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淮上区龙华路下穿京沪铁路立交桥工程.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4760367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蚌埠市淮上区龙华路下穿京沪铁路立交桥工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蚌埠市淮上区龙华路下穿京沪铁路立交桥工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蚌埠市淮上区龙华路下穿京沪铁路立交桥工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蚌埠市淮上区龙华路下穿京沪铁路立交桥工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蚌埠市淮上区龙华路下穿京沪铁路立交桥工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蚌埠市淮上区龙华路下穿京沪铁路立交桥工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蚌埠市淮上区龙华路下穿京沪铁路立交桥工程.doc(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蚌埠市淮上区龙华路下穿京沪铁路立交桥工程 目 录第一章 主要技术标准编制依据3第二章 施工基本情况4第三章 施工主要目标93.1 总体思想93.2 工期目标93.3 质量目标93.4 安全目标93.5 文明施工目标93.6 施工原则9第四章 施工准备114.1 技术准备114.2 主要进场材料114.3 主要材料试验、测量、质检仪器124.4 主要施工机具使用计划12第五章 机构、劳力组织145.1 工程项目部145.2 施工队伍组成15第六章 施工计划176.1 施工项目分部划分176.2 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176.3 营业线施工安全审批17第七章 施工方案187.1 工程重点、难点分析18

2、7.2 重、难点应对措施187.3 地下、地上管线设施调查、迁移与保护187.4 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197.4.1 钢筋笼及全桥钢筋制作197.4.3 工作坑钻孔桩、旋喷桩施工207.4.4 高压旋喷桩施工227.4.5 工作坑开挖237.4.6 滑床板及后靠制作247.4.7 箱体预制257.4.8 便梁支墩制作(施工便梁加固线路)287.4.9 箱体顶进及线路恢复307.4.10 桥面施工34第八章 质量目标、体系和保证措施368.1 质量目标368.2 创优规划368.3 安全质量保证体系368.4 工程质量自检制度388.5 保证工程质量及施工工艺的技术措施388.6 主要项目

3、施工技术措施和预防措施398.7 常见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428.8 保证工程质量的承诺46第九章 安全目标、体系及保证措施479.1 安全目标479.2 安全保证体系及组织机构479.3 安全保障措施509.4 安全施工技术措施629.5 安全承诺及受罚条款63第十章 文明施工措施6410.1 保护地下管线和周围构筑物的主要措施及方案6410.2 交通配合保证措施6410.3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6410.4 文明施工6710.5 消防、治安保证措施69第十一章 季节性施工保障措施70第十二章 应急预案及措施72第 2 页第一章 主要技术标准编制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39号)

4、铁路技术管理规程(TG/01-2014)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运【2012】280号)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上铁运发【2012】586号)粉砂地段铁路下穿立交桥技术标准(上铁工函【2013】316号)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 10002.1-2005)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3-2005)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 10002.5-2005)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 10005-2010)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2009年版)(GB 50111-2006)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2012年版)(TB 10063.4-

5、2007)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 10106-2010)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规程(DJJ 74-199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建筑基坑支护设计规范(JGJ 120-2012)城市道路工程涉及规范(CJJ37-201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其它有关道路及桥梁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规范、规程等。 第二章 施工基本情况2.1

6、 工程概况本工程铁路框架位于龙华路下穿京沪铁路处,为新建桥梁工程。桥位交点以龙华路中心线K2+706.71和京沪铁路下行线K962+375定位,坐标:X:50447.219,Y:32853.581。新建箱身中线与京沪下行线中线交点铁路里程为下K962+375。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设计速度40kmh,新建机动车道通行净高5m,非机动车道3.5m。本次工程设计范围k2+570k2+847,总长277m,新建(7.25+11.5+11.5+7.25)m分离是式框架。2.2 施工时间根据项目的要求,并根据我单位现有的施工技术力量、机械设备生产能力,结合施工现场调查的情况,确定本工程的施工工期目标为:

7、开工日期:2016年2月18日开工,竣工日期:2017年4月12日。工期420日历天。2.3主要工程内容2.3.1 铁路箱身本立交工程为新建(7.25+11.5+11.5+7.25)m分离式箱形桥。非机动车道机人行道箱身:顶板厚0.55m,底板厚0.6m,边墙厚0.65m(垂直),净宽7.25m,结构净高6.05m;机动车道箱身:顶板厚0.7m,底板厚0.8m,边墙厚0.9 5m(垂直),净宽11.5m,结构净高5.7m;箱身之间10cm灌填M10水泥砂浆,上部深5cm填塞沥青砂浆,平坡顶进。框架桥两端均设一段5m的U型框架,边墙底板厚度与整体式框架一致,与主体同时预制、同时顶进。2.3.2

8、引道结构2.3.2.1概述:地下水位以下引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处采用U槽。U槽材料使用C35混凝土,抗渗等级P8。宽度41.444.3m,U槽内墙顶高出非机动车道0.25m,内墙厚0.5m,外墙顶标高18.2m,外墙厚0.7m,底板厚0.8m。U槽基地最大设计应力为23kpa,地基基本承载力100kpa,满足要求。U槽与U槽之间设3cm接缝,接缝采用橡胶止水带处理。U槽抗浮系数最小3.6,满足抗浮要求。地下水位以上机动车道采用重力式混凝土挡墙材料使用C30混凝土,墙顶标高高出非机动车道面0.25m,挡墙基底最大设计应力为53kpa,基础所在地层地基容许承载力为100kpa,满足要求,

