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政治复习阶段重点掌握的考点.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4551641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政治复习阶段重点掌握的考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届高考政治复习阶段重点掌握的考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届高考政治复习阶段重点掌握的考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届高考政治复习阶段重点掌握的考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届高考政治复习阶段重点掌握的考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政治复习阶段重点掌握的考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考政治复习阶段重点掌握的考点.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届高考政治复习阶段重点掌握的考点哲学部分:一、实践(考点):(1)含义:人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具体有两层意思: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即实践能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特点:客观物质性。表现在实践的构成要素即主体、对象、手段及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的。主观能动性。指实践是一种有意识参与指导的活动。社会历史性。指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实践因时而异、而变。(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考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践决定认识): 【方法论】:要重视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考点)。任何认识最终都来源于实践。(但获

2、得认识的途径还可以是学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考点)。原因:A实践能不断提出新问题、新要求;B实践能提供新的认识工具;C实践能锻炼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考点)。原因:实践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考点)。即认识成果不用于指导实践,则是没有意义的。(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即实践能指导认识)。正确认识对实践起积极反作用;错误认识对实践起消极反作用。【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认识。二、正确的认识真理(1)含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认识分为真理和谬误。谬误则是标志主观同客观不符合的哲学范畴)。(2)特点:

3、客观性(新考点):即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这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真理具有客观性,因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即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多个认识中,只有一个是真理)。条件性(新考点):即真理有自己的适应条件和范围。 (真理具有条件性,因此,超出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这说明真理与谬误总是结伴而行。)具体性(新考点):真理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的特点(新考点):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在实践中发现、检验、发展真理。三、创新1、what: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2、why:第一,创新是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是发展普遍性要求,第二,创新

4、的社会作用-民族进步的灵魂。(1)辩证否定观(考点):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扬弃 。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 【方法论】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创新的社会作用(考点):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其中,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创新推动思维和文化的发展。3、how:要创新,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要创新,就要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密切关注变化发

5、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突破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四、社会发展:(1)根本动力:社会两大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适合的上层建筑,推动经济基础的巩固;不适合的上层建筑,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2)直接动力:即社会两大基本矛盾的解决途径:阶级社会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因为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性质是对抗性的);社会

6、主义社会的直接动力是:改革(因为社会社会的基本矛盾性质是非对抗性的)。【注】:改革的实质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改革的目的是改变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3)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4)主体: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一、文化的作用(考点): (个人、社会经济政治、国家三个角度)1、对个人的作用(考点): (1)文化影响人:影响的两个来源: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影响的两个表现: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影响的两个特点: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2)(优秀

7、)文化塑造人: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注1】文化对人的影响虽是潜移默化的,但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主动感悟、自觉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因此,为了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我们要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主动选择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2、对社会经济、政治的作用(考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B、为了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要。C、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

8、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3、对国家综合国力的作用:(考点)-新表述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是基础,但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启发: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二、文化创新

9、(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1、what:文化创新(1)源泉(考点):实践。离开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动力(考点):实践。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推动文化创新;实践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条件。(3)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推动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主体:人民群众。因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2、why: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1)必要性:文化创新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2)意义(考点):文化创新能推动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注】文化创新与实践: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目的、检验标准;文化

10、创新推动实践发展。3、how:如何做出文化创新?(1)根本途径:立足实践(这也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2)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考点)。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阶段。第一,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否则文化就会失去根基;第二,要体现时代精神,这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考点)。即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阶段。第一,交流中要海纳百川、取长补短。即要吸收其它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第二,交流中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即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3)克服四种错误倾向(考点):历史虚无主义(根本否定传统

11、文化)、民族虚无主义(根本否定本民族文化)、守旧主义(固守传统文化)、封闭主义(固守本民族文化)。这就要正确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三、 中华民族精神1、what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1)基本内涵(考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核心(考点):爱国主义。(3)特征(考点):时代性即能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2、why为什么要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考点):(1)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即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上。中华民

12、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即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2)必要性(考点):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要求。弘扬民族精神,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要求。弘扬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3、how: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考点):(1)、最重要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有了“主心骨”,

13、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2)、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必须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辅相成)(4)、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以我为主,为我所用)(5)、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what含义(考点): (1)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发展以马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how:如何发展先进文化(考点)

14、: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2)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考点】: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当代中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旗帜。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

15、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3)极为重要的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4)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5)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