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中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271457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性学习中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探究性学习中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探究性学习中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探究性学习中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探究性学习中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究性学习中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性学习中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性学习中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它要求孩子们用具体的客观事实作为学习的开始,通过对有结构的(即包含着一定概念体系)的材料的摆弄、思考,探索出材料所包含的信息,然后在小组内讨论,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形成表象,再通过抽象概括,进而内化为概念。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通过对探究材料的自主探索,发现材料之中蕴含的意义。学生是在“做”中学,改变了传统的在“听”中学、在“教”中学、在“问”中学,教师不再是权威的讲授者、知识的传声筒,而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教师的指导,是建立

2、在学生主体之上的指导。其根本特征是使全体学生卷入主动性、实践性、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 1、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激励学生自觉地、自信地卷入学习实践活动中去。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大脑皮层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感知、注意、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在教学中,教师应以一个平等研究者、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尊重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见解,允许学生犯错误,让学生想到老师是他的朋友,相互之间可以交流、争论,这样,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心理安全环境,使他们处在一个能动状态。如在磁铁教学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磁铁有南北两极,探究中还发现了

3、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教师拿出一根没标明磁极的磁铁,问:“用今天的知识你能帮助老师判断这块磁铁的磁极吗?” 坐在后排的一同学不等教师“点将”就自告奋勇地冲了上来。教师把手中的磁铁递给他,但是放手太快了,他没有拿住,磁铁掉在地上,断了。这位同学顿时吓得脸色苍白,全班一下子静寂下来,大家都在看老师如何“惩罚” 这位同学。这时,教师举起两块磁铁,对大家说:“磁铁断了不要紧。正好我们可以研究一下,磁铁真的是南北分家吗?”有的孩子点头,有的孩子摇头,还有的不知所措。教师说:“真的是南北分家吗?看来同学的意见不统一。何不用实验来证明呢?”于是学生用刚才的方法辨别断的磁铁的南北极。学生摔断磁铁,教师不断

4、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利用这一契机进行探究,学生在这一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中探究,必将激励学生自觉地、自信地卷入学习实践活动中去。 2、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为学生提供探究材料、创设探究情境后,应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激励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去观察、实验、操作,而不是教给学生每一步该做什么,领着学生摸着石头“过河”。教师如果按成人的、程式化的思维方式去给学生所谓的“指示”、“建议”,反而会“遮断”学生的思维过程。如在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教学中,怎样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如何使噪音变小,如何使不太清楚的声音变大?教师在提供了一段声音的音频后,让学生讨论使声音变大、变小的方法。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为大家提供

5、了茶叶罐、棉花、毛巾、豆子、小石子等材料,学生分组自己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没有所谓的提示、建议,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学生学的主动积极,效果明显。 3、给学生足够多的探究时空。学生主体地位在探究型学习中的体现,首先是对材料的支配,其次是有足够的操作探究的时空。如果过多限制学生探究时空,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只能是一句空话。小学自然教学曾连续刊发了一组评论文章走出1:1的格局。文章指出,一节课,教师发言或活动时间多于学生,那么,这位教师是一位不称职的教师;师生活动时间比为1:1的老师,是一个基本合格的老师;师生活动时间比为1:3、1:4甚至1:6的老师,是一个优秀的教师。这足以说明

6、,能不能保证学生的探究时空,体现了教师是否真正把学习者放在中心地位,是否真正领会探究性教学的实质。兰.本达教授用“探究、研讨”教学法在北京育才小学上蜗牛一课时,留给我们一个很深刻的印象:白发老人,跪在地上(和学生一样高)与学生交流。也许语言不通,还得翻译,她说话很少。但在学生耳旁交流一番后,发给学生一些蜗牛,学生马上开始观察,而后再给一些吃的,学生拿到后马上知道用它去喂蜗牛,最后发给学生一些蘸了东西的棉签在学生研究过程中,老人几乎很少说话,更没有干涉学生的探究活动,而是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有结构的研究材料。4、指导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法、步骤。 以科学课为例,有些课的实验要靠老

7、师告诉,或让学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获取,这虽然也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有效途经,但相当一部分实验是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探究的方法及步骤的。如加快溶解一课中,三年级的学生在怎样加快溶解的讨论中,提出可以“倒热水”、“把糖压碎”、“用筷子搅一搅”、“用酒精灯加热”等办法,有的甚至还提出同时用二种或三种方式来加快溶解。教师提出“怎样才能知道溶解的快?”,及时给学生引入了比较的概念,学生经过讨论设计出了“用两个杯子,都放同样多的糖、同样多的凉水,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等三个对比实验。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就应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去探究,即使像制作昆虫标本那样的课,也要让学生自己想

8、办法。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扶他们一把,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真正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指导学生进行研讨和自主运用知识 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对探究材料的自主支配上,更体现在研讨和自主运用知识的活动中。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1、指导学生描述科学事实。 在研讨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充当“研讨会”的一个主持人或组织者,同时也是一个忠实的记录员,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讲授者”、“提问者”、“仲裁者”。 学生在描述观察到的事实时,教师不能用暗示性的语言来“帮助”学生,应该让学生自由自在地,甚至是“旁若无人”地描述事实。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

