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Ⅰ第三讲“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教学设计2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3512865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Ⅰ第三讲“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教学设计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必修Ⅰ第三讲“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教学设计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必修Ⅰ第三讲“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教学设计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必修Ⅰ第三讲“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教学设计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必修Ⅰ第三讲“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教学设计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Ⅰ第三讲“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教学设计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Ⅰ第三讲“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教学设计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模块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第2课张:老师们大家好。上一讲,我与的同事们就必修模块教学中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依托五个教学案例,和大家共同探讨了下面四个问题,即:一、历史的思辨能力不能缺位二、培养历史思辨能力的依托课标三、从必修的一课课标入手,谈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四、从必修的“模块主题”入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对于第四个问题,我们在上讲完成了对必修模块主题的以下解构,即:1、立足模块基点:了解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和历史人物,为的就是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更需要搭设起历史通往精神世界的桥梁。2、把握模块特点:外在性、直接性、推动性

2、更需要让史实说话3、明确模块目标: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更需要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引领4、突出史鉴功能:更需要与现实世界相联系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对第四个问题的探讨还没有真正完成,接下来的研修时段,我们要从这里继续说开去。纵观人类几千年,中外无数国家政治文明发展的历程,我们必须与学生一起来概括、归纳这其中蕴含的历史规律。这些规律有哪些?怎样与学生一起探寻和发现这些规律?最终怎么样能让学生接受这些历史规律,是我们在培养学生历史思辩能力过程中面对的一个极大挑战。我们都在必修模块主题中轻易的发现,在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历史思辨能力不可缺少的要素

3、。今天,胡峰老师充当的角色一直是其它青年教师教学案例的陈述者,能不能也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教学案例。6、总结经验教训:更需要开拓层层深入的思维空间(两极格局的形成)案例七:两极格局胡:在我们学校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一个“新概念课堂的要求”。我很想通过这节课能体会一下由自己创设的“新概念”。情境导入:我国新闻发言人批驳冷战思维冷战到底是一场怎样的较量?以至在今天的世界里仍然余威犹在,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揭开冷战的面纱,走进两极对峙的格局。(一)透过现象看本质下面就请大家通过认真观看下面的短片,理清冷战形成的线索,并及时把你的发现写在学案上。一、线索:冷战的形成 先请大家看一段冷战形成的视频

4、短片,然后完成下列表格。 美国 苏联政治杜鲁门主义( 年)共产党情报局( 年)经济马歇尔计划( 年)经互会( )军事北约( )华约( )缩影柏林危机( )年钟:当时胡峰讲完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看了一下表,一共才十分钟。而这差不多是一节课知识点的一多半儿啦,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处理的这么简单,我真的有些担心。 胡:在我们的传统日常教学中,似乎知识落实是占主导地位的,但正如这个标题所言,上述知识不过是现象,就是历史是这样的,而探源历史为什么会这样,这样的历史背后隐藏着什么更深层的东西,才应该我们教学的着力点所在二、探源:冷战的原因胡:接下来我通过斯大林、杜鲁门的三段谈话,让同学们探寻冷战发生的原因。

5、材料一: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大林 请思考:斯大林的话反映出两国反目成仇的原因是什么?(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材料二: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吉思汗、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杜鲁门(1945年) 请思考:杜鲁门的话反映了美国战后的什么意愿?(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材料三: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斯大林 请思考:由此可见,冷战形成的

6、根本原因是什么?(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我们还需要一些生动的画面,一层层揭开冷战的实质。三、揭秘:冷战的实质漫画一:“两极争夺下的欧洲”请思考:导致“杜鲁门主义”出台的希腊和土耳其,处于什么位置?这一战略位置体现出美国的什么战略意图? 漫画二:“黄鼠狼给鸡拜年” 请思考: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美国意图何在?漫画三:“被操纵的木偶” 请思考:你如何理解美国的“慷慨”?四、延伸:亚洲的热战意识形态的严重分歧,称霸世界的强大野心,使美苏两国的对抗不由自主地超出冷战的界限。他们在亚洲地区发动或参与了局部战争,使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其中最主要的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1950-1953年,美国

7、发动侵朝战争。 结局:1953年,美国被迫签署停战协定,美军一位五星上将哀叹:“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对象,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1961-1975年,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结局:今天的美国仍说:“提起越南战争,我们至今仍心有余悸。” 请思考:亚洲的“热战”与“冷战”的关系是什么?对“冷战”的突破是什么?其结果说明了什么? 钟:听到这里,我心里感到有点儿底了,胡老师把精力从知识点中解脱出来以来,立即投入到探究原因、揭密实质、思考延伸的领域中,这样的教学就不再是趴在课本上,开始深下去了。不过我看了看表:刚上课二十分钟。(二)倾听心声谈认识冷战的思维、两极的格局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改

8、变了世界的走向。他的出现到底带来了什么?给世界带了的是和平还是战争?给国家带来的是兴盛还是衰退?给普通民众带来的是福祉还是灾祸?下面,让我们倾听两极格局之中人们的心声,分析两极格局和冷战思维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在此请同学们倾听了当时世界上的三种发声:心声一:世界被分裂为两部分的痛苦心声二:冰冷的柏林墙和三八线 心声三:全世界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三)针对现实悟道理冷战结束后,冷战思维还有哪些表现?(科索沃危机、朝鲜核危机、北约东扩、轰炸我驻南使馆、日美准军事同盟、伊拉克-虽然不是社会制度的分歧,用冷战思维去争夺经济利益、伊朗核问-用冷战思维去解决文化的碰撞。)冷战的昨天和今天,给我们带来了哪

