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及出处(共5篇)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2676403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典故及出处(共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成语典故及出处(共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成语典故及出处(共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成语典故及出处(共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成语典故及出处(共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语典故及出处(共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典故及出处(共5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语典故及出处共5篇篇1:成语典故及出处精选 春秋时期,郑国掌握朝政大权的是子驷。大夫尉止与子驷平素不和,尉止便纠集宗族的一伙人发动叛乱。他们打进宫廷,杀死了子驷等人,并将郑简公劫持到北宫。司徒子孔因为事先听到风声,所以提早作了准备。他与子产一起平定了叛乱,杀死尉止等叛乱分子。此后,子孔掌握郑国朝政。他制作盟书,规定官员各守其位,听从他的命令。有些大夫和将领不肯顺从,他准备杀掉他们。子产劝阻他,恳求烧掉盟书。子孔不同意,说:“制作盟书是为了安定国家,大伙发怒就烧了它,就变成大伙当政,国家不是很为难了吗?”子产说:“众人的愤怒不可冒犯,专权的愿望难于成功,把这两件难办的事合在一起来安定国家,这是

2、危险的方法,不如烧掉盟书来安定大伙。这样,您得到了需要的东西,大伙也可以安定,不也是很好的吗?要知道,专权的愿望是不成功的,触犯大伙会发生祸