9、地下水位以上人行道外侧采用重力式挡墙,材料使用C30混凝土,墙顶标高18.2m,挡墙最深处基底最大设计应力为83kpa,基础所在地层地基容许承载力为100kpa,满足应力要求。挡墙墙背涂热沥青二度,挡墙后回填渗水性土,挡墙基底夯实20cm碎石垫层,挡墙间设3cm沉降缝,内外侧各5cm用沥青麻丝填塞,中间用沥青木板填塞。2.3.2.2 U型槽及挡墙布置K2+636.13K2+681.13为东U4东U2,3节14.97m的U槽;K2+737.33K2+767.33为西U2西U3,2节14.97m的U槽;引道U型槽均为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宽度为41.444.3m;K2+591.13K2+651.13

10、为东挡三东挡一,3节14.97m的重力式混凝土挡墙;K2+767.33K2+842.33为西挡一西挡五,5节14.97m的重力式混凝土挡墙。引道重力式挡墙均为混凝土结构。2.3.2.3 路面1、U槽内路面结构层:机动车道:4cmAC-13C(SBS改性) 粘层(采用改性乳化沥青(PCR) 8cmAC-25C 透封层 C30混凝土非机动车道:3cmAC-13F 粘层 5cmAC-20F 透封层 回填土,压实度大于92 回填土,压实度大于92人行道:6cm石英砂步道砖(中间铺设盲道砖) 3cm水泥砂浆(1;3) 15cm3水稳碎石2、引道路面构层机动车道:4cmAC-13C(SBS改性) 粘层(采

11、用改性乳化沥青(PCR) 8cmAC-25C 透封层 36cm5水泥稳定碎石 20cm3低剂量水稳碎石非机动车道:3cmAC-13F 粘层(采用改性乳化沥青(PCR) 5cmAC-20F 透封层 18cm5水泥稳定碎石 20cm3低剂量水稳碎石人行道:6cm石英砂步道砖(中间铺设盲道砖) 3cm水泥砂浆(1;3) 15cm3水稳碎石 2.3.2.4 路基一般路堤,填筑路堤前,应清除地表15cm耕植土,然后压实地标,压实补偿按15cm计,清表及压实补偿30cm采用5%石灰土填筑。若地表不能达到压实度要求,则再向下开挖20cm,掺加5%石灰土后碾压。一方面可以减少农田地表水及地下水对路基的侵害,减

12、少不均匀沉降,提高路基水稳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上层路基的压实度。2.3.2.5 基坑开挖防护、止水和降水基坑开挖过程中要确保路基稳定。基坑周边采用70双头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水泥掺入比为15,固化剂采用P.042.5新鲜普通硅酸盐水泥,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水泥试块的28天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工作坑必须待搅拌桩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大面积开挖。高压旋喷桩采用P。0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水泥浆掺量不小于25%,水泥浆液的水灰比为0.8:1,在标准养护下室内水泥试块28天龄期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8mpa,加固后复合地基容许承载力大于等于150kpa。工作坑弃土应远离坡顶50m以外堆放。1、基坑

13、两侧施工土围堰,顶宽2m,围堰内抽水;2、施工基坑周边及基坑与坡脚之间70cm双头水泥搅拌桩;3、工作坑内清淤及周边无砂井管抽地下水,基坑底双头搅拌桩地基处理;4、施工1.0m钻孔灌注桩及工作坑后背梁;5待地下水位降到箱底标高以下开挖工作坑。工作坑自后背处向前挖,先浇筑后背梁,每向前开挖5m左右及浇筑工作坑底板。工作坑施工注意事项:施工时,需加强对铁路线路的监测;工作坑出土须堆放在工作坑顶50m以外;工作坑开挖靠近既有公路侧应注意防护,确保来往车辆安全。2.5工程地质概况1、 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淮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局部略有起伏。多辟为民宅,水塘散布交通便利。地面标高15.8320.

14、78m。工程范围内场地主要为既有铁路路基、耕地和民宅。2、 土层物理学性质 第四系全新统(Q49)1层杂填土(Q4):杂色,稍湿,主要由黏性土、碎石、砂土组成,局部含少量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层厚1.51.7m。暗浜地段较厚,最大揭露厚度为1.7m,I级松土,该层广泛分布。1层粉质粘土(Q4):褐黄色,软塑,含氧化铁锈斑,局部夹有分土层,地基基本承载力100kpa,II级普通土,层厚1.52.3m,该层广泛分布。 2层粉土(Q4):褐黄色,稍密,含云母片,摇震反应迅速,局部夹粉砂,地基基本承载力100kpaII级普通土,层厚10.611.6m,该层广泛分布。 3层粉砂(Q4):灰褐色,稍密,主要矿物石英、长石组成,局部夹粉土及细纱薄层,地基基本承载力100kpa,I级松土,层厚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