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信息技术教育中中小学信息素养培养的创新教学方法l通用版.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459335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信息技术教育中中小学信息素养培养的创新教学方法l通用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信息技术教育中中小学信息素养培养的创新教学方法l通用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信息技术教育中中小学信息素养培养的创新教学方法l通用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信息技术教育中中小学信息素养培养的创新教学方法l通用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信息技术教育中中小学信息素养培养的创新教学方法l通用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信息技术教育中中小学信息素养培养的创新教学方法l通用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信息技术教育中中小学信息素养培养的创新教学方法l通用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教育中中小学信息素养培养的创新教学方法广饶县花官乡 王新梅摘要: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以发展人为核心,以人的可持续教育为根本目标。信息技术课程不应只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而应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创新信息的能力。本文针对目前信息技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信息素养;创新教学法 一、信息素养的涵义 信息素养目前的涵义是指:有能力从各种不同信息源(图书馆、国际互联网等)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观念、信息心理等方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2、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即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部年月下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规定为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并且认为信息素养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意识:即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的问题的意识,这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 信息常识:即信息科学技术常识,促使学生阅读有关

3、的信息文章,参加有关讨论,便于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信息系统的分析与查错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 信息道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并知道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信息素养教育包括计算机运用技术、网络运用技术和信息检索技术的教育以及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信息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教育,而是要培养学习者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开发学习者可持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的素质教育。 二、信息技术课中,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 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应遵循中小学生的生理条件、学习心理规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立足点,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具体目标为: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的使用。 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地运用各种获取信息的方法。 学生能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鉴别、存储记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处理。 学生能够在信息搜集的基础上,准确地概述、综合、改造和表述所需要的信息。 学生能够在多种收集信息的交互作用中创造新信息,达到运用信息的最终目的。 学生能够具有正

5、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甄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能够自觉地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重工具性轻文化性。 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教学生操作步骤与要领,掌握软件的操作,而忽视学生使用这种工具进行学习、体会应用信息工具对学习与生活改善的策略与方法,忽视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实用”;教材像“软件使用说明书”;课堂像“短期电脑培训班”。 信息技术自它诞生那一天起,其教学内容就一直在变,因此其“课程标准”也很难像其他一些基础学科那样相对固定。几年来这门课程内容的变化:计算机基础知识、电子表格与文字处理等应用软件的使

6、用、编程语言和数据库构成了其基本内容。编程语言从Basic到QBasic、VisualBasic;数据库从DBASE到FoxBASE、Access;电子表格从CCED到Lotus1-2-3、Excel;字处理从WordStar、UCDOS到现在的WPS、Word随着计算机网络及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最近的课本中又增加了因特网基础与网页制作、多媒体制作等相关知识和各种时髦小软件的应用,如NetAnts、ACDSee等。多年来,我们的课本就像是各种计算机软件简易使用说明书的大汇编,我们的课堂就像是各个软件公司举办的一连串培训班。我们的课程安排告诉学生,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是训练学生学习计算机常用软

7、件使用技巧的一门课。根据近两年本校的调查统计,现在的高中生家庭计算机拥有率达40以上,并且随着年级降低,拥有率明显上升,到初一年级拥有率已达到7080。而且,学生家庭计算机的配置普遍高于学校计算机的配置,教师在课堂上越来越频繁地要面对学生在软件使用技巧上比他们更高明的尴尬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教授几个常见的办公软件,配上一段编程语言,哪怕再搭上若干网络工具,也很难维持本课程的水平。这样发展下去,信息技术课必将走向衰亡。 2、轻信息道德和伦理的教育。 信息道德和伦理是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普遍的做法是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轻信息道德和伦理的教育。由于教育信息化

8、过程中的纯工具意识和纯技术观,使得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只关注了技术层面的问题,只看到电脑及其网络的亮点和优势,淡化了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人文、伦理、道德、法制和心理健康问题,没有重视信息网络的负面效应。对青少年而言,在数字化乐园中,利弊得失俱存,其不良的一面可能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青少年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电脑及其网络对他们具有“挡不住的诱惑”和极强的吸附力,然而,信息超载引发的“信息综合症”、信息垃圾引发的道德问题、网络沉溺引发的人格障碍和眷机情结引发的认知惰怠等不良倾向,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只注重计算机的“双基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不够的,从

9、本质上讲是没有完成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难以有效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3、教学内容严重重复 现在我们教育系统的一些“专家”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安排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重复出现。即把三个阶段的学生都看成是一个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白坯”来教,教学内容严重重复。还美其名曰:“为了照顾各地信息技术教育平衡,做到教育公平”。我认为这些做法完全违背教育规律,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按照这一观点编写的教材怎能让学生学得进去;按这一观点上课的课堂怎能让学生听得进去? 4、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枯燥无味 由于信息技术课教师大部分上是中途转岗的,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不少教师仍以“权威”的

10、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方法完全照搬其他学科的模式,甚至一支粉笔就可以打发一节课;有些老师也能带学生去机房上课,也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但仍然是以讲授为主。这些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先进性、开放性很不相称。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教学模式就是这种联系和作用的具体体现。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的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叫灌输给学生,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接受老师灌输的被动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教学媒体充当了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

11、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违背了认知学习理论,即人的认知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的体现出来。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通常都会认为教材就是经典,老师讲的都是对的,不容质疑,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出来的多是知识型的人才,而很少是创造性人才。 5、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程度不够。 一是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涉及到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课堂教学三方面的因素,编写课程标准的各位专

12、家并没有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作用,缺少优秀数字化教材与文字教材配套,即使有,其整合的程度也很不足,难以进入课堂。 二是教学方法不合理。由于对信息技术教育的不重视,现在站在中小学教育技术工作岗位的教师很多都不是信息技术教育相关专业毕业。而是通过培训走上信息技术教育岗位的,这类教师往往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照本宣科,以一种完成课时任务的姿态去应付这门课。至于实践,对他们来说,挑战就更大了,有时根本无法应付。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上机课变成了无任务的打字课、上网课,放任自由的游戏课、聊天课。教师的任务就是开机房,实践课中往往见不到教案,也没有明确的任务,有的地方学生整个

13、学期上机就是练打字,还有的地方小学学打字,初中也是学打字,好象只有打字才算实践。 三是由于缺乏资源不能应用在教学上,对学校需要的各种资源投入的很少或不投入,有的学校虽有一些资源素材,但缺乏网络支持,不能应用到教学中,有的只在上公开课时能应用一点。其实我县教育资源数量是很大的,没有整合不能成为网上资源,有很多不能应用,这些资源存放在各个学校有绝大多数是一些垃圾品,没有应用价值。 四、信息技术教育中中小学信息素养培养的创新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教学实现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探索。 (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14、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2)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

15、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任务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很关键的一步,其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难易程度,最好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次设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还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

16、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框图。教学目标创设情景教媒自主学习媒学任务协作学习驱动师体效果评价体生意义建构反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框图课堂上”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通过网络和多媒体等手段”向学生发布任务”提供学习资源”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完成任务进行评价,实现意义建构!学习任务发布后”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进行探究”教师走进学生之中”即实地的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性的问题”教师要给予指导”对于个性问题老师可以进行答疑或者让已经完成任务的同学指导示范。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