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语文配套检测题: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4924691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中考语文配套检测题: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中考语文配套检测题: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中考语文配套检测题: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中考语文配套检测题: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中考语文配套检测题: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中考语文配套检测题: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中考语文配套检测题: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古代诗歌鉴赏训练一课内古代诗歌鉴赏训练(一)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使:出使。 B单车:自行车。C征蓬:泛指远行的人。 D长河:黄河。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B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C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D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二)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

2、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千寻塔:名叫千寻的塔。B眼:视线。C最高层:最高处。D“自缘”的意思是“因为”。2下面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以理入诗,表现了作者身居高位、踌躇满志的情怀。(三)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

3、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把酒话桑麻”中的“桑麻”指的是()A桑树和麻树 B植物C农事 D吃的和穿的2对这首诗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近景与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B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C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讲究,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D诗中的“斜”字,形象地描绘出了村外青山倾斜的特点,画面感特强。(四)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

4、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昔人:传说中的仙人。B悠悠:闲静的样子。 C晴川:白日照耀下的汉江。D乡关:乡间关卡。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D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五)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先写“客路

5、”,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路”指旅途。B“青山”指北固山。C“旧年”指年底天。D“乡书”指乡村的书信。(六)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B秦淮,即秦淮河。“江”在这里指长江。 C商女,即歌女,旧时卖

6、唱为生的女子。D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景,描绘了一幅清新热闹的水色夜景。B第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C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D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精当含蓄,构思精巧缜密。(七)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下列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把酒

7、:举起酒杯。 B何事:为何,为什么。C恨:怨恨。 D婵娟:月亮。2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写作者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B按照常识,从下阕“转朱阁,低绮户”可以看出时值刚入夜时分。C下阕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D全词以“明月”贯穿,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诗中的“杨花”在旧体诗中常常象征()A离散、漂泊 B时光飞逝C正直、高洁 D怀旧2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题

8、目中“左迁”是“贬谪”“降职”的意思。B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C本诗通过“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渲染出一种哀伤、惆怅的气氛。D诗人将“愁心”寄予“明月”,是因为月照中天,朋友见月如见诗人。(九)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

9、丽景色。2下列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孤山:孤伶伶的一座山。B乱:繁,多。C没马蹄:初长的青草似毯,刚能淹没马蹄。D行不足:游赏得还不够。(十)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家傲是词牌名。B范仲淹,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岳阳楼记就是他的作品。C“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D“霜满地”指夜深寒重。2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B“千嶂里”中的“千嶂

10、”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十一)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下列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君问:您(致信)垂问。B归期:归家之期。C何当:何时能够,为想象希望之词。D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一起剪窗花。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

11、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十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作者为答谢白居易而作的。B“二十三年弃置身”写出了作者遭贬谪时间之长。C诗的颔联用二则典故写出了人事的变迁。D诗的颈联作者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以“千帆”和“万木”比喻白居易。2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凄凉地”一词富有感情色彩,表现出作者贬谪生活的痛苦。

12、B诗的颈联富有哲理,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C“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出作者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D全诗慷慨激昂、感情豪放,蕴含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十三)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在当时所指的应该是()A宁夏 B西夏C西藏 D甘肃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是说词人自己有少年人的豪情。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以孙权自比。C

13、“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是指自己本来年纪已大,但借酒壮胆,依然充满了雄心壮志。D“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把边事委托给他。(十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判断对诗歌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涕泪:眼泪。 B妻子:妻子和儿女。C放歌:放声高歌。 D青春:青年时期。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或品味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颔联中,“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表达了作者听到叛乱已平的捷报后感情的变化,从乐极流泪到欢快欲狂。B尾联中,从

14、“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作者已经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故乡。C这首诗一改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而以爽朗明快取胜,被称为杜甫“平生第一快诗”。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中间两联是对仗的,它们实际上也是一副对联。(十五)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联系创作背景和词中对景物的描写,判断此词表述的时令,正确的一项是()A早春 B夏季C秋季 D冬季2下面对这首词的分析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词中描绘了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这些景物。B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C榆关:山海关的别称。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三更。D上下片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而且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十六)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