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南区用地规划2006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3883893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津南区用地规划2006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津南区用地规划2006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津南区用地规划2006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津南区用地规划2006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津南区用地规划2006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津南区用地规划200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津南区用地规划2006(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言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实现 天津市津南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 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落实天 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各项控制 指标,津南区人民政府于2010年组织编制完成天津市津 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天津市津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是在全区行政辖区范围内对土地利用进行宏观调控,指导土 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 战略规划。规划主要明确2006-2020年间土地利用的基本战

2、略,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目标和调控指标,切实保 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促进城乡用地布局优化,提出土地利用 的区域划分和分区域的土地利用发展方向。第一章总则一、规划原则(1)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 占用耕地;(2)节约集约用地,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3)统筹城乡,推进城乡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二、规划任务落实天津市规划调控任务,强化津南区土地用途管制, 引导乡镇级土地利用调控。(1)落实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划定基本 农田保护区,制定严格管控措施;(2)划定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制定差异化管控措 施,优化建设用地

3、内部结构。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 用地增减挂钩等措施推进城乡统筹,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 利用;(3)制定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引导形成新的生态用地 格局;(4)引导乡镇级土地利用,确定乡镇土地利用调控指 标,保障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三、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3)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4)天津市基本农田保护条例;(5)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 号);(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7)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8)

4、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 );(9)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10)天津市津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 年规划纲要;(11)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2)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13)天津市津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14)天津市津南区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年)。规划范围为津南区行政区内全部土地,总面积38926.0 公顷。五、规划期限本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规划期限 为2006-2020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规划目 标年。第二章土地利

5、用现状与形势第一节津南区概况一、区域位置津南区地处天津市东南部,东临天津港,西连天津市中 心城区,南接大港石化工业区,北依海河,处于天津市经济 发展的主轴上,是承接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和滨海新区产业功 能的重要地区,区内有津晋、唐津、津港三条高速公路,交 通便利,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津南区地理坐标北纬38 500239 0432,东经 1171432117 3300。全区东西最宽处25公里,南 北最长处26公里,全区土地总面积38926公顷。区辖咸水 沽、小站、葛沽、双港、八里台、辛庄、双桥河、北闸口等 八个镇和长青办事处,173个行政村,其中咸水沽镇为区政 府所在地。2005年全区总人口为50万人

6、,户籍总人口(不含长青办事处)38.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10.38万人,农业人 口 27.69万人,城镇化率为27%,人口密度为984人/平方公 里。二、自然资源概况1、气候本区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 湿热多雨,秋季云高气爽,冬季干冷少雪,四季分明,日光 充足,年日照时数2711.2小时,平均气温11.9摄氏度,最 热月7月平均气温25.9摄氏度,最冷月平均气温-4.4摄氏 度,全年无霜期平均216天。全区平均降雨量556.4毫米, 平均年降水日67.7天,丰水年与枯水年降雨量差502.5毫 米,年降水量分配极不均匀。2、地形地貌区内均系平原,地面高程(大沽高程)一

7、般在2.53.7 米,西高东低,南部稍高于北部。3、土壤津南区土壤属2个土类(潮土、湿土),3个亚类(潮 土类的盐化潮土、盐化湿潮土和湿土类的盐化草甸湿土), 13个土属,43个土种,其中以盐化湿潮土为主。4、水文处于海河南岸,古为退海之地,因河道纵横,坑塘棋布, 是闻名遐迩的北方“沽”城,境内有一级河道2条,分别是 海河、外环河。二级河道有洪泥河、马厂减河、月牙河、双 桥河等14条。三、社会经济概况津南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村居民实际生活不断 提高。200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18亿元,比上年增长 14.3%,其中第一产业3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2.4%; 第二产业66亿元,占全区地

8、区生产总值的55.4%;第三产业 50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42.2%。地方财政收入20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84元。第二节 上轮规划实施情况一、上轮规划实施成效天津市津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上轮规划)实施成效明显,规划实施以来津 南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得到保障 和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得到强化,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保护。 上轮规划指导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对 津南区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三个一”发展战略、“六个五”工程都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上轮规划的 实施还使规划的纲领性作用加强,公众对规划的认知度得以 提升。

