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06].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3636662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0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0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0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0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0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0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06].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学习目标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作者简介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背景简介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

2、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标题解说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子规:即杜鹃鸟。 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夜郎:

3、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合作学习1. 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3.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含飘零之感,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有离别之恨,触发宦游异乡的人们的心头的凄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首句已于景

4、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以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为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拟人),她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得知友人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总结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

5、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探究1:1.在诗中找出与怀化有关的内容。 龙标、五溪、夜郎。2.作者为何要写杨花与子规?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传说它是蜀国国王杜宇魂化而成,叫声凄凉哀婉。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

6、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探究2:3.作者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探究3:主题4.本诗主题是什么? 借月抒怀,表达惊讶、悲愤、 同情、关切、安慰 之情。 重点练习:1、点名诗人闻讯的时节的一句诗是: 。2、本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句: , 。3、本诗中将明月人格化,托月送情,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之情的句子是: 。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 也借助月亮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4、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