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题18122.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3747156 上传时间:2024-03-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试题1812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试题1812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试题1812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试题1812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试题1812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试题1812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试题18122.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文字的国度。早在西周时期,汉字就被列为宫廷初级教育的必修科目。秦始皇统一中国,将“书同文”作为最重要的国策之一。东汉时期,许慎更是在说文解字序中提出了“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论断。汉代还将规范书写足够数量的汉字,作为选官取仕的重要标准。可以说,汉字在人们心目中的这种神圣地位,是她得以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与所记录的汉语的高度适切性。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特别先秦两汉更是如此。汉字一字一个音节的特点,正与汉语词汇相适应,从而形成了字词之间清晰的对应关系。

2、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方言分歧就极为复杂,如采用直接记录语音的拼音文字,必将导致不同方言区文字的分裂,并最终导致文化的分裂。而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正好弥补了拼音文字的弊端,可以在不同方言区之间起到统一的交际作用。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与中华文化的融通性。汉字的表意特点,使她与中华文化的众多元素相互融通。书画同源的事实,决定了早期汉字的写意特征,如甲骨文的“象”字,长着长鼻子和健壮身躯,充满灵动之美。汉字优美的写意性形体,形成了世界上独特昀书法艺术,构成了汉字历史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自身系统的不断调适和完善。一种文字能否长期充当全民的交际工具,关键在于这种文字

3、能否有效满足语言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充满智慧的中国先民们,运用“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理念,将一元化的象形方法转化为二元化的形声机制。这种音义结合的构形方式,使汉字的长期生存成为可能。在书写方面,汉字由早期的整体象形性到小篆再到隶楷,一直朝着方便书写的方向调整,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计算机问世以来,汉字又通过形码和音码等多重手段,粉碎了“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的预言。汉字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几千年来一直支撑着中华文化的发展。汉字不仅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汉字陆续远播于周边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家,并逐渐形成了覆盖东亚、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的“汉字文

4、化圈”。在当代,随着中国实力的日渐提升和中华文化的快速传播,汉字正以其非凡的活力,健步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摘编自王立军的汉字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文字的国度,汉字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神圣的地位。B. 汉字形体优美,具有写意性,其独特的书法艺术,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C. 汉字将一元化象形方法转化为音义结合的构形方式,使其长期生存成为可能。D.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汉字远播并覆盖东亚、东南亚地区,现正健步走向世界。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史料说明了汉字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阐

5、明其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B. 文章认为,汉字之所以在不同方言区间起到统一的交际作用,是因为书画同源。C. 文章的论证脉络是:汉字经久不衰-汉字强大生命力的源自-汉字的美好前景。D. 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指出汉字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不是汉代把规范书写汉字作为选官取仕重要标准,汉字不会有发达的今天。B. 如果我国一开始就采用直接记录语音的拼音文字,那么,将会导致文化的分裂。C.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汉字的书写由整体象形性朝着方便书写的方向调整。D. 一举粉碎了“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预言的汉字,更加显示出其非凡的活力。【

6、答案】1. D 2. B 3. A【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D项,“汉字远播并覆盖东亚、东南亚地区”夸大其辞,原文说“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汉字陆续远播于周边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家,并逐渐形成了覆盖东亚、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的汉字文化圈”。故选D。【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B项,“汉字之所以在不同方言区间起到统一的交际作

7、用,是因为书画同源”因果失当。文章第二段通过汉字音节与词汇清晰的对应关系,阐明汉字“可以在不同方言区之间起到统一的交际作用”的原因是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正好弥补了拼音文字的弊端。第三段则通过“书画同源”的事实,阐明汉字与中华文化的通融性。故选B。【3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汉字发展到今天,形成非凡的活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汉代把规范书写汉字作为选官取仕的重要标准,只是表明汉代对汉字的重视,但不能证明这一措施对于汉字的发达有决定性作用。故选A。【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

8、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关 灯晓河林子第一次醒来,是夜里一时许。漆黑的房内竟然有些许光亮,“哪来的?”他不无奇怪,揉了揉眼睛,四处寻找,发现光是从门底下的缝隙里挤进来的。从光的强度判断,肯定来自于后市场,因为那里有一盏灯,不到后半夜不关。只要它亮着,光线多少会透入房子里一些,眼前的光肯定是从那里来的,林子想。因此,只转了一下身,面朝着墙又自顾自地睡着了。林子睡觉的

9、房子靠近客厅门口,平时并不睡人,而是用作库房,床上堆满了物件,经常锁着门。有时,家里人多了,这间房暂时被用作寝室。这几天,丈母娘病了,由于大家在忙,一时抽不出照顾人员,林子建议接到自家来照顾,因而得到大家的赞成,唯有林子的妻子不太乐意。这让林子纳闷不已,原以为妻子会很高兴,没想到一副冰冷样。妻子之所以有这样的态度,绝不是做样子,而是另有原因。据妻子说,小时候,由于家里困难,弟妹多的她,到了上学年龄,父母硬是没让进学堂学习,因而烙下了一生难忘的遗憾。说句心里话,没文化的人梦想多。然而,由于不懂文化,自己不知吃了多少亏,走了多少弯路。每逢看到那些文化人潇洒自如地应对生活难题时,自己羡慕不已。每每此

