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管道及设备拆除.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2796476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完整版)管道及设备拆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word完整版)管道及设备拆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word完整版)管道及设备拆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word完整版)管道及设备拆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word完整版)管道及设备拆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word完整版)管道及设备拆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完整版)管道及设备拆除.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完整版)管道及设备拆除3。3设备及管道拆除方案;3。1。1 工程特点1、该工程为邢台金牛玻纤有限公司安装工程,因本工程属于冷修剩余零星工程,所以在施工中有很多内容是拆除的工作,拆除工作施工现场条件比较复杂,和业主的配合以及不可预料的因素时刻存在;因此,在现场工程施工时需要和业主紧密结合,及时沟通.2、针对上述特点,做好施工准备(包括施工技术准备、施工现在准备和原材料的检验及优化管理)、设备安装、管道预制、安装、焊接、检测、测试、管道压力实验等每道工序要进行全过程科学管理和质量控制,快速、优质完成施工工作。3、设备连接管道安装要求严格按照设计规定和规范要求安装和调整以确保设备正常工作运

2、行,施工时采用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缩短施工工期,提高管道施工质量及机械设备的利用率,资源优化组合。4、本次施工前需要与业主沟通,安排技术人员与业主方对工作的项目做详细的规划统筹,能提前安排的工作原则上尽早安排施工,不拖后,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保证工期的目标要求。3.3。1施工准备3.3。1.1、拆除前管理和技术人员到位并经过技术安全交底.3。3。1。2、起重机械、运输机械、施工工机具到位、现场倒链配合吊车进行吊装.3.3.1.3、现场防火设施配制齐全。安全方案已批准。拆除周围设警示标志。3.3.1。4、实行24小时二班作业,确保人员,保证不影响生产。3.3.2设备拆除顺序

3、和要求:3。2。2.1、首先拆除附属管道各电气仪表,并做好标识.3。2。2。2、有地脚螺栓的松开螺栓,有固定焊点的气割割开.3.2.2.3、起重机械吊开设备,若设备在厂房内还要利用滚杠进行水平倒运.3。2。2。4、用吊车将设备和管道吊装到运输平板车上,运到建设单位指定的地方。3.2.2。5、对于提升机、分气缸等设备拆除后还要利用的要精心保管,并编详细的方案。3.2.2 施工程序顺序2、工程开工前,我方根据专业和业主的需要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针对不同的工作内容进行分工,安排专职的技术人员和业主的车间负责人结合,对工程内容进行详细的划分、分门别类。3、施工前需要编制专项技术方案的按要求编制技术方案,

4、并报相关部门审批,根据所分的工程内容,组织调配公司人员按要求进行施工。4、现场设备、管道、阀门、自控仪表的拆除施工前首先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检查,对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进行全面了解和确认,排查现场的安全隐患,确认无任何问题后再对施工现场周围及可能涉及到的位置进行检查。对施工现场周围可能产生火灾或涉及到禁止明火作业的位置,首先要全面进行清理,把可能产生火灾隐患的位置清理干净。对施工现场可能存在高空坠落或因高处作业对生产设备、材料构成威胁的部位要进行全面的遮挡或围护。5、对施工现场的现场设备、管道、阀门、自控仪表的拆除,如螺丝能用扳手拆除的位置严禁用气焊后切割机拆除。如不能用扳手拆除的部位,要保证施

5、工现场安全的前提下,做好备用螺丝的准备。6、拆除时按要求做好标记,标记要求清晰完整,便于识别.标记是切记不要影响设备等的外观,标记要整洁.7、施工过程中确保安全,安全责任人、安全措施齐全.现场检维修作业符合甲方安全规定,遵守安全管理制度。8、施工作业前,承包方需提供“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检修方案”(含安全措施)报甲方机电部审核备案。9、施工过程中保护好临近的设备及其附件。10、严格按照甲方要求的检修进度完成。11、检修过程中登高搭脚手架自行解决;检修用机具、设施、吊装等由承包方自行解决。12、检修过程中产生的废旧杂物应负责清理,运放至甲方所要求的地方,并负责所需物料搬运。13、新安装设备、管

6、线无泄露,新安装设备调试正常。一切未尽事宜,向项目负责人现场确定。14、施工现场清理干净,更换下来的废旧物资放到指定位置.3。2.3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措施为保证现场拆除施工的顺利进行,根据本工程的情况特编制本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措施。3.2。3。1安全管理制度1、在上岗前认真接受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详细阅读各型设备的操作规程及相关的规章制度。2、在作业过程中操作各种机械设备时,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3、各型电器设备均须码放有序,电源线接头牢固,绝缘密封良好.4、工作场地整洁无杂物,防护用品穿戴整齐。5、凡在易燃物品附近工作的职工严禁使用明火。6、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特种作业许可证;

