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中秋》教学设计[2].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3899986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调歌头·中秋》教学设计[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水调歌头·中秋》教学设计[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水调歌头·中秋》教学设计[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水调歌头·中秋》教学设计[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水调歌头·中秋》教学设计[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中秋》教学设计[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调歌头·中秋》教学设计[2].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调歌头中秋教学设计授课教师:王 小 平授课时间:2018年11月20日水调歌头中秋一、教材内容分析水调歌头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下)第四单元第七课苏轼咏月诗文中的一首词。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新课程标准对诗文学习的要求是“感受诗文形象,品味诗文语言,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情感体验和思考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2、。通过学习这首词,学生提高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二、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前提和出发点。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大量的古诗词,已初步掌握了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方法,并且我们已经用“以读促悟”的鉴赏方法学习了逢入京使渡汉江等诗词,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的吟咏、诵读作品,在诵读中揣摩语言的精妙,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三、设计理念及教法、学法分析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授课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引导的教学理念,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诵读体味法、合作探究法、问题引导法。2.新课改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要

3、转变学习方式,注重合作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要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采用了下列学法:(1)诵读法:指导学生诵读。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2)自主、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思考,交流鉴赏心得。四、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大纲要求和新课改理念,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反复诵读,体会词的意境和情感。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吟诵诗词的方法,培养他们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时

4、达观的心态。五、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为: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的意境和情感。(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难点:体会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手法和技巧。六、教学过程设计本词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1.播放王菲演唱的歌曲明月几时有。(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2.检查预习,学生先介绍,老师再作补充,后出示幻灯片。(设计意图:“知人论世”,让学生对作者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

5、)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画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写作背景:写此词时,作者41岁,此时他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他与情谊深厚的弟弟苏辙已有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二)诵读指导,整体感知1.听录音朗读。(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本首词的字音、语调、节奏读准字音)宫阙(qu)琼楼玉宇(qing y)朱阁(g)绮户(q)婵娟(

6、chn jun)不胜寒(古时读shng)2.自由朗读(设计意图:在试读中提升朗读水平,进一步掌握词的字音、语调、节奏)3.指定学生读。(设计意图: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准确把握字音、语调、节奏,培养语感)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设计意图:结合课下注解,初步感知词文的主要内容)5.学生齐读全词。(设计意图: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三)问题导读,精读课文1.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2.上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下片中哪些词语流露出作者思念亲人之苦?哪些语句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4.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设计意图:学生互动,解决问题,学生在自主

7、研读的基础上,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交流来感知课文内容,提高课堂阅读效率,采取分小组讨论最终交流汇报的形式进行,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四)精读品味,欣赏佳句你喜欢词中哪些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内容、修辞、感情)。示例:我喜欢“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在月下起舞的姿态和心情,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他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向往。(设计意图:抓关键词语,从多角度赏析词文,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以提高学生赏析古诗文的能力,进而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五)当堂训练,巩固成果1.给加点字注音。宫阙( )朱阁( )绮户( )婵娟( )2.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

8、首词上片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片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学生加深对词的理解。)(六)归纳小结教师小结:是啊,苏轼就是这样一个心胸豁达、乐观积极的人。在苦闷矛盾中,问天问月问人生,最终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愿同学们的心灵永远像明月那样纯洁和美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七)拓展延伸,加深理解积累写“月”的诗文、美称和故事(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八)齐诵全词(作业)(九)板书设计(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形成以下的板书,这个板书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领会本本词的内容,结构、艺术特点,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教学效果。)水调歌头苏轼苦闷欲归矛盾唯恐 天豁达何似天上:月圆月 古难全祝愿地上:人不圆问问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