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质量管理体系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2714197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血质量管理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输血质量管理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输血质量管理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输血质量管理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输血质量管理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血质量管理体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建立健全输血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输血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输血科也是一个新兴的科室。实践证明,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疾病无法替代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是医院医疗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临床输血技术的发展,医院输血科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其成立时间短、底子薄,或者由过去的血库改建而成,其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临床的医疗需要,尤其是三级医院,医院的规模都较大,临床用血量也大,对输血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输血科的建设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现有的输血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是针对血站的,涉及到医院输血科的很少,即使有也只是片面的不成系统的,或者各自为政的1。根据输血科及临床输血的发展情况,必须建立健全

2、输血科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管理体系的建立不仅是血液质量的保证,也是临床输血安全的保证;不仅是提高临床输血水平的关键,也是输血科管理的需要,更是实际工作和输血科发展壮大的需要。输血科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必将对患者的救治效果、医院的医疗质量、提高输血工作者自身医疗水平、避免医疗事故及减少医疗纠纷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健全输血科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乃当务之急。 1输血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对于输血科而言,其主要任务是为临床提供合格、安全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以及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准确的实验数据(血型、交叉配血等),以满足临床需要,其最终成果主要体现在发出的检测报告和血液制品上。能否向临床

3、提供高质量(准确、可靠、及时)的化验报告,以及安全可靠的血液制品,得到患者和临床的信赖与认可,是输血科建设的核心问题。为保证血液安全,医院输血科应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对输血科内部及临床输血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为了保证整个流程的质量要求,仅仅靠对标本、试验试剂和血液及制品本身的质量控制是不够的。因为影响最终安全输血的因素很多,诸如医护人员对项目的了解、标本采取过程各环节控制、仪器设备和仪器设施是否符合实验要求、量质溯源、样品管理、检验方法、人员素质、科室环境、试剂和血液质量等等多种因素,为了保证血液及其制品和实验报告的质量,必须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控制2.控制范围应涉及标本、标本检验和血液及

4、其制品的全过程,也就是以体系的概念去分析、研究上述质量形成中各项要素(包括直接的与间接的因素)的互相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整体优化的要求处理好各项质量活动的协调和配合。输血科必须掌握质量体系的运行规律,及时分析解决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注意解决在内外环境变化时体系的适应性问题,使质量体系有效的运行。换言之,按系统学的原理建立起一个质量控制体系,使对可能影响输血安全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控制、管理,使血液及其制品始终保持可靠,并最终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 2输血科全面质量体系的构成按照质量体系的概念,由组织结构、程序、过程、资源和培训五部分组成。 2.1组织结构 即输血科质量控制小组,科主任

5、担任组长,业务骨干及重要室组负责人任组员。输血科组织结构的本质是本科职工的分工协作关系,目的是为了实现质量方针、目标、内涵在职、责、权方面的结构系统。组织结构对输血科所有从事对质量有影响人员明确规定其责任、权限的关系,从整体的角度正确处理输血科上下级和同级之间职权关系,把质量职权合理分配到各个层次及部分,明确规定不同部分、不同人员的个体职权,建立起集中统一、步调一致、协调配合的质量职权结构(制定每个岗位职责范围)。 2.2、程序 输血科为了保证组织结构按预定要求正常进行,除了要进行纵横向的协调设计外,程序或管理标准的设计也非常必要。程序性文件是输血科人员工作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明确规定与某一程

6、序文件对应的工作由哪个部门去做,是谁去做,怎样做,使用何种设备,需要何种环境条件下去做等等。程序有管理性的和技术的两种,一般所说的程序性文件都是指管理性的,即质量体系文件(输血科多为各项规章制度、各级人员职责、岗位责任制等)。技术性程序一般指作业指导书(或称操作规程或规定)。质量体系程序通常都要形成文件,其内容通常包括目的、职责、工作流程、引用文件和所使用的记录、表格等。建立程序文件时,应实事求是,必须能客观反映本输血科的现实和整体素质。程序性文件应使输血科全体人员都能明白和了解。程序性文件输血科的全体人员都有约束力,任何涉及某一工作领域的人员均不能违反相应的程序4. 2.3、过程 过程是一个

7、重要的概念。例如在输血科进行的每一项标本的检查或分析的过程就是一组相互关联的与实施检测有关的资源、活动和影响。资源包括检测人员、仪器(包括试剂)、程序(包括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手册)、检测方法等5.影响量是指由环境引起的,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各种因素。检测过程的输入是被测样品,在一个测量过程中,通常由检测人员根据选定的方法、标准合格的试剂、校准的仪器和经过溯源的标准进行分析,检测过程的输出为向临床发出的检验报告。我们用测量结果和其不确定度是否符合预先的要求来衡量测量过程的质量。根据过程的大小不同,一个过程可能包含多个纵向(直接)过程,逐步或同时完成这些过程后才能完成一个过程。在输血科日常工作中,每

8、一项检验报告和血液安全用于临床都要经过这几个程序:血液的入库;血液的库存;医生申请检验或者输血项目;标本采集与运送;标本编号;标本接收与登记;检测;记录;发出报告;实验数据和血液及其制品准确安全地运用于临床。 这些过程集合形成质控的全部过程。上一过程的质量控制完成即作为下一过程的输入,下一过程得到上一过程的输入结果,经过质量控制再将结果输入给它的下一过程。如此传递,并涉及到过程相关的横向过程,从而形成完整的检验报告和血液出库全过程。在临床输血中,这一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分析前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三个过程,第一是医生能否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为了明