7、使用乙炔气、氧气时,必须使两个瓶的间距达到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3.2。3。2用电安全措施1、现场施工专用开关箱,为施工供电,由专人管理。2、所有电器设备要安装漏电保护器,不带电的金属部分要做可靠接地,确保施工现场用电可靠。3、使用线按规范架设,不乱拉乱用,禁止私自接触用电设备,施工现场下班后,要关闭总电源。4、工作人员按规范着装防护用具.5、核算每个用电设备容量是否与配电箱匹配,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规定要求。6、配电箱供电电路标识明确,箱上贴有电等字或危险警告标识,箱门封闭具有良好的防雨防潮性能,箱门上锁,钥匙由电箱门上所示姓名的专职电工持有,防止供错电、用错电、乱用电。3.2.3.3消防安

8、全措施1、消防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立足于自防自救,落实各项防火措施.在项目经理领导下,由安全员全面负责消防安全工作。2、动火前申请动火证,不私自动火。3、氧气乙炔规定放置,安全距离5米以上。4、电气配电柜附近,电焊机处放置灭火器。5、严禁超负荷用电.6、现场严禁吸烟.7、进行易燃作业时,加强监护隔绝任何火源。8、定期组织防火检查。9、发生火灾后,立即报警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积极组织补救,协助有关部门追查火灾事故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10、施工现场必须设置临时消防设施和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3。2。4电气焊作业安全措施1、电、气焊工必须经过劳动部门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其

9、他人员不得从事电、气焊作业。2、乙炔气瓶使用时必须直立放置,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应保持5米以上,两种气瓶与明火的距离均在10米以上,乙炔气瓶上必须安装防回火装置。3、气瓶内气体不能用尽,氧气瓶至少应保留2公斤每平方厘米,乙炔瓶至少应保留0。5公斤每平方厘米的余压。4、橡皮管上不要使火星、焊渣、火焰和重物接触,以免损坏橡皮管,发生事故。5、不能用带油的手、手套和工具接角氧气瓶阀门及附件,以防止发生自燃引起失火。6、室外放置的电焊机要有防雨措施,电焊机运行的温度不得超过额定标准,电焊机外壳应有接地线,电焊机一次线和二次线侧接线处必须有防护。7、电、气焊工应加强劳动保护,按规定使用劳动保护用品。3.

10、2.4特殊作业安全措施(包括登高、高温、辐射、起吊等方面)1、高处作业时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1)凡在两米或两米以上有可能坠落的作业,都是高处作业,都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2)进行高处作业施工的,应使用脚手架、平台、梯子、防护围栏、挡脚板、安全带和安全网等。作业前应认真检查所用的安全设施是否牢固、可靠;高处作业人员必须衣着灵便。(3)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应接受高处作业安全知识教育,上岗前应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交底.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关安全技术教育.(4)施工单位应为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等必备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具,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和

11、使用。(5)进行高空作业时,作业区域下方设置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进入。(6)高处作业所用的工具、材料严禁投掷,上下立体交叉作业确有需要时,中间须设隔离设施。(7)高处作业应设置可靠扶梯,作业人员应沿着扶梯上下,不得沿着立杆与栏杆攀登。(8)在六级强风和雷电、暴雨、大雾和夜间,禁止进行露天高处作业.(9)应设置联系信号可通讯装置,并指定专人负责.(10)高处作业时,工程项目部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作业。(11)发现安全措施有隐患时,立即停止作业,消除隐患后再作业.(12)进行高空电、气焊作业时,需要对作业下方的设备设施做好防护,避免焊渣和火星损坏设备,同时在作业下

12、方设置隔离区域,并在现场做好标示。2、吊装作业安全措施(1)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要求作业,严格遵守现场施工的各项规定,遵守吊车操作规程。(2)所有作业人员上岗前,不得饮酒,着装规范、戴安全帽,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穿防滑工作鞋,各工种人员佩戴好劳动保护用品.(3)服从甲方工程技术人员及安全人员指挥,文明施工,作业时做到三不伤害。(4)吊车行走,作业的路面必须坚实平稳,吊装载荷必须保证在其额度起重能力范围内,禁止超载作业。(5)运输吊装时,必须与带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不得影响交通及高压电器设备安全。(6)吊装所有机具在使用前必须严格检查,保证使用的机具确保吊装安全。(7)有专业人员任吊装指挥,指挥动作准确,敏捷,哨音清楚洪亮,吊装时动作平稳缓慢。(8)设备吊装作业警戒区域,无关人员禁止入内,超过五级以上风力不得吊装。(9)作业人员不得疲劳上岗,要精力集中,相互之间互相关照防止高空坠落或其它事故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