9、二、上轮规划实施存在问题1、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津南区已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平 均保持16%的增长速度,致使城乡建设用地总量迅速增长, 已经突破了原有的用地指标,造成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现实指导作用不强,弹性不足,难以适应当前的经济社会 发展需要。农村居民点面积逐年加大,且布局分散,土地浪 费严重与供需不足同时存在。2、耕地质量下降,保护压力大上轮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总量过高,保护压力大,耕地保护面临严峻的局面。受水资 源缺失的影响,农用地质量持续下降,后备资源不足,耕地 占补平衡的压力大。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一、土地利用结构2005年末,津南区各类用

10、地情况如下:农用地面积22719.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8.4%。其中,耕地面积为12683.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6%。建设用地面积12947.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3%。其中,城镇工矿用地6150.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8%,农村居民点用地4863.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5%,交通 水利及其他用地1932.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0%。未利用地面积3258.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4%。二、土地利用特点1、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后备资源匮乏。 耕地使用上存在短期行为,重用轻养,缺乏保护耕地的激励 机制。耕地后备资源匮乏,补充耕地能力不足。2、城乡建设用

11、地布局零散,集约利用水平不高。津南 区城乡建设用地布局零散,农村居民点呈条形状沿河分布, 乡镇企业规模小,用地粗放,呈星点式分布,集约利用水平 不高。第四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一、耕地保护压力大津南区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经济发展 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逐步加大。而与此同时人均耕地面积小, 基本农田保护压力大,人地矛盾突出。二、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压力逐步加大严重缺水是当前津南区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矛盾。生态 环境逐步退化,造成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压力的加大。三、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压力凸显建设用地指标不足,供应不足与使用中的不节约不集约 同时存在。部分企业规模小但占地面积大容积率低,分布散、 乱

12、、利用率和产出水平不高。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第一节区域发展定位与战略一、区域发展定位津南区位于天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城市发展主轴上, 是海河中游南岸的重要城市,要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功能 区,滨海新区产业承接基地和民营经济成长基地,生态宜居 城区。二、区域发展战略按照“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联动发展思路,积极实施“东进、西连、南生态、北提升”发展战略,形成整体互动, 竞相发展,全面推进的新格局。“东进”是以葛沽镇为基点,把津南区融入滨海新区,建 成以葛沽镇为核心,以天津大道和唐津高速为带状辐射发展 轴,以若干产业基地及园区为扇面板块的新兴产业发展带。“西连”是指连接泰达(西青)微电子工业区

13、,积极引进 资源要素,形成以津港公路为主线,以滨海新区津南产业功 能区为延伸的微电子产业带。“南生态”是基本农田重点保护区域,全力打造文化旅游、 农业观光、人居环境宜人的文化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观区。“北提升”是借足海河中游开发的前景,打造连接“津、 滨”,依托海河,特色鲜明,亲水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第二节土地利用目标一、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规划至2010年,全区人口控制在65万人左右。至2020 年,全区人口控制在83万人左右,城镇化率达到95%。规划至201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8亿元。至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60亿元。二、土地利用总体目标耕地和基本农田严格保护,质量逐

14、步提高。建设用地节 约集约利用,各类用地合理配置,各业用地需求综合协调。 土地整治全面推进,规划期内逐步形成城乡统筹的土地利用 格局,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三、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1、基本农田、耕地保护指标严格落实市级规划下达的耕地、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规 划至201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3436.5公顷。规划至2020 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1578.5公顷。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 护面积不低于6000.0公顷。第二次土地调查确定的耕地数量,作为2009年耕地保 护责任考核,其后,经国务院或市政府批准用地中,异地补 充耕地的相应调整其耕地保护责任目标。控制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耕地的规模。规划

15、至2010 年,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面积控制在2082.3公顷以内,新增 建设占用耕地面积控制在1482.6公顷以内。2、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利用指标推进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的综合利用。规划至2010 年,园地面积为151.5公顷,林地面积为105.7公顷,其他 农用地面积为10478.4公顷;规划至2020年,园地面积为 152.7公顷,林地面积为118.9公顷,其他农用地面积为5899.1 公顷。3、建设用地调控指标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保障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规划至2010年,全区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3925.6公 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11723.4公顷以内,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控制在2202.2公顷以内。规划至2020年,全区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0148.4公 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16036.4公顷以内,交通 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控制在4112.0公顷以内。提高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规划至2010年,人均 城镇工矿用地不高于203.7平方米。规划至2020年,人均城 镇工矿用地不高于175.9平方米。第四章土地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