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4981907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当是多层面的,特别是语文课堂学习习惯,对学生形成和应用各种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人说,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会收获命运。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要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会倾听的习惯课堂学习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最主

2、要场所和最主要时间,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内必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向课堂要效益是教师的共识,而良好的听课习惯是听课质量的一种有效保证。平时我们上课时,总会遇到这样的事情:请学生回答问题,他会一脸茫然,不知老师所提何问;指名一个学生站进来读课文,读完后让其他学生来评议一下,多数学生一脸漠然,即使有人说了也无非是“声音响亮”“读得流利”等等;当一个学生回答完了问题,老师让其他学生谈谈自己有什么不同的见解时,很多学生不知道该从何说起;有时老师一个问题出来,举手的学生很多,可站起来回答时总会重复前面同学的话语。诸如此类,我想,这与学生不善于倾听大有关系。这样造成课

3、堂教学效率低,既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也使学生养成不认真听课的坏习惯。 倾听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二是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因此,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的讲,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听同学发言的好习惯。尤其是在当今我们的课堂更加注重凸现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创设“生成性”课堂,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效益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专注听话的习惯,边听边想的习惯,听出弦外之音,听出不同意见,养成边听边记

4、的习惯,记重点、记主要内容,养成边听边审视的习惯,注意观察说话者的表情、动作,以便准确判断说话人的深意。当然教师更要从自身做起,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就是力的表现。”教育的“力”包括感召力、说服力、感染力等等,这“力”往往体现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博学、思维的活跃、胸怀的开阔、交往的坦诚以及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会产生综合说服力、感染力和感召力。教师努力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让你的课堂更有趣些,更精彩点,活跃课堂,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学生才会对你所传授的道理、知识心悦诚服,从而认真倾听。同时,教师还应采用激励机制,多给予鼓励、肯定、表扬,形成良性循环。二、独立思考的习惯陶行知说:

5、“真的教育必须造就能思考,能建设的人。”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前提。思维是智慧的源泉,没有思维就没有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升华。爱因斯坦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赞可夫有可名言: “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通过“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言语,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设计课堂激疑

6、时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思”。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有意识、有计划地采用多种激疑的方式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第八次时,可以提问学生“布鲁斯和他的军队这么英勇的抗击外国侵略军,为什么对这场战争他还要失去信心?为什么布鲁斯一开始哀声叹气,后来又是信心百倍?” 教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进入主动学习状态,给予每个学生活动的机会,营造师生间、学生间交流的环境气氛。同时教师要能容忍学生的见解,包括正确的、错误的,甚至是不同于自己的独到之见,对能不依从他人而敢于发表己见的同学,予以鼓励性的评价。特别是对中差生的回答尽量给予鼓励性评价。中差生大多自信心较

7、差,面对老师的提问,存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一怕自己回答不上来,呆站着尴尬,二怕自己回答错误,丢面子。因此,在提问时,一方面要分解、降低问题的难度,逐步启发;另一方面要尽量捕捉其回答中的闪光点给予积极的评价,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保护、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当然,每个班级中,或多或少地有一些性格外向,又颇有些小聪明的同学,由于表现欲强烈,他们往往还未征得老师的同意,就抢先回答,影响其他同学独立思考。对此,教师必须表示明确反对,并教育其遵守课堂常规,要举手回答。因为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三、善于质疑的习惯爱因斯坦说过:

8、“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说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表现在怀疑的精神上,那么我们就是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在参与、经历语文知识发现、形成的探究活动中,善于发现,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问题,质疑问难,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不懂就问、有意见就发表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敢于怀疑,敢于发表己见,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所以,课堂中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同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多质疑。如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时,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就提出来 “如果把一池的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

9、可真了不起。文中的画家到底是谁?”有的说“就是画家。理由是如果画下来就是了不起的画家。”有的说“是大自然。因为谁也没办法画得那样活灵活现,只有大自然有这样的本领。”在争论中,在一次次的质疑中,学生逐步养成了质疑的习惯,并且学会自己解决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敢于对他人意见提出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独创性见解的同学,哪怕是错误的、片面的,我们也要给予热情的鼓励性评价,从而保护和激发他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通过分析和检查别人的见解,实事求是地指出其优点和缺点、正确与错误、有价值的东西和无价值的东西,教育学生不牵强附会,不盲从他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完善学生的个体特征,使

10、学生体会到:“我的思维,我的见解,即使是错的、片面的、不成熟的,也只是共同解决问题的一个步骤,一个环节。”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也可从模仿开始,教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四、认真作业的习惯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认真作业的习惯包括:规范书写,保持书写清洁的习惯。如作业的格式、文字的书写

11、、标点符号的书写规范。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即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要跟别人对结果,更不要抄袭别人的作业。认真审题,仔细答题习惯和检查的习惯。据有关资料统计:80%以上的同学认为自己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30%左右的同学在做作业时没看清题目要求就开始解答了。还有个别同学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些不良的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教学中也经常发现学生一边做作业一边东张西望;一边讲话调笑,一边做作业。这样的作业质量可想而知。对此,我们首先要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

12、,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其次强调学习用具是否齐备,包括做题的规范,作业草稿的认真程度和完成作业能否自觉检查,这些对于学生认真作业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责任性,自己的作业要自己负责,引导学生丢掉学习上的依赖思想,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的好习惯,不能由别人来检查、代替。第三要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在理解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完成作业。学生在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不去认真地看书、读题、审题,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认真作业习惯养成,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训练,也是一种消极思维定势的障碍。教学中我们也发现,良好的书写习惯具

13、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的、有一定速度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讲效率,讲质量等随之而上。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对教育者来说,习惯是极为重要的本质现象之一,只有习惯才能使教育者把某些原则灌输到受教育者的性格,神经系统以及他们的天性中。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的增值,而人在其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切切实实地做些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工作,将良好的学习习惯逐层渗透,分布实施,潜移默化,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指导,配以恰当地

14、鼓励、肯定以达到明显的效果,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从“习惯”上做文章,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从而驾御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终身受益。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习惯,是非意识行为,也可以说是不自觉的行为,它是在人的生存,生活实践中经多次重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固的动力定型。能有一个好习惯终身受益,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内部动力因素。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是这样努力做的: 一、抓好常规管理,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 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人的习惯很多:生活习惯,道德行

15、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等,但不管是什么习惯,它们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成绩落后的学生往往是道德行为习惯也相对落后的学生,他们往往表现得没有礼貌,不讲文明,如:随意进出教师办公室,在教室大呼小叫,有的甚至喜欢打架骂人,显得没规矩。如果我们对这些现象视而不见,而只是一味的关注他们的学习,效果能好到哪里去呢?但如果转变一下角度,抓好平日的常规管理,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手,让其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使这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从而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提供前提。如何

16、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有效的方法即有意的强化训练。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1、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和产生自愿练习的意向;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过程;2、创设按规定的方式一贯行为的条件,其中包括集体的监督,尽可能地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使学生了解行为的结果和练习的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强化。 二课堂教学-习惯养成的主阵地 有了学生的内部动力即有了内部强化,对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的养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年幼的学生来说,外部的引导和强化往往具有更大的作用。而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下面就读、写两个展开。 (一)写字习惯的培养小学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