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预防犯科目:道德与法[2].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4956574 上传时间:2024-03-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 预防犯科目:道德与法[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课题: 预防犯科目:道德与法[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课题: 预防犯科目:道德与法[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课题: 预防犯科目:道德与法[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题: 预防犯科目:道德与法[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 预防犯科目:道德与法[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 预防犯罪科目:道德与法治教学对象: 八年级课时:1课时提供者:钱小洪单位: 泰州市海军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预防犯罪是第五课的第二框题,在对违法行为有初步了解后,介绍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在认清违法犯罪危害后,解决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研究、学习预防犯罪,有利于增强学生法治观念,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提高其心理品质、道德素养,有利于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维护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积极情感;感受法律的尊严,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知识与技能: 能够准确把握犯罪行为,表述其基本特征和刑罚的种类。通过理性分析

2、、辨别案例,全面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以案例设疑导入,采用层层深入的方式释疑解惑,通过观看视频、合作交流、自我反省等活动,引导并帮助学生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观察和前测,我发现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情绪不稳定,做事容易冲动,易受环境影响,如果缺乏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对生活中的小问题不够重视,易造成违法行为的发生。部分学生对法律存在认识和态度上的偏差,比如误认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不受法律制裁,片面认为违法犯罪的成本不高等,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以生活中常见的违法现象设疑导入,以犯罪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采用观看视频、分组讨

3、论、自我反省等活动方式,从罪罚之义、罪龄之界、失足之因、前车之鉴四个环节层层释疑解惑,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法治观。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预防犯罪需要自我防范对犯罪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是本节课的落脚点,学习犯罪方面的法律知识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增强防范意识,自觉远离犯罪。难点:犯罪的特征、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的联系由于各种原因,未成年人身边或多或少存在不良行为,对不良行为司空见惯,认为犯罪离自己很遥远,甚至存在“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错误思想,不能准确把握犯罪的特征,不能清晰地认识二者之间的联系。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导入、设疑启思同学们,同学之间经常

4、开开玩笑,打打闹闹,对此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个思考:打闹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违法犯罪吗?有同学说,老师,你把问题说严重了吧?研读法律文本,是我们学习法律的有效方式。让我们一起翻阅法律文本,学习第五课第二框题预防犯罪,开启我们的解惑之旅二、新课讲授、释疑解惑解惑一:罪罚之义出示材料: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

5、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思考:同样是打人,同样是违法行为,二者有什么区别? 归纳总结:犯罪的基本特征、刑罚的内容。我来概括:运用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出刑法、犯罪和刑罚的联系。过渡:有同学认为:“我们是未成年人,也会因犯罪受处罚吗?”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一起了解“罪龄”之界。解惑二:“罪龄”之界 观看视频归纳总结:年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在实施八类严重违法行为时,同样是犯罪行为,也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过渡:2017年9月,某市中级人民法带着好奇、疑问进入新课学习。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并发表观点。对比法律文本,比对二者的异同,总结

6、犯罪的基本特征和刑罚的种类。设疑启思,学生讨论交流。从校园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谈起,引发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法律思考。引导学生对比“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在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中的不同表述,分析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的不同,进而总结出犯罪的定义和基本特征,掌握刑罚的种类。院审理了一个尘封了14年的命案,命案发生时,案犯恰恰就是一个15岁的少年。让我们回到庭审现场,了解案件详情展示材料:时间:2017年9月20日地点:*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庭宣判:被告人宋程(化名)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五年;犯盗窃罪2003年5月26日,时龄15岁的宋程(化名)翻进张某家的围墙准备实施盗窃,在被张某发现后讨论:运

7、用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判断宋程的行为是犯罪行为?追问:15岁时犯的错,14年后终究还是被罚,这给我们什么启示?设疑启思:15岁的宋程走上犯罪道路,谁应该对此承担责任?让我们起底宋程的人生解惑三:失足之因 材料展示:小时候,父母外出打工无暇管教,他任性,爱恶作剧。 小学时,他学会了抽烟,经常旷课、欺负同学、偷父母的钱上网吧打游戏 。 上中学时,他认识了一些混社会的,多次敲诈他人,曾因盗卖学校电脑配件 思考:哪些因素导致宋程的失足?宋程的人生经历体现了怎样的失足路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帮助学生了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关于“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内容,全面客观地认识宋程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

8、。 归纳总结:(1)宋程的失足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心理不成熟、法治观念淡薄是其失足的根本原因。(2)不良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了不良 认真思考,简单交流。学生讨论交流,探究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的联系。以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前面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犯罪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到犯罪离我们并不远,要有防范意识。设疑启思,激发学生兴趣分析宋成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既巩固前面所学知识,也让学生增强防微杜渐意识。行为如果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就有可能滑进犯罪的深渊。青少年对犯罪行为要有防范之心! 过渡:宋程的一时冲动,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一条人命,几个家庭的分崩离析,教训何其

9、深刻,代价多么沉重。正所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就让我们在解惑四前车之鉴的环节中谈谈宋成犯罪对你的启示。解惑四:前车之鉴出示启示录的表格内容从宋程案件上,我认识到了:_ 出示行动书的表格内容目前,我身边还存在着这样的不良行为: 我们建议采取这些措施:_ 三、课堂小结,情感升华师生共同回顾课堂知识,总结提炼。结束语: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曾经说过:“通往犯罪的道路不仅是下坡路,而且坡度很陡。”愿同学们认真学习法律法规,树立规则意识,充分认清违法犯罪,增强自我防范,克服不良行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促进自身健康成长。学生发言交流吸取教训,自我反省,完成启示录和行动书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从自身角度讲应如何预防犯罪;同时要求学生做到:远离犯罪,从远离不良诱惑、不良行为开始。 七、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