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自制力.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3683274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自制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自制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自制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自制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自制力.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自制力自制力就是自我克制的能力。人的克制能力的优劣能够决定人的心理品位、能力的发挥程度。人的自制力虽然带有先天性,但后天的影响、教育、自身修养更为重要。自制力的培养跟其他能力的培养一样,应该是越早越好。自制力的培养可通过疏导、诱导、练习、强化等四个环节进行,它们是不可分割,融为一体的。一、疏导疏导的目的在于避免和消除学生因情感失控而造成冲动、滋事的诱因。此方法尤其对下列这些学生更为重要。(一)先天性自制力低下培养这类学生的自制力很困难。费时长而又收效慢。疏导的方法是:A.爱心熔解法,即用教师、同学之爱心去熔化这些学生的硬“疙瘩”。教师应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 他们的身体、生

2、活,关心他们的人际关系;要多与他们谈心、问寒问暖,同时要教育其他学生亲近他们,谅解他们,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使他们没有或少生“火爆”。B.转移目标发泄法,即当他们发脾气时,教师巧妙地转移其锋芒,避免其碰撞或危害,教师可先慰后拖再解。C.运动消气法,即用体育运动来释放人体里面的积余热量消耗富余精力,起到健身炼志的好作用。据观察,人经历了一场强体力活动后,三天内都会比较心平气和。D.饮食选择法,即取舍某些食物,如烟、酒、辣椒类能升高人的血压、心跳加速、兴奋不已,自制力也因此降低,故应不沾或少沾为妙。(二)内分泌失调型对这类学生疏导与先天性自制力弱的学生有好多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主要是:A.要

3、结合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B.对那些失去亲人的学生献爱心更为重要,应多安慰他们。C.游戏或文娱。如果是小学生,可让他们(和老师一起更妙)进行捉迷藏、瞎子摸象等游戏。D.进行青春期卫生教育、性教育,搞好男女生之间的团结都是很必要的。二、诱导诱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自制力的作用,并能摒弃不良的情绪,积极地自觉地培养自制力。(一)教师作表率大多数学生都有模仿自己所崇拜的老师的习性,因此教师应有高雅大方的举止,临事不慌的胆略,受气不怒的风度,使学生有样可学,逐步培养起自制能力。(二)用名言引导学生名言、格言、警语、谚语、楹语等有相当部分是劝人修身养性的,如果应用得当则能成为学生追求完善心理品质道路上的路

4、标。教师可把这些名言、格言等写成标语作为校训或让学生抄写作为座右铭,以便时刻参照修练。(三)用故事感染学生世人有很多以柔制刚、因忍消灾、因暴取亡的故事,其作用和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四)树立榜样凡是政治家、教育家都很重视榜样的作用,搞心理教育的工作者更视它为兴奋剂、强心剂。教师应善于观察了解,把学生中自制力强的树为榜样,使其他学生耳闻目睹有所效,行为思绪有所仿,同时,又可以反作用于树为榜样的学生。以上讲了诱导的方法,只要教师诱导得法,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练习起来也省力得多了。三、练习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宽厚待人,时刻保持平衡的心理。练习自制力的方法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大类。(一)直接1.开

5、辩论会。辩论的内容可以是事理的、班务的、知识性的。方法是先由老师或班干部提出问题让学生争论,犯抢嘴、态度粗暴、强词夺理、挖苦讽刺别人等毛病的可酌情扣分,不发言者也应扣分;2.激怒法。教师注意“搬弄是非”、“混淆黑白”,看看学生是怎样来给老师更正的。教师可量“气”评分。(二)间接法间接练习法的方法比较多,在“疏导”一节里面已有所涉及,如挫折训练、捉迷藏、体育运动等,当然还有好多方法。不管哪种练习方法,教师都应说明其意义及方法,过后要评出等级。四、强化强化的目的是要学生保持已经发展起来的情操,并形成习惯。要使学生的自制力得到强化,就要设法使学生学会自己疏导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教育学生自己了解自己的情绪周期。有时可用一些犯罪分子的犯罪事例作为反面教育教育学生。强化的手段可通过检查、评比、号召学生互相监督。对优秀者要加以表扬奖励,对不好者要耐心引导教育,直至转变为止。学生自制力的培养、提高,将使学生受益终生,但这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心理素质教育,很难说哪种方法最适应某种情况,只有靠老师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不断探索、总结,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