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资源枯竭型产业创新问题探讨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5020930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资源枯竭型产业创新问题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辽宁资源枯竭型产业创新问题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辽宁资源枯竭型产业创新问题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资源枯竭型产业创新问题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资源枯竭型产业创新问题探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资源枯竭型产业创新问题探讨 内容摘要:辽宁老工业基地曾为新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辽宁地区的很多传统产业已经进入了衰退时期,如钢铁、石油、化工、纺织、煤炭等行业。本文在定义衰退产业和产业创新的基础上,对该产业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资源枯竭型产业”的创新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老工业基地振兴有所借鉴。关键词:资源枯竭性产业 产业衰退 产业创新 产业衰退是产业从兴盛走向不景气进而走向衰落的过程。产业衰退是客观的必然,是产业经济新陈代谢的表现,它主要表现为产业发展相对的或绝对的规模萎缩,产品老化、退化、功能减退而出现的颓势状态。资源枯竭型产业,是由于产业生产所需

2、资源数量的减少以至最终的枯竭。由此看出“资源枯竭性”产业属于自然绝对衰退的产业。原因在于“资源枯竭”意味着产业的物质实体在缩减,而且这些产业一般都经历了一个相对较长时期的发展,有着几十年的历史,经历了产业的形成、扩张、成熟而最终进入了衰退期,体现了一个产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辽宁资源枯竭型产业面临的问题 辽宁老工业基地存在不少衰退产业,而在这些衰退产业中,一些依赖自然资源的产业,正面临着资源枯竭的严峻现实,甚至面临逐步被淘汰直至消失的困境,如辽宁的煤炭工业。辽宁省是资源枯竭性产业较为集中的省份,而且就目前状况而言,下岗职工人数较多,再就业压力大,如果对这些产业进行简单的兼并重组或是干脆彻底转型

3、,必然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就业压力,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极为不利。我国著名煤城辽宁阜新,在创造了50年的辉煌之后,现今煤炭资源耗尽,经济增长逐年放缓。辽宁省的鞍山、抚顺等城市面临着与阜新和本溪相同的遭遇。从辽宁的整体情况看,继煤炭“关井”之后,钢铁也面临全行业限产的类似问题。仅一项人员问题就会对整个辽宁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小的影响。而且,产业内从业人员的劳动技能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再就业能力相对较差。 辽宁资源枯竭型产业创新内涵 产业创新是和衰退产业相联系的一个概念。当一个产业进入衰退期,可以从产业创新角度考虑衰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其摆脱衰退状况,进入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依据熊比特的观点,

4、“创新”是个经济范畴,它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更是指把已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企业之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本文所提及的产业创新内涵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首先,从创新的要素看,本文说的创新是广义的创新,即包括科学技术、工艺流程、经营管理、体制制度等多因素的综合创新和变革。而其中,科学技术创新指在生产过程中运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技能,使生产效率提高;工艺流程的创新指生产中改变现有的生产工艺、设备、流程,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企业效益;而制度创新使之改变原有的低效率经营管理体制,目前的主要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公司制和股份制,通过社会化经营、民主化监督促进经营管理的有效性;经营管理创

5、新是指运用信息技术等新的沟通、传输手段,减少经营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信息扭曲和信息时滞等因素对决策准确性和有效性的影响,达到最小的经营管理成本下的最大产出。其次,从创新的层次看,一个产业的创新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创新。宏观层面的创新是指以政府为创新主体,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和其他调控手段形成良性、高效的产业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并不断鼓励、推动创新。微观层面的产业创新是指以企业作为产业创新的主体,整合运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手段,使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产业的创新归根结底是企业的创新,其宏观保障是政府的政策扶持,微观基础是企业创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无论是微观层次的创新还是宏观

6、层次的创新,都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持。政府的财政、税收、利率等政策对产业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资源枯竭型产业必将退出历史潮流,而产业退出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同样也是不可回避和忽视的。因此为将“退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有必要在该产业进入破产退出程序前,进行产业深化创新,使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另外,由于这些产业的资产专用性较强,如果进行简单产业转型的话,产业总体的沉没成本较大。在目前情况下,充分利用国家关于资源枯竭产业改革的一些政策,对这些产业进行积极的创新,为这些产业最终平稳退出打下基础。 辽宁资源枯竭型产业创新途径 根据辽宁目前的具体情况,出于对社会安定性,产业平稳退出,及产业资产的

7、充分利用考虑,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资源衰退型产业创新的具体办法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进一步建立、完善配套的法律体系。只有在一个有效、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社会资源才能充分合理地流动,企业才能成为配置资源的主体。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对制造业进行调整以及德国上世纪60年代对北威州老工业基地进行改造时,都制定了帮助衰退产业进行调整和给予援助的一系列专门法律。而日本更是在上世纪60至80年代制定了完善的治理衰退产业的法规,如1978年制订了“特定产业安定临时措施法”。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具体包括对资源衰退型产业的创新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资助企业的创新行为。同时在税收方面给予企业适当减、免税政策,这对于产

8、业的创新意义重大。当然,制定衰退产业调整援助政策,必须由国家通盘考虑。另外,由于长期条块分割,辽宁省资源型衰退产业中的很多企业过去曾经是或现在仍然是中直企业,积累下一些自身无法解决的矛盾。 建立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产业集中度,发挥产业积聚效应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辽宁资源型产业形成了以行政区域划分为标准的相对封闭的生产格局,行业生产缺乏规模效益。因此,要加快产业组织集中化进程,组建大型的企业集团,发挥规模优势,形成有效的进入壁垒。据测算,国有重点煤矿的进入壁垒系数在1到1.3之间,根据贝恩的观点,这个标准很低,新企业较容易进入,这也

9、是一些乡镇小煤矿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当然,在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问题,通过业务的外包,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促进企业分工的细化,以此提高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既可通过行政划转,扩大企业规模,如中煤进出口集团、深化集团等;也可通过破产兼并,加快产业内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使优势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积极延伸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延伸产业链是使资源型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目前我省资源型产业的深加工能力较弱,基本上停留在资源开采及初加工的水平,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而从获利性上考虑,越是高端产品其获利能力越强。 企业进行微观创新,包括企业新技术

10、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企业在对老生产技术和工艺过程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改进的基础上,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加快企业生产进度流程,减少企业消耗,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同时,考虑到产业的外部效应,主要是由于其对环境污染造成的外部负效应。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在对整体产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保证产品核心功能的同时,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通过科学研究,开发产品新的使用方法,挖掘新用途。 综上所述,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关键是要解决资源枯竭性衰退产业的创新问题,而要真正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东北地区的资源枯竭性衰退产业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通过产业的兴衰机理分析有助于从本质上认清资源枯竭型产业面临的问题及产业衰退的原因,从而为解决辽宁地区资源枯竭性衰退产业创新提出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费洪平,李淑华.我国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基本情况及应明确的若干问题 J.宏观经济研究,2000(5) 2.徐从才,原小能.产业转移与产业创新J.经济学动态,200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