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浅谈“实践——探究”教学模式在品德与生活课中的运用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2728962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论文:浅谈“实践——探究”教学模式在品德与生活课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论文:浅谈“实践——探究”教学模式在品德与生活课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论文:浅谈“实践——探究”教学模式在品德与生活课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论文:浅谈“实践——探究”教学模式在品德与生活课中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论文:浅谈“实践——探究”教学模式在品德与生活课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论文:浅谈“实践——探究”教学模式在品德与生活课中的运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论文:浅谈“实践探究”教学模式在品德与生活课中的运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因此,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实验中,对于课外实践活动性较强的内容,我积极尝试运用探究性教学,尝试“实践探究”的简单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实践探究”教学模式是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生活,认识社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它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特征,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活动。本模式的基本程序及其操作过程是:激情引趣,设问引思。展示

2、思路,说出想法。参与实践,体验探究。归纳总结,指导实践。一、激情引趣,设问引思。激情,是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引趣,是引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设问引思,是提出问题,是激情引趣的有效手段。“激情引趣,设问引思”是这个模式的起始环节。激情引趣,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学习,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情境是最能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设问引思,使学生感到确有探究的必要。如种子的探索主题活动中,先展示大千世界里物种丰富、果实繁多,然后设问:“为什么一颗种子能变成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小小的种子怎样长成一颗参天大树呢?”这些问题

3、使得孩子们兴趣浓厚,跃跃欲试了。二、展示思路,说出想法。提出问题之后,就要对问题进行思考,进行分析,展示学生的思维,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理顺学生思路,规划参与实践的方案,制定参与实践的具体步骤,设计带着怎样的问题去实践,明确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如种子的探索主题活动,让学生说出若要了解种子的特点,可以从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几方面去观察比较了解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味道等。也可以用画图、照相、录像等方式记录种子生长变化过程等。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设想,走进下一步的探究活动中。三、参与实践,体验探究。这是学生探究知识、获取知识,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过程。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实验、调查、参观和体验等实践

4、方法自主探究知识,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经过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见解和困惑。 如种子的探索主题活动,为了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种子,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和生长条件,设计了三个活动: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自己搜集的种子,从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几方面去观察比较了解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味道等。和种子玩捉迷藏游戏(从果实中找种子)。课前两周,学生在家里亲手种植一粒种子,写观察日记,描画观察图片,向父母及周围的人调查了解当地常见种子的生长过程和生长条件。通过活动,有的发现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各不相同,有的发现种子长在果实里,有的发现种子先生根芽,再长高,将来还会开花结果,有的发现种子的生

5、长需要阳光,有的发现种子的生长离不开土壤,有的发现种子的生长需要浇水、施肥、除虫、除草,有的发现水浇多了发的芽会死掉,还有的发现向日葵不适合秋天种再如美丽的秋天,让学生在田野、市场、商店、公园之中,在动物、植物、人类生活等大千世界的点滴变化中去寻找,去发现,去体验,去认识秋天,有的发现树叶变黄了,有的发现青蛙不见了,有的发现天气凉了再如快乐的生日表活动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和举办的生日会让学生感受怎样过生日是最快乐的。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获得的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

6、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选,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实施这一环节,学生是主体,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去实践,教师是组织者、是引导者、是参与者、是合作者,甚至是服务者。教师只给学生提供某些便利,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把探究的主动权让还给学生。四、归纳总结,指导实践。让学生参与实践,是为了增长见识,丰富阅历,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论知识,并进而指导实践,因而必须进行归纳总结。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汇总,谈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收获,谈自己的想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对社会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因此,总结是课堂教学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这个环节里,教师根据活动内容特点,和学生共同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作出“水到渠成”的归纳总结,引导儿童体验发现的快乐,促使儿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以后的探究活动中去,从而达到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完美结合!在品德与生活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局限于课本内容,把教材教死了,而是借助教材这一平台,把探究拓展到生活中去。品德与生活“实践探究”教学模式,倡导探究的自主性,教师变“告诉”为“引导”,学生便“接受”为“发现”,突显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品德课学习过程成为个性化的自主探究的过程。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