9、些启示?(不能以意识形态的差别设置壁垒;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对抗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冷战和对抗危及世界和平;合作才能共进共赢。)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份子,同学们这样的认识让我们对未来的世界充满了信心。回顾两极格局和冷战的历史,那种不是结盟就是对抗,将本国的安全建立在别国的不安全之上的冷战思维,是危害世界和平,导致国际争端连绵不断的“毒瘤”。让我们以更广阔的视角审视当今世界,放弃了偏见,曾经的敌人也可以握紧双手,不同制度的国家也可以和平相处,理性、宽容和智慧将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不论我们从现实踏入历史,还是从历史回到现实,都得到同一个结论:遏制和对抗没有出路,和平合作才能共赢张:以往的课堂教学往

10、往是按教材顺序一一破解的“切块儿”式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条理明晰,便于学生记忆,但一些深层次理论和认识却难以一步到位。而胡老师在这节课上尝试的“新概念”便是把“切块儿”式变成了“剥笋式”,重新整合教材资源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完成本课的学习和探究,他创造性地为学生搭讪了层层递进的思维平台,也就把学生引进了层层深入的思维空间 钟:说实话,长期习惯了对教材“切块儿”式的处理,猛一接触这“剥笋式”的讲课方法还真有点儿不适应,教材的顺序都打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落实会不会受影响。但是我特点欣赏胡老师这种敢于尝试“新概念”的做法,只有敢于创新,善于思辨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敢于创新,善于思

11、辨的学生。张:短短三行字的必修1模块主题,我们已经使用了六个教学案例,与大家从六个角度进行了探讨。或许我们总结的角度还不全面,或许这其中还有很多的不当之处,但是如果我们能从这些不太全面完善的探讨中能够体会一个词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中的重要性就足够了,这个词就是模块主题。在上一讲,钟老师还提醒大家,在突出必修模块主题的基础上,体现模块特色的基础上,还需要把课标再往前读向段。即要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来解读历史必修的内容。五、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进行历史必修的教学不过钟老师,我还是觉得有点儿大,有点空,咱们还是用教学案例说话吧。钟: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而此时日本国内

12、政要表示将继续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每当听到日本右翼势力的无耻言论,每当看到青年人在网络上以“愤青”的姿态对待中日关系,我都会在心里想: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应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思考的结论是:我将以“国共合作抗日”部分的教学为依托,引导学生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上审视中日之间的这场战争。我把“人性的较量、正义的胜利”确定为本课潜在主题,充分搜集了各种信息资源,并给同学们布置了分组预习作业。我一直在内心准备、期盼着这节课。案例八:国共合作抗日L师:同学们,有关抗日战争的史实,是我们初中早就学习过的,有关中日关系的波折是大家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关注的。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作一个小小

13、的调查:提起中日之间的这场战争,我首先想到了请大家用一句话回答。生:(略)师:概括大家的发言,有这样几个关键词:事变、惨案、血腥、愤怒。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尽管反复明确了任务,但同学们的目光仍然是不约而同地聚集在这些画面上。确实,这是一场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这是中华民族心中永远的伤痛。但对于这场人类文明史上的浩劫,我们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事实和简单的情感上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的视野更宽一些,大家会发现抗日战争还承载着更丰富的历史信息;如果我们站的角度更高一些,我们会感觉到抗日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更深层次的启迪。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上重新审视抗日战争。教学环

14、节一:情景导入抗日战争的背景第一组图片观察日本绘制的两幅亚洲地图有何不同?说明什么?第二组图片“进行军事训练的日本小学生”、“僧人也要军训”、“士兵上前线后乡亲狂热的签名。请思考:你从战前的日本感受到什么气息?第三组图片1936至1937年,日本赶制国旗准备插上中国全境。从这张图片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学环节二:理性思考多一个角度看大屠杀角度一:南京地狱和靖国幽灵角度二:人与魔鬼的界限到底在哪里角度三:中国平民的儿子和日本侵略军的女儿角度四:中国空军英雄的妹妹和日本侵略军的妻子。胡:这个片断中,我再次看到了钟老师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教学效果的追求,第一角度常见,第二个角度震撼,第三个角度疑惑,第四个角度升华!因为后两个角度恰恰是学生成长中隐藏在心中的困惑,钟老师对这个困惑课前心中有数,资源充分准备,引领也就水到渠成。教学环节三:资料搜集:亡国奴的生活(详见研修录像) 钟:不同的班级同学们搜集的资料也是不一样的。同学们用自己的眼睛真正体会到亡国奴的生活就是有人不想让你做中国人,而有人恰恰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更多的人则是不断地在心中和行动上提醒自己:宁死也做中国人。张:这节课我听钟老师在不同的班级上过,不同的班级找出的史料都是不同的,这说明,同学们已经有了一双自己发现历史的眼睛。教学环节四:史实分析-我看两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