,导演出一幕幕场景;是画家,用斑斓的色彩展开生动的画面;是导游,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海洋中漫游多媒体的诸多优点融入小学作文教学,必然会使课堂生机勃勃,使学生启有所发,学有所长,畅写所欲言,且其乐融融。学生怎能不爱上习作呢?【参考资料】(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国家教育部 (2)梁光福:如何取得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1):20-21(3)张群.提高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70):34-36(4)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 2002(5)张厚粲: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6)劳凯声: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