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道德教育理论视角下校园欺凌问题探析.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2781452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道德教育理论视角下校园欺凌问题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道德教育理论视角下校园欺凌问题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道德教育理论视角下校园欺凌问题探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道德教育理论视角下校园欺凌问题探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道德教育理论视角下校园欺凌问题探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道德教育理论视角下校园欺凌问题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道德教育理论视角下校园欺凌问题探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德教育理论视角下校园欺凌问题探析摘 要校园欺凌是一种教育社会现象,对该问题的分析及防治策略的探讨需要结合教育社会学的视角思考。基于爱弥儿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理论的三个要素,即纪律精神、对社会群体的依恋、自主或自决来分析校园欺凌,发现校园欺凌是社会、学校和个体多方造成的结果。为此,防治校园欺凌也有赖于多方的共同努力。可采用的防治策略包括:综合多方力量对社会文化环境进行管理、设立系统的反校园欺凌制度、成立反欺凌的教师团队、营造学生友好相处的班级气氛、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关键词校园欺凌;道德教育;纪律;道德权威;自主随着群众传播媒介的开展,校园欺凌出现在公众的视野。2023年,中国青少年

2、研究中心针对10个省市的5864名中小学生的调查研究显示,有32.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校时会“偶尔被欺负1。相关领域的调查研究说明,校园欺凌已经成为威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校园欺凌是一种教育社会现象,有必要通过分析影响其产生的社会文化、学校道德环境、教师和同伴群体等因素,来探讨防治策略。一、道德教育理论关注的焦点爱弥儿涂尔干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教育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在他所生活的时代,法国的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社会呈现出失序的状态。涂尔干认为这源于人们丧失了对道德标准的尊重和服从。在这样的背景下,涂尔干致力于重建道德权威而提出了道德教育理论。涂尔干在他的理论中提出了道德的三个要素,即纪律

3、精神、对社会群体的依恋、自主或自决。他主张通过这三要素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维持社会秩序。他认为,道德与社会的稳定是紧密联系的,当道德失去了力量,社会就会呈现一种迷乱状态或称为失序状态。反观现实,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理论对于分析校园欺凌问题具有适切性。目前,校园欺凌问题反映出学校在某些方面陷入了一种失序状态,一些学生不尊重学校道德标准、价值观念混乱、态度散漫、行为失范。这种失序状态与社会文化、学校的道德环境、教师和同伴群体等因素相关。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理论可用于深入分析校园欺凌,并为重整中小学校园秩序提供策略启发。二、校园欺凌问题分析校园欺凌是指一个或多个学生因某种动机,采用言语辱

4、骂或肢体暴力等行为使其他学生服从其意志,对其他学生的身体或心理造成伤害的行为。通过分析校园欺凌的发生过程,可以发现:欺凌发生前,欺凌者具有行为动机;欺凌发生时,欺凌者与被欺凌者两方的力量不均衡,一方力量压过另一方力量;欺凌行为具有重复性和持续性;欺凌的结果是对被欺凌者造成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可以基于道德教育理论,思考校园欺凌所反映的问题。1.反学校文化影响学生,使其浸染不良习气处于转型期的社会多种文化并存,其中不乏一些低俗、落后的非主流文化蔓延至学校。局部学生由于对学校教育不满、融不进班集体等原因而走向与学校主流文化相悖的反学校文化群体。这一群体在思想上倾向于功利化、极端个人主义、反叛学校的标

5、准;在行为上表现为旷课、打架和闹事等2。在义务教育阶段,同伴群体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环境因素,同伴群体的气氛影响着学生的成长。青少年由于区分是非的能力不强,容易受这种反学校文化群体的诱导而学会辱骂他人等欺凌行为。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儿童对社会的依附和认同,而不是对个别反主流文化群体的依恋3。学校的道德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爱集体,并逐渐扩展到爱社会,从而产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而现实中,受到反学校文化影响的学生,缺乏对班集体和学校的热爱。他们只是对个别群体产生依恋,不具有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2.学校德育缺乏对学生纪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涂尔干强调把纪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结合起来,即德

6、育既要使学生理解规那么的理由,也要教会学生遵守道德规那么4。欺凌者屡次打骂和威胁其他学生,与学校在培养学生纪律性和自主性方面存在缺陷有关。一方面,从道德教育内容来看,一些中小学校只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而无视了德育课程开设的应有之义。例如,有教师在德育课上让学生自习语数英课程,导致了专门的德育课程缺位。当然,学校可以要求其他科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但是,这只是德育实施途径中的一种,学生从中获得的德育內容容易是碎片化的、不系统的。实施德育应综合利用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以促进学生道德的充分开展。另一方面,从道德教育方式来看,一些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多采用机械灌输的方式,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7、这使得许多学生对道德规那么的认识停留于外表,而一旦出现人际交往问题,学生可能守不住道德底线,轻易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有研究者调查发现,有接近43%的学生在欺凌现场扮演过协助欺凌者和煽风点火的角色5。这些旁观者原本可以及时制止校园欺凌,帮助受欺凌者,但他们却反而加剧了受欺凌者的痛苦。这些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和接受道德标准,不能意识到自身的行为对他人所造成的伤害。在中小学校,许多学生缺乏纪律性和自主性,导致校园欺凌愈加严重。3.学校层面缺乏规章制度来防治欺凌行为维持有序、和谐的校园环境需要学生具备纪律精神。纪律精神的培养除了通过课堂的道德教育,也依赖于外在规那么的建立。在学校中,需要设置有规那么的环境

8、使学生感受到纪律的存在。在国内,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主要是中小学生守那么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标准,还未确立防治校园欺凌的具体措施。此外,国内还没有设立针对青少年欺凌行为的法律条文。相比于国内,国外在这方面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制度体系。例如,早在1993年,瑞典就把针对校园欺凌的规定纳入学校法中。2023年,瑞典重新修改了法律中关于校园欺凌的条文。该法律针对欺凌者提出了明确的惩戒措施:对于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在到达一定条件时,会被暂时停学6。目前,由于国内相关规章制度的缺失,未成年的欺凌者无需为自己的欺凌行为付出较高代价。在这种无明确规那么约束的环境下,欺凌行为可能会变得愈加严重。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