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学在架构中践行.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2721087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教学在架构中践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主题教学在架构中践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主题教学在架构中践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主题教学在架构中践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主题教学在架构中践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题教学在架构中践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教学在架构中践行.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题教学,在架构中践行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题教学设计项 阳设计 李纯德 评析【教学内容】望月灰椋鸟水【教学目标】1.通过几篇文章的整体回顾,重温反衬法、先抑后扬等写作表现手法,学习运用修辞技法、细节描写等手法增加文章的语言表现力,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2.通过对比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探究精神与能力。3.通过对主题理解的不断深入,体会人类对自然喜爱、关爱、珍爱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强烈保护意识。【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提前完成本单元几组文章的阅读对比表。2教师准备电子白板、电子手写板、带有同步蓝牙功能可拍照的手机、白板课件、苏教版配套学件光盘、其他多媒体设备等。一、回顾整单元,清晰

2、主题1.回顾学习步骤。我们已经自己摸索出一套单元整体主题教学的方法,大家回忆一下学习的过程是哪些步骤。学生交流:通顺阅读、逻辑阅读、探究阅读、对比阅读、拓展阅读。2.第七单元我们将望月灰椋鸟水放在一起学习的,这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学生交流:人与自然3.揭示今天学习内容(对比阅读)对比阅读是基于前期学习基础之上的,是巩固更是补充,是整理更是进一步拓展。【评析】梳理文本,聚集单元主题。一组文本内容放置于学生面前,如果没有经历老师有意识地进行主题教学,学生很难站在单元的视角去观照一组文本,也不会就此关注到一组文本材料的同一个主题,只会顺着单篇课文的顺序去“解读”每一篇文本,更有甚者,便是从字词句篇的角

3、度去“肢解”每一篇课文。课始沿着“人与自然”这个主题载体,通过对一组文本内容的取与舍、隐与显,凭借着“月”、“鸟”、“水”这个关键事物,走进了人与自然的炫彩之地。在同一主题下,比较品悟着一组课文的异与同,感受着看似无关却存内联的文本内容带给自己的思维冲击。这样巧妙的剪裁,使得三篇课文教起来无“枝”无“蔓”,清晰有序,学生的思维路径始终聚集在“人与自然”这个主题上。应该说,教材文本的空白性是很强,由于学生直接对话存在着一定困难,它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习资源,经过教者的重构与引导梳理,就将教材内容“打造”成了一组学习资源,对于整体教学教者必须要有面观全局处理资源的状态。二、对比异同点,重温主题学生

4、拿出独立完成对比表,分享异同点的内容。(一)交流相同点今天我们先来讨论共同点。发言之前老师有个要求,请同学一定要仔细听站出来同学的发言。如果你和他相似就不要再重复了;如果你和他观点不一致,你可以反驳;如果你觉得他说得不完整,你可以补充。在介绍的时候要适当地运用课文内容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请同学当小秘书通过电子白板展示板书。)1.学生交流,相机板书(邀请学生用电子手写板上写字,并友情提醒,提炼相同点关键要点。)(1)都是写人与自然;(2)都有抒情;(3)作者有名;(4)都有修辞手法;(5)真情实感;(6)以心观物;(7)都是记叙文(当学生交流到作者时,适当出示三个作者资料,对他们的创作经历和生活

5、年代做对比)。2.教师小结。这些相同点都是关于作者的、文体的、主题的。(二)交流不同点1.学生交流,相机板书(学生白板上写):老师指导:不同点很多,我们要寻找有价值的,引发我们思考的。这也是进一步理解编者在编教材的那份良苦用心,我们到底在学这组文章中可以收获多少?(1)望月:诗多、对话多;(2)灰椋鸟:侧面描写、场面描写;(3)水:反衬、有童趣、心理描写、中心句突出。2.教师小结:不同点来自布局谋篇和写作手法。好文章要有构思和运用技巧。生活经验是基础。【评析】渗透优良思维的策略培养。这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比较阅读活动,引领学生经历了探索主题的过程,发现并理解了“人与自然”这个主题。这