10、时,烦人的自卑感也悄无声息地窜出来,操纵着自己的心,难以自持。令人更加纠结的是,一种羞愧的心情促使自己情不自禁地迁怒于父母。久而久之,父母在自己的心目中所占的份量越来越轻。虽然,她也奇怪,就是改不了,好像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冥冥中控制着自己,让她身不由己。林子第二次醒来时,时间已至后半夜,房间里的光还在。按理,市场的灯早该关了,为何房间内还有光?林子遂起身出外,想看个究竟。客厅里的灯熄着,市场上的灯也熄着,唯有卫生间的门开着,一缕缕柔和的、橘黄色的光从那里射来,林子在寝室内看到的正是此光。怪。平常,妻子舍不得浪费一度电,谁要是随便开灯或忘了关灯,一定会大呼小叫,小题大做,直到让你认识到错误为主。记

11、得有一次,孩子因起夜,忘了关灯,妻子把孩子从睡梦中揪起,骂了个狗血喷头,并责令当场关了灯,才算平息了心中的怒火。从那以后,吓得孩子再也不敢起夜,更不敢随便开灯。关于忘记关灯的现象,家里曾演绎了不少故事,说一千道一万,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节省几度电而已,也是为了这个家好,大家不得不理解。眼下,难道是妻子忘了?林子不得而知,也没有必要。带着睡意,直奔卫生间。林子的本意是想关掉卫生间的灯,以免翌日晨,妻子发现后大发雷霆,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再吵个鸡犬不宁。然而,当他进入卫生间之后,眼前的一切使他放弃了关灯的念头。卫生间内灯火明亮,柔和的光照亮了角角落落,看起来卫生十分干净,不仅如此,还弥漫着一丝淡淡的香味

12、,显然是有意布置的。是谁有此雅兴,别人不可能,肯定是妻子,她是怕年迈的母亲起夜不方便,因而做了此番精心的布置,好让母亲在自家度过安静舒适的夜晚。看到这里,林子仿佛明白了妻子的一番苦心,立即缩回了伸向开关的手,向寝室走去。(选自北京文学2017年第6期,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描写林子的行为,既交代了背景,介绍了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又设置了悬念,推动情节发展。B. 林子妻子生性怪僻她无法从当年父母没让自己上学的愤怒中走出来,以至于对母亲的到来也异常冷淡。C. 小说采用了插叙的手法,写妻子平时舍不得浪费一度电的行为,与后文在卫生间留灯形成了

13、鲜明的对比。D. 小说语言朴素,叙述平实,在波澜不惊的平淡语气中,将“妻子”这一形象刻画得生动形象,引人思考。5. 小说中多次出现的“灯光”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小说中“妻子”先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怎样理解这看似前后矛盾的变化?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答案】4. B 5. 示例:“灯光”是全文的线索,故事情节在“灯光”的推动下发展;围绕“灯光”,人物形象的特点得以展现。“灯光”的关与留,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丰富了小说的情感。 6. 示例:“妻子”因为当年没有机会上学而迁怒于父母,对母亲的到来态度冷淡。母亲到来后一向节俭的“妻子”为老人留着一盏灯,表现了对老人的尊重和照顾。变

14、化原因:“妻子”是个善良的人,内心对老人是关心的,只是表面上表现不出来。【解析】【4题详解】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B项,“生性怪僻”分析不当,于文无据。“她无法从当年父母没让自己上学的愤怒中走出来,以至于对母亲的到来也异常冷淡。”分析不当。她的冰冷样只是在开始的时候,通过她后来的行动,我们知道她已经从愤怒中走了出来,对母亲也不冷淡了。故选B。【5题详解】此题考核赏析文中的艺术形象的能力,主要考核文中多次出现的意向的作用,答题时注意文章的结构、人物的塑造和主旨情感的表达的角度分析,此题“灯光”从结构上看

15、,是全文的线索,故事情节在“灯光”的推动下发展;从人物的塑造的角度看,围绕“灯光”,人物形象的特点得以展现;从主旨和情感的角度看,“灯光”的关与留,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丰富了小说的情感。【6题详解】此题考核考生对文中内容的探究能力,要求怎样理解这看似前后矛盾的变化,答题时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此题要先明确先后的态度:对母亲的到来态度冷淡;尊重和照顾;然后分析妻子这样做的原因:“妻子”是个善良的人,内心对老人是关心的,只是表面上表现不出来。【点睛】小说和散文中经常见到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

16、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主要从反应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有时还是文章的线索。散文主要分析结构上的照应、线索,内容上的强调情感和文章的主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绿色食品生产是当今世界一项新兴产业。这项被称为“从土地到餐桌”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的产业,近年已在国内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全国经认证的绿色食品产品总数超过了1000种。当前,我国进入了农产品供应相对过剩的阶段,市场价格下挫,农民增收缓慢。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从填饱肚子过度到重视营养和健康,那些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备受青睐。加入WTO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很重视进口食品的安全性,药残等检测指标限制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