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分类型审题立意.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492081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作文的分类型审题立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材料作文的分类型审题立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材料作文的分类型审题立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材料作文的分类型审题立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材料作文的分类型审题立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作文的分类型审题立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作文的分类型审题立意.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材料作文的分类型审题立意2014年高考作文材料作文延续紧扣现实、类型多样、注重考查考生思维品质的传统。同时将会更关注个人精神与时代脉搏的共振、个人成长与角色意识的统一、感悟生活哲理与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增强。考生应在这些方面加大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力度,而就审题立意的方法而言,考生需要具备分类型审题立意的意识和相应的材料分析能力。一、 纯描述型材料。这类材料只对现象、事物、场景等作客观描述,不给观点。1、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作文材料: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

2、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方法点拨:对纯描述型材料,由果溯因。描述型材料所呈现给我们的往往都是一个结果,而凡事有因有果,结果背后的原因往往是发人深思或耐人寻味的。所以,由果溯因,从原因的角度立意往往能切中本质,抓住要领。可以先简要列出出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结果: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经济成就”“国际影响”等六个方面最值得展示。原因:1、成绩巨大,举世瞩目。2、执政理念

3、转变、智慧的外交策略、科教兴国战略初显成效只要学生关注现实,关心国家的发展,就一定能够找出来很多原因,选择其中一个或若干个原因,就可以立意、成文,可以赞美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势头和辉煌成就,也可以深入论析政治、文化、外交、科技教育等对祖国强大所起到的巨大助推力。2、再如2011年全国大纲卷作文材料: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

4、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这个材料给我们的是一个调查结果:面对垫资代买而中大奖的彩票,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人选择诚信地把奖金还给对方,大部分人想要得到全部或部分的奖金,将近五分之一的人没有做选择。这个结果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诚信和人格受到金钱挑战,很多人难以做出正确抉择。于是材料的中心就非常清楚了,那就是:呼唤诚信;诚信和人格无价。二、附观点型材料。顾名思义,这类材料有例有论,附带有评论性的观点。这类材料又分为

5、多例一论和一例多论两类。(一)多例一论型材料方法点拨:对多例一论型材料,明确结论。多例一论型材料里的结论是由多个事例同时归纳出来的,它所指代的道理、观点需要我们结合具体事例加以明确,然后形成立意。1、如2010年全国课标卷作文材料: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6、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对于材料所举事例而言,“一定规律”有具体指代什么呢?很明显,应该是:1、人才成长需要自由空间(发挥才能的舞台)。2、人才成长需要好奇心和探索(求知欲)。3、人才成长需要自信心(激励)。明确了结论的指代内容,立意也就清楚了,再据此展开行文,思路自然清晰、顺畅。(二)一例多论型材料对一例多论型材料,可选择可整合。一例多论,顾名思义,就是同一个事例,出现了多个角度的评论,由于评论角度不一,结论自然各异,但又都有其合理性。这些从不同角度出发所得出的结论就是我们立意的基础,所以在确定立意时,我们可选择其一,也可将多个角度整合到一起,得出综合性的结论。如201

7、1年北京卷作文材料: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们一起讨论:生甲:太好了,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体育比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个项目的发展。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赛原则和奥林匹克精神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材料中的师生是分别从比赛胜利原因、项目垄断之弊、捍卫体育精神、所受启示感悟四个角度来评论鹿特丹世乒赛的,所以结论各有侧重,大体上是:1、体育运动,实力决定尊严。2、体育运动要打破垄

8、断,不断超越。3、体育运动要公平竞争,彰显体育精神。4、以上道理还适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如学习、工作、为人处世)。这些角度不同的结论可以选择其中一条单独作为文章立意,也可以整合到一起,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立意,只要加以合理取舍即可。2、2007年海南、宁夏卷作文材料: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一天,他偶然看见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了。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经盛过硝酸纤维素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如

9、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别涅迪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对此,有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地追求。也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相像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三、观点相左型材料。这类材料给出态度相悖的观点,常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出现。如2006年全国卷I作文材料: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

