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建立集权的措施》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4898542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始皇建立集权的措施》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秦始皇建立集权的措施》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秦始皇建立集权的措施》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秦始皇建立集权的措施》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秦始皇建立集权的措施》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始皇建立集权的措施》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学科:历史2、教材:北师大版3、题目: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4、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5、课时:16、学生课前准备: (1)做好新教材内容的预习。 (2)利用网络收集关于秦始皇的资料。(二) 教学课题使学生对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措施有所了解,并能够理解这些措施和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之间存在的关系。培养学生对今天中国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认识,增强民族使命感和民族向心力。(三)教材分析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在的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经过春秋战国的大变革时代的锤炼,公元前221年,

2、秦始皇统一中国,成为千古一帝;到汉武帝时代,以汉民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巩固,汉文化主流形态基本形成。中国开始以文明和富强的政治实体和文化实体闻名于世。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日常生活中互联网成为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渠道,网络上存在大量的历史资料,其深度和广度都要比课堂讲授内容丰富多彩的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辅助本节课的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重点: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废分封,立郡县”,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政治制度的发展。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车同轨

3、,书同文”,虽然这一内容是为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巩固服务的,但是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初中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决定了他们在把握“车同轨,书同文”和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巩固这一隐性知识联系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指点和帮助。(四)教学方法:本课的内容主要包含“废分封,立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焚书坑儒”三个子目录。其中“废分封,立郡县”是建立加强中央集权的核心措施,也是统一国家建立的主要标志,“车同轨,书同文”“焚书坑儒”都是秦王朝为建立加强中央集权的辅助手段。 本科内中涉及到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诸多历史和理论问题,学生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本课在设计时我认为应以讲授法为

4、主的同时,辅之以设置历史情境下的师生互动活动和利用互联网收集资料并进行课堂讨论等方法,加深对学生课标要求的理解。(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建立后,如何巩固统治,治理这个疆域辽阔的广大帝国成为秦王朝的统治者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2)新课学习1、“废分封,立郡县”“废分封,立郡县”是本节课的授课重点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机构的三公制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这样三个主要内容,其中三公制和郡县制都是为加强皇帝权力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如何突出它们在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方面的作用,成为我在设计中的重点。出示秦

5、始皇的图片(设置情境)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绾向秦始皇建议:现在燕、齐、楚三国距离秦太远,不好控制,请分封诸子到三地当诸侯王。秦始皇命大臣们讨论,大臣们支持这一建议,只有一个人坚决反对,这个人就是廷尉李斯。你能根据你在历史课堂上所学的历史知识,猜测一下李斯反对的理由吗?学生根据学习过西周分封制和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史实和互联网查找的资料来进行思考,教师启发他们“大臣的建议其实就是西周的什么制度?它能够让秦王朝的天下千秋万代吗?”逐渐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最终秦始皇决定建立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各级官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那么实行郡县制的秦帝

6、国和西周王朝的分封制有什么不同呢? 秦始皇建立了皇帝制度,中央的三公制度,地方的郡县制。但是我们知道秦帝国仅仅存在了15年,那么这些制度会不会随着秦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能够分析出中央集权制度具有的积极作用,这些积极作用又使中央集权制度被历代王朝沿用总结归纳(师: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君主的权力)出示王夫之的名言:“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2、车同轨,书同文本目的内容是为建立和巩固

7、中央集权制度服务的经济、文化等措施,方面多,内容杂,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无法系统准确完整的说出所有这些措施,也不能把这些措施与加强中央集权联系在一起。这也构成了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为此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设置情境)出示问题:如果同学们现在就是秦始皇委任的郡守县令,你们在写给秦始皇的奏章中,会提到哪些治理中的不便之处,都造成了哪些危害,希望秦始皇尽快解决呢?学生根据预习的内容进行语言组织,发表观点看法。出示“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说文解字播放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措施的视频资料总结归纳:1、车同轨修建驰道、灵渠2、统一文字3、统一货币和统一

8、度量衡4、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当秦始皇采取了这些措施之后,你们在写给秦始皇的奏章中又会怎样描述发生的变化呢?学生根基自己的理解,组织语言归纳总结:这些措施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巩固和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对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3、焚书坑儒出示焚书坑儒的历史史实学生讨论其弊端(只要能够答出摧残了文化,箝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莫大损失等即可)出示伏尔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4、我看秦始皇秦始皇,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有人说“千古暴君”,对他的一生功过,或毁或誉,议论纷纷。我们要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要知道他做了什么,然后根据他的功过

9、是非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可以上网查找关于秦始皇的内容,补充到表格之中,并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千古一帝暴君功过是非统一天下,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废分封立郡县,建立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辆,修建驰道灵渠修建万里长城,抵御匈奴横征暴敛,大兴土木,修建规模巨大的阿房宫和骊山陵制定严酷的刑罚焚书坑儒我要补充我的看法(六)课后反思首先在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了。授课之前我对这节课的课标理解还停留在就课论课的程度,没有进一步的把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放到整个单元和整个学期的角度来考虑。本节课和上节课的要求之中都包含着“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的要求,但是通过本节课的备课我认识到:上节课仅仅是地理上的统一国家,这节课不仅是地理上的统一,还应该是制度上的统一国家。而下一节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国家则进一步在思想精神方面完成了统一。这几课构成了本单元的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其次我在如何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认识又有了进一步的加深,我感到不能把一些很宏观很庞大的目标确定为教学目标,这些能力情感精神价值观的要求可能需要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三年的悉心培养才能达到,而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更加实际,更加贴近学生的能力实际。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