6、一环节还对学生优良思维进行培养,通过不同类型思维策略进行运用,带动、促进具体主题内容的学习,既让学生掌握具体的主题知识,又帮助学生深入领会并逐渐掌握内在的思维方法。在“发现相同点”的环节,学生交流中呈现出来是“都是写人与自然、都有抒情、作者有名、都有修辞手法、真情实感、以心观物、都是记叙文”等多元的答案,待学生交流结束后,老师进行了梳理与提示:“这些相同点都是关于作者的、文体的、主题的。”这样的提炼是必要的,尤其是在对比阅读的思维策略培养时期,切中要点的点拨是有很强引领作用的。而在“发现不同点”环节中,教师先进行了提示:“不同点很多,我们要寻找有价值的,引发我们思考的。也是进一步理解编者在编教

7、材的那份良苦用心,我们到底在学这组文章中收获多少?”这是种暗示,其后学生交流呈现出来的是“望月:诗多、对话多;灰椋鸟:侧面描写、场面描写;水:反衬、有童趣、心理描写、中心句突出。”基本都集中到了教材的布局谋篇和写作手法。“不积眭步,无以致千里。”学生优良思维的策略培养也是需要积累的。三、提炼关键词,丰富主题交流探究性问题(借助光盘)。1.望月:播放歌曲月亮船,月在不同人眼中不一样,词人将月编成曲唱。朦胧月夜,悠扬乐曲让人浮想联翩,关于“月”,此刻你想到什么?交流,进一步用一个词概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中间用“喜爱”连接)2.灰椋鸟:鸟儿的世界神奇,给我们欢乐。再听鸟声,快速判断灰椋鸟的声音。这些

8、带有各自印记的声音如一个个召唤的生命,有一个姑娘就为此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视频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结合作者介绍灰椋鸟这首歌,你能感觉这篇文章要传达的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出“关爱”)。3.水:生命之水,(光盘)先出示写作时代的缺水图(配文字介绍),然后介绍近年南部地区干旱的情况,图配画外音。定格在国家总理视察干旱情况的图片。说感受,总结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出“珍爱”)。三篇文章主题进一步提炼:由前三个“爱”导出“热爱”。【评析】整合素材,丰盈主题内涵。课堂为我们呈现同一主题下的学习素材是大量的,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素材的无效堆砌,从而游离出语文的课堂,这节课选择的课外学习素材是有针对性的,

9、而且是与语文学习紧密联系的。“播放歌曲月亮船,月在不同人眼中不一样,词人将月编成曲唱。朦胧月夜,悠扬乐曲让人浮想联翩,关于月,此刻你想到什么?”这段素材为学生练习说话创设了一种“情动而辞发”的情境。“(视频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结合作者介绍灰椋鸟这首歌,你能感觉这篇文章要传达的主题是:人自然(关爱)。”为了理解主题而设。“生命之水(光盘)的播放,看图片(总理视察),总结人自然(珍爱)”为深化主题而作。教学预设中充分考虑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选择了与主题相关的素材供学生认知,为解读文本注入了诸多元素,使得课堂教学显得更加丰盈。四、绘画关系图,升华主题1.学生结合互相分享异同点的情况,用红笔

10、补充修正自己的对比表,并完善“对比关系图”。2.学生介绍对比关系图。3.升华主题:(1)播放正负2片段。(2)交流感受:2010年来临,地球面临更大灾难,自然灾害无一不是人类自身导致的,因此,现在是唤醒人对自然惜爱的时刻了。五、发出倡议,拓展主题1.人与自然让我们在感受自然美好的时刻别忘记关爱、珍爱自然,这才是热爱。关于这类文章,我们已经读过了课文中的三篇文章,推荐再读全阅读上的怎么知道它是否有生命和人类的生命两篇文章。2.作业:选择完成其中一样:公益广告或环保倡议书。【评析】把准主题深刻的教育内涵。“人与自然”主题的教育内涵到底是什么?不是对一组课文的知识获取,也不是仅仅停滞于对学生主题学习