9、确诊断和治疗,从安全有效的角度选择最直接、最合理、最有效、最经济的临床项目或项目组织进行申请;第二是标本在采集过程、保存与运送方向的质量控制措施。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确保进行血液学试验标本的唯一性,才能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如果医护人员把标本弄错或者标本出现诸如溶血等因素,那么在标本还没有检测前,已经就有了使实验结果不准确的因素;第三,血液质量的控制,血液及制品从血站到输血科入库前这个过程要严格监控,若血液及制品已经污染、溶血,或者血型弄错等数据性错误,就会直接导致最恶劣的后果。分析中的质量控制要涉及到人员素质、仪器校准、量值溯源、方法选择、试剂匹配和血液的库存等多方面因素。这些都需要输血科

10、有完整的质量体系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基础。分析后质量控制涉及到实验结果的再分析,再确认,保证合格报告和安全合格的血液发出,同时要保证实验结果及血液发给临床后,医生和护士能正确用于诊断和治疗。这就需要输血科经常地与临床科室进行信息交流和学术往来,并且及时的根据反馈意见进行调整。可以看出,在这个全过程中,只有保证每个过程输出的质量要求,就会保证整个结果的质量。因此,在检验报告形成和血液及制品发往临床的全过程中,任何一个小过程或相关过程输出质量都会影响过程的最终输出结果。所以要对所有质量活动过程进行全面控制,即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2.4、资源 资源包括人员、设备、设施、资金、技术、试剂、环境和方法

11、等。衡量一个输血科的资源保障,主要反映在是否有满足输血科检验工作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设施、试剂、环境和一批具有丰富经验、有资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这是保证具有高质量报告和安全血液的必要条件。输血科为维持、发展和提高学术素质与技术水平,以及保障临床安全用血,必须做好十个方面工作:(1)全面管理;(2)人才培养;(3)仪器装备;(4)试剂匹配及安全有效;(5)血液及其制品;(6)全面质量保证;(7)创新及特色建设;(8)工作环境;(9)临床意识(即将输血科工作与临床医疗相结合);(10)反馈整改。 2.5培训 在任何过程中人员是最大的变数,消除这种变数的方法是培训。培训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增

12、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开发员工的工作能力,只有培训到位了,才能确保血液质量的不断提高。 2.5.1 质量意识培训 质量是输血科的核心与生命,应高度强化质量意识,要求每个员工清楚输血科的质量目标,明白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在整个临床用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思想。 2.5.2 质量管理知识培训 为体现人人参与和群策群力的质量管理思想,要对每一名员工实施质量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1)质量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手册等。(2)质量管理基础知识:质量的概念、质量体系、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计划、质量改进、质量管理

13、统计和分析等。 2.5.3 专业技能培训 随着现代医学发展的突飞猛进,先进的仪器、设备、技术的大量引进以及临床治疗方面的特殊需求,员工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已无法满足新技术、新方法的需求,例如抗体筛选、卡式配血、卡式血型、白细胞过滤、血液各种成分的输注及适应症等,这就要求员工的知识不断更新,因此,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新引进的技术、设备应派工作人员进修培训;员工应多参加与输血技术有关的各种学习班、学术会议等。按系列继续教育要求,不同等级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必须接受一定学时、一定学分的继续教育,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员工培训,让每个员工参与培训和被培训,

14、通过自己查阅整理资料,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并与科室人员交流,营造出人人爱学习、人人为科室新技术出谋划策的良好氛围,激发员工团结奋发的精神,使整个科室成为学习型的组织,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优质、高效的血液制品提供保障3输血科质量体系诸要素间的内在联系输血科全面质量体系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资源和培训诸要素间是相对独立的,但又相互依存。程序是组织结构的继续和细化,也是职权的进一步补充,比如输血科中各级人员职责的规定,可使组织结构更加规范化,起到巩固和稳定组织结构的作用。程序和过程是密切相关的。有了质量保证的各种程序性的文件,有了规范的实验操作手册,才能保证检验过程高质量完成。质量管理是通过对过程的管

15、理来实现的,过程的质量又取决于所投入的资源与活动,而活动的质量则是通过实施该项活动所采用的方法(或途径)予以保证,控制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制定在书面或文件的程序之中。只有合理的理解质量体系中的诸要素关系,才能做好输血科的全面质量控制工作,保证临床的用血安全。 4输血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输血科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首先是一种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过程,然后才是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发展的过程。依据国际标准,医院输血科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大致分为四个过程:质量体系的策划与准备、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体系的试运行、质量体系的评价和完善。 4.1输血科全面质量体系的策划与准备 质量管理

16、体系的策划与准备是成功建立质量体系的关键,尤其在我国现阶段,质量管理体系对大多数医学实验者来说是新事物,而对于输血科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更是陌生,从管理层到一般工作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依据、方法,甚至目的都缺乏了解,更没有建立质量体系的经验,所以医院输血科质量体系建立过程中的策划与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对输血科全体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要让每个成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目的、方法、所依据的原理和国际标准都有充分的认识,同时要让他们认识到输血科的质量管理现状和与先进管理模式之间的差异,认识到先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对决策层,要在对有关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的充分认识上,明确建立、完善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明确决策层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对管理层,更让他们全面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对于执行层,主要培训与本岗位质量活动有关的内容。 质量管理体系都有其方针和目标,但每个输血科的个体情况不同,质量方针和目标也不同,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定必须实事求是。依据国际标准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