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闻过则喜的感受.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4803569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闻过则喜的感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闻过则喜的感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闻过则喜的感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闻过则喜的感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闻过则喜的感受.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闻过则喜的感受儿子拿着“家校联系卡”,让我给填“在家表现”一栏。小家伙很狡猾,估计我从来都是“实话实说”,于是他先作了一下“铺垫”:先问我“爸,我在家是经常干家务是吧?”言下之意你可要给我写得好看一点,要不拿给老师看后那多没有面子。我没有受他“暗示”的影响,实事求是的写了“干家务不主动,但家长安排了后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小家伙看了后就闷闷不乐了,认为大人不给他面子。小小年纪,竟也学会了虚荣,唉!于是就想起了“闻过则喜”这个词。正好最近读过孟子一书,知道此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有过则喜”。意思很简单,就是说他听见别人说自己有过错就感到很高兴。因为明白了自己的缺点后就可以改

2、正,以后就可以少犯错误,自己的修养就可以日臻完美了。但是,说句实在话,历史上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寥寥无几。更多的人是“闻过则不喜”或“闻过则怒”。这是人性的弱点所致,也是人类的悲哀。就连唐朝的明君李世民在魏征的直谏下感到难堪后,回到后宫都要发火“我早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后经长孙皇后劝说才逐渐气平。后来魏征死后,玄宗对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能做到下臣直谏如此而不杀人的,也只有唐太宗了。大凡人都喜欢听奉承话,哪怕自己与一些事根本不沾边,但只要听到别人对自己的奉承或夸奖,心里还是

3、美滋滋的,感觉舒服极了。普通人有这样的毛病尚不至于毁家亡国,但是作为一国之君的封建帝王要是听不别人的批评,那麻烦可就大了。同样是唐朝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就差远了。公元736年,安禄山率军讨伐契丹,犯了冒进的错误,大败而归,被范阳节度使张守珪押送京城问罪。张九龄早就知道安禄山的情况,也知道玄宗对他的错误宠爱,所以坚持说:“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应马上杀死,以绝后患。”玄宗很不高兴的回道:“不要误害忠良。”竟然纵虎归山,放了安禄山。并在几年后重用了这个心怀不轨的家伙,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的大患。当玄宗狼狈逃到四川时,才知道张九龄的话是多么正确!可为时已晚,唐朝经此折腾后元气大伤,迅速由盛转衰

4、。因为听不进大臣的谏言而刚愎自用,导致了国家的衰败,这个教训够深刻的了。哪个朝代没有小人?没有佞臣?那些家伙正是看到了封建帝王的死穴和软肋:不喜欢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于是一个劲的说奉承话,拍马溜须,时间长了小人得势,于是朝政黑暗,迂腐横行,民不聊生,最终国家灭亡。这种角色,清朝的和珅应该是个典型了吧。现在,很多领导干部由于受“一把手”意识的影响,封建专制思想严重,往往听不进群众和其他领导的批评或建议,大搞封建家长制,为了自己的升迁而大搞形象工程,重复建设,浪费钱财,而自己也把口袋装满了。更有甚者,心胸狭窄,动辄对提意见者进行狂轰乱炸或打击报复,最终把自己也送进了监狱,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这样的干部不但不是“闻过则不喜”,而是“闻过则报复”了,真是个人悲哀,民族的悲哀。由此看出加强对权力的约束机制的建设是一项多么紧迫的任务。可以说,“闻过则喜”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闻过则喜”是智者,是君子;“闻过则不喜”者是小人;“闻过则怒”者就是豺狼了。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做到“闻过则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