11、的策略教学,而是对主题的一种深刻的思维,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是对人类自身行为的一种反思与考量,实际是对生命意义的追问,这是语文教育该有的担当。教学中一定要把准了这个主题的教育内涵,在课堂践行时,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学生的思维在老师渐进的教学中,最终接触到人与自然主题背后那沉甸甸的教育内涵。课伊始,老师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人与自然”的教材内容上,这是对这个主题的表层感知,学生不必经过太多的思维就可以获取,这种对话是学生与文本一种对话。在经历了寻求异同的教学后,主题开始走向深入,随着素材的呈现,学生的交流,人要“喜爱自然”“关爱自然”“珍爱自然”的感悟便呼之而来。这段行程中学生的思维已经能凭借对文本

12、内容理解向内化行进。这种对话已然是学生与主题间的一种对话。课堂对话并没有到此戛然而止,伴着关系图的绘制,和着正负2影片的出现,课堂对话开始了学生与自我对话的过程,这是对自我心智的建构与完善。【总评】开放的课堂,丰富的资源,“人与自然”主题学习由此铺张开来,层层递进,整堂课师生们都沉浸在一种思考中,这种思考是对主题教学的探索,是对由主题伸发开来的人与自然这个深层话题的反思。苏教版第七单元是由望月灰椋鸟水(除古诗两首)三篇课文组成的,为人们呈现的是一幅幅动人而且感人的画面,以“人与自然”为主题,将三篇课文纳入了同一课堂内,在同一个时空内开展了有效的语文学习实践,能较好地实现了整单元的预设目标,学生

13、的知识、能力、精神同时得以提升。1运用技术改变课堂,编织交流网络这样一节大容量的课堂教学,必然会引发学生交流的多元性与多向性,置于我们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便接踵而至,那就是如何更加有效地组织起学生的课堂交流。尤其是教学流程中的“对比异同”,生成性太强,预设可能无法达到的地方太多。这节课尝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更好地处理课堂中学生一头呈现的学习资源摸索着一些策略。交流中的板书由学生来填写,而且是可以更改的移动白板操作,这就大大节省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工作量,不难发现,现在许多老师在公开教学中,既要忙着操作电脑,又要忙着教学流程的推进,忙得是不亦乐乎。而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要专注地倾听,从容地捕捉,回应来

14、自于学生的资源。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绘画关系图的环节上,手机蓝牙同步技术的运用,又让学生的思维集中在关系图的绘制与修正上。课堂就在教师的调控与技术运用中,为学生交流编织了一张网,一张以思维为核心的“互联网”。2.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实现能力提升自主学习长久以来都是我们教师探求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不妨来看课堂的一个细节:“回顾学习步骤:(1)单元主题整体教学,我们的学习过程是哪些?梳理一下学生的回答是:通顺阅读、逻辑阅读、探究阅读、对比阅读、拓展阅读。(2)揭示今天学习内容(对比阅读),教师提示:对比阅读是基于前期学习基础之上的,是巩固更是补充,是整理更是进一步拓展。”这个环节只占到大约三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但却不容忽视,一个良性循环的自主学习过程在这里得以展现,循序渐进,主题鲜明,过程自主;打通课内课外。这样的模式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学习常常是“举三”而“反一”,寻求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在课堂中,这样的点滴随处可见。“单元整组教学”或着眼于同一题材,接受人文滋养;或着力于同一体裁、同一表达方式,习得表达方法。这样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同一专题的一组课文的教学中“举三”再“反一”。我们有理由相信,徜徉于这种学习模式下的学生,流泄出来的应该是一种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语文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