10、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对观点相左型材料,辩证思考。观点相左型材料本身属于一例多论,而这类材料常常是观点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是强调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所以辩证思考、整合观点比单纯的二(观点)选一在立意上会显得更为深刻。思考材料中,出现了父子二人针锋相对的观点态度。牧羊人的态度是:乌鸦被捉,因为缺乏自知之明,不自量力,盲目模仿,不切实际。孩子的态度却是:乌鸦可爱,因为有目标、有勇气、敢行动,挑战自我,不怕困难,坚定执着。两者结合,加以辩证思考,我

11、们很容易就能确定立意:既要有敢于挑战自我的决心与勇气,也要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既要正视不足,勇于向他人学习,又必须审视自身条件,不可邯郸学步,失去自我。四、比喻型材料。这类材料整体上是个大的譬喻,常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出现,多揭示人生哲理、生活智慧或经验教训。狐狸想钻进一个葡萄园,无奈洞口太小,只好把自己饿瘦,才钻进了园子,在饱尝了鲜美的葡萄后,却发现自己又胖了钻不出去,只好再饿上几天,才得以离开,因而有人嘲笑狐狸:饿瘦了进去,又饿瘦了出来,什么也没有得到。对比喻型材料,联系现实找本体。比喻型材料选材上多为古代(从前)的人和事或者动物的言行,但是,它所折射的都是当下人的生活和思想,一般具有

12、讽刺或训诫的性质,用来作比喻的形象和事情都能在现实社会中一一找到对应。所以审题立意时,只要找到本体,材料寓意就清晰可见。我们可以先列出材料中关键形象的喻体、本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喻体本体狐狸追求理想、目标的人葡萄(的滋味)理想、目标(独特的经历和体验、精神的满足)身体胖瘦物质的收获于是很容易就能看出材料的寓意:衡量成功与收获的标准不一定非得是物质层面的,对于追求理想的人来说,独特的经历、体验和精神的满足有时更有价值。文章的立意就可以围绕这个寓意来展开了。五、引语型材料。这类材料是把诗句、感言、格言、歌词等语言素材加以直接引用。如2011年福建卷作文材料: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

13、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对引语型材料,提取话题给办法。命题人引用语句本质上就是给出话题,所以应迅速将其转化为某一话题,用一句言简意赅的话加以概括,然后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可以得出准确立意了。如2010年山东卷作文材料: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不难看出,命题人是借托尔斯泰的观点给出了“一切事物都是有两面性(正面和反面)的”这样一个话题,让我们加以联想,写出感悟。所以我们只需要给出这个话题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解决办法就符合命题人的考查意图了。所

14、以可以将立意确定为:要全面看待事物,正确对待事物的积极面和消极面、社会上的美好与丑陋、光明与黑暗,正确处理好生活的好与坏、成与败、得与失、希望与失望、痛苦与快乐、顺境与逆境等等之间的关系。综合练习: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1年3月13日晚,一名南京网友在微博中将南京市因修建地铁而被大量砍伐的梧桐树照片转发给了拥有400万粉丝的黄健翔。随后,主持人孟非、导演陆川以及媒体人李承鹏等众多知名人士也纷纷在微博中跟进呼吁,由此引发了大量的关注和跟帖支持。微博上的呼吁很快转化成现实中的行动。一个由市民自发组织的“保护梧桐绿色丝带活动”开始了,在南京街头的大树上,出现了

15、越来越多的绿色丝带,成为南京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近日,南京市出台规定:所有市政工程规划、建设都要以保护古树名木为前提,原则上工程让树,不得砍树。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思路点拨:这是一则纯描述型材料,讲述了“南京保护梧桐树事件”的概况和结果,没有给出评价和观点。对此类材料,审题时要高度关注事情发展的因果联系,由果溯因。果:南京市民(网友)成功保护了梧桐树。因:黄健翔、孟非、陆川、李承鹏等众多知名人士参与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梧桐树保护活动,扩大了影响,充分地表达了民意。不难看出,材料主要是想告诉我们:“名人效应”在这一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能感受到社会知名人士在舆论方面的巨大影响力,当然也希望有更多的社会知名人士能够积极参与到这样的事情当中来,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所以,立意可以围绕“名人效应的积极意义”“名人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等展开。方法回顾:纯描述型材料,由果溯因。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张明在公司的口碑很好,领导和同事都很信任他,不到一年就升任部门经理。弟弟问他成功的秘诀,他只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