9、也会听到这样的一些所谓“指导学生描述”的提问:“杯子竖直放入水中,水进去了没有?第二次实验时,水为什么进去了?”师生一问一答,似乎课堂气氛很活跃,问题解决也很顺利。这实际上是向学生提示特定的想法,只想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某一点,说老师想让他们说的话,实质上也就是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你是怎么想的?” 2、尊重学生的发言,鼓励他们进行辨论。在研讨活动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发言,也就是说,不要轻易地肯定和否定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和记录员,相信学生在出现错误时他们自己会去辩论,即使由于观察或实验的失败造成错误,教师也不应该横加指责,而是要求他们用正确的方法再试一

10、下。对学生正确的认识,教师也不应急于表态,给予过快的赞扬和肯定。只要学生积极发言,不论发言正确与否,都说明学生正在独立思考问题,并用语言将思维的过程再现出来,教师应认真倾听,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辨别是非,形成共识,自行获取正确的认识。在教学调整钟摆一课时,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制作每分钟摆动60次的摆?怎样调整摆线的长度?学生在这一个问题上争论起来了:学生1:“我们用单数正向排除法,就是从摆长17厘米开始实验,依次排除18厘米、19厘米、20厘米,直到找到摆60次的摆为止。”学生2:“我们组采用的是跳跃式排除法,先实验17厘米,再从20、23、26依次来实验。” 学生3:“我们小组认为摆长可能在16厘

11、米和29厘米之间,我们打算用中间排除法,就是先从16和29之间最中的一个数开始做实验,我们打算先试一下22厘米摆动的次数是多少,如果比60次多了,我们就再从23厘米开始实验,如果比60次少,我们就从21厘米开始实验。”学生4:“我们是从两头开始实验,即先实验29厘米,然后再做16厘米,然后再做28、17,就这样从两头到中间进行排除,知道找到摆60次的摆的长度。”学生5:“我们小组是用正向排除法,和张贤彬们小组差不多,我们从17厘米开始,是一厘米一厘米地依次进行,不跳跃,不然有时会搞漏了,还要反过来找。”学生6“我们小组和张丹小组正好相反,我们从29开始,28、27、26依次排除。”没有想到同学

12、们的思维活跃得像一池跃动的鱼儿,这么多的方法,孩子们能不能找到其中“好”的方法呢?教师让各小组把自己的方法写下来之后,让大家分组进行讨论。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辨别是非,形成共识,自行获取正确的认识:学生7:“我同意张贤彬的意见,因为这样容易找到摆60次的摆的长度。” 学生8:“我的意见是将左训午和龙翔的办法结合起来,也就是不再1厘米1厘米地试,而是跳跃着排除。”学生9:“我觉得左训午的办法比我的科学一点,我同意他的方法。”学生10:“我也同意左训午的方法,这样节省时间一些。”其他学生都同意学生3的方法了,但是还有一个学生11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自己的方法最好。听到一个不同的声音,并不是一件坏事哦!

13、教师说,我很高兴,在课堂上能看到大家有这样的讨论和争执,看来大部分同学愿意采用学生3的意见,那你们就按他的方法去实验吧。学生11也可以采用你自己的方法,看最后谁的方法好一些,行吗? 3、指导学生整理、分析收集到的事实。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头脑里发生了对认识对象的认识,通过描述把思维变成语言,学生和认识对象相互作用的结果,使观察到的自然事物、现象,变成了学生用自己语言描述出的事实。收集到的事实,通常要进行整理、分析,这些事实,又变成了学生发展认识的思维材料。如认识鸟,学生收集了大量事实后,教师引导学生按鸟的身体形态、习性、繁殖进行分类整理,在整理的基础上与其他类动物(鱼、老虎、蝴蝶、鸭嘴兽等)进行

14、比较,去除鸟有而其他动物也有的特征,找出鸟的本质特征有羽毛,再通过归纳,由具体到抽象,得出鸟的概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以教师的语言代替学生的思维实践活动,应让学生对事实材料进行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实践,以突出学生主体的实践性。4指导学生自主运用知识。认识来源于实践,最后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人类就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不断前进。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的认识来源于探究,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情景中,则是又回到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再一次得以凸现。在蜗牛一课教学中,学生以极其浓厚的兴趣对蜗牛进行了观察研究,下课了,学生依然兴趣

15、很浓。教师相机知道学生在课外继续对蜗牛的研究。在对蜗牛的身体特征有了全面的了解后,学生进入对蜗牛“吃什么食物”的研究。课外交流中,学生的发现很多,细心的同学是可以观察到蜗牛的嘴(如弯月),它在蜗牛的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甚至观察到蜗牛的牙齿。有一个同学把蜗牛养在一次性杯中,然后在杯里放了一些水和食物,如苹果片、青菜叶、面包等。为了防止蜗牛逃跑,又在杯上蒙了一层纸,然后把杯口扎紧,为了给它们空气,还用针在纸上刺了几个小孔。通过研究,学生还得出了“蜗牛吃纸”的结论。在小车的运动一课结束后,根据课堂上学习小车的动力,教师在课外组织学生开展了“橡筋动力小车竞赛”,学生竟相展示自己的成果,出现了螺旋桨和橡筋动力结合的小车、双螺旋桨小车、气球小车等,学生群情激昂,学习热情高涨。在学习声音的产生后,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制作小乐器,学生又一次展示自己的才华,七音瓶、橡筋琴、编钟等乐器异彩纷呈,创造力得以充分张扬。学生在经过对探究材料的探究学习后,得到了有关事实的正确认识,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这些认识去解释有关事实,让学生想一想,学到的科学有什么用,在生产生活中那些地方可以用、怎样用,让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自己动手去制作一件有用的东西,力求让学生的学习实践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如何在探究性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