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尼卡说课教案.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4751041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格尔尼卡说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格尔尼卡说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格尔尼卡说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格尔尼卡说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格尔尼卡说课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格尔尼卡说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格尔尼卡说课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格尔尼卡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格尔尼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一. 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这节课选自美术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十三册第一节课第一课时,本课是对毕加索代表性作品格尔尼卡的欣赏、讲授、评述为一体的综合课。属于本单元中“欣赏,讲解”学习领域,在教学中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讲授和评述来使学生认识了解作品,激发兴趣,培养自主欣赏的能力.本课旨在让学生赏析作品,深入了解画面所包含的内容和作者创作这幅画的历史背景以及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作者的生平和这幅画作的艺术风格,重点是弄懂作品所展示的形象是什么,这些形象的象征意义及艺术手法。2. 教学目

2、标:根据美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对格尔尼卡进行赏析,了解作品的内涵,作者毕加索生平和艺术风格,并欣赏其代表作品.2). 能力目标: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逐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感知名家作品的艺术魅力。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作品背后包含的历史,反思战争,珍惜和平,形成公正的审美观。设置目的:通过对格尔尼卡这副作品的赏析,增长艺术知识,陶冶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3. 重点和难点重点:赏析格尔尼卡,弄懂画面包含的内容及意义,使学生从艺术形式和现实意义上认识格尔尼卡的价值,并以此培养学生

3、珍爱和平的情感。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尤其对于现代绘画中的立体主义是学生理解上最难掌握的。设置目的:格尔尼卡这幅作品在西方现代绘画中具有极其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故而能够做到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这幅作品也就等于在他们面前打开了一扇走进西方现代艺术的大门,并且借此来回顾历史。4.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1.作品资料及简介2.画家的个人生平,故事,艺术历程和艺术风格等文字资料学具:1.学生收集的作品文字资料与图片资料。5. 课时:1课时6. 授课对象:初中一年级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将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二.教法与学法教法指导: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

4、根据教材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做法如下: 1、情境再现法 在本课教学中,由于欣赏的绘画内容与形式比较难以理解,如果像传统的欣赏课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进行讲解,可能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缺乏,所以我运用了多次的情景模拟和体验,使学生能够在这样直观的过程中感受作品,在情感上达到

5、和作品的共鸣。2、德育渗透法 这幅作品本身便是为了抗议法西斯暴行而创作的,所以又被誉为“声讨暴行的檄文”,因此我在本课中,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运用德育渗透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和平主义的思德教育。学法指导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可见教师的重要任务“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因此,对于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我的做法是: 1、自主探究学习法 在教学中,我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6、以“思考讨论评述”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赏析。2、合作交流法 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目的是给学生之间提供不同的学习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拓宽学生思路,达成教学目标。教学手段: 根据本课图片多、资料多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更近距离的接近作品,从而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认识作品,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教学过程的设计我在这节课上以“欣赏作品分析作品评价作品”为主要教学环节来展开、深入课题。1.组织教学:起立问好,集中学生注意力,确认学生进入角色2.导入新课:1).提问导入,激发兴趣。怎样让学生对本课产生学习兴趣,并对美术产生一种

7、持久的兴趣,从而达到课程所要求的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呢?上课后,我先提问:有哪位同学知道毕加索?有谁知道他有哪些著名作品呢?引起学生对毕加索以及他的作品的注意,以此引出这节课要讲的内容。2).出示课件,初步了解和感受这一环节是将准备好的资料图片投放在大屏幕,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交流,1、画面中可以看到那些形象?然后在在屏幕上详细的按画面所有的形象作出讲解:画中右边有一个妇女举手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另一个妇女冲向画中心;左边一个母亲与一个死孩;地上有一个战士的尸体,他一手握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着的鲜花;画中央是一匹老马,为一根由上而下的长矛刺杀,左边有一头举首顾盼的着的牛,牛头与马头之间是

8、一只举头张喙的鸟;上边右面有一从窗口斜伸进的手臂,手中掌着一盏灯,发出强光,照耀着这个血腥的场面。这也是本节课讲授的重点之一。这些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后,教师再适时地介绍作品创作背景及作品在当时的社会意义,为学生深入理解画面创设一个情景:格尔尼卡表现的是1937年4月26日,德国法西斯空军为试验炸弹的威力轰炸了西班牙巴斯库的一座小镇格尔尼卡,使2000名无辜人民丧命。这一事件震撼全世界,也震动了画家毕加索,他创作了这幅巨画,抗议德国法西斯的暴行。画里没有飞机炸弹,却充满了恐怖、死亡和呐喊。画的背景布满黑暗,那盏光明的灯照射着这血腥的场面,好似一个冷酷而凶残的梦魇笼罩着全画。而画家之所以

9、如此表现这一事件,也与他儿时的经历有关:1884年,毕加索3岁的时候,在西班牙马拉加发生了地震.那天晚上的尖叫.惊恐.毁灭.火焰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爸爸背着他走出房间,母亲举者等照路.那场自然灾害带来的印象,成为他描绘战争灾难的基础。 然后,给学生时间默默体会一下画面中的场景。设置目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描述画面:牛,马,灯,抱着孩子的母亲,战士的尸体,跳楼的人等一个个战争场面。运用情景感受方法,使学生从情感上体验作品,从与初步感性认识的反差中帮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3).了解作品,体验风格.画家作为立体派的代表人物,也充分的立体主义这种艺术手法运用到这幅作品中。在作品中,画家采

10、用半抽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寓意和象征的形象把法西斯令人发指的暴行揭露出来。这些超时空的形象组合蕴含了画家愤懑的抗议。这种打破空间界限的绘画形式,使画面失去错觉性深度的效果,以一种史诗般的悲壮触动着观众的视觉和心灵。然后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那什么是立体主义呢?来引起学生注意,然后再在幻灯片上展示答案,并出示一些毕加索立体派风格的作品,初步感受立体派艺术风格。接着让同学们思考并做出回答:作品也运用了象征的手法,那你知道画面中的灯牛马有什么象征意义?依次加深对作品的了解。灯是比喻光天化日或一只眼睛在浓重的黑暗中注视着这幕惨剧 公牛是残暴和黑暗, 那匹被长矛刺穿了躯体的马代表人民4).作品评价此画结

11、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 这一切使格尔尼卡成为上世纪少数几件真正具有大众意义的作品之一,也是20世纪世界美术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情景假设:曾经有一位德国法西斯军官指着格尔尼卡对毕加索问:这是您的杰作?毕加索当即反驳:“不!这是你们的杰作。”从中你可以看出他性格中的哪些方面?5)布置作业:格尔尼卡反映是二战时期德军的暴行,但它的创作也与画家经历的地震有关。 而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省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那么同学们就以这场自然灾难为题材创作一幅绘画作品。要求: 形式不限,单色、着色、抽象、写实、手绘或材料拼贴都可以,8开纸大设置目的:情景假设除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还让学生以口头与书面的不同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从而使学生能够从理性认识上欣赏作品,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四.课堂评价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展示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然后进行提问并伴随有讲解,欣赏之余使学生加深了印象,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作品,体验大师作品的魅力,同时不忘过去历史,反思战争。对学生的提问可以很好的发挥他们的思考想象能力以及语言的组织能力。欣赏、讲授教学与绘画教学是紧密相连、互相作用的,学生有了绘画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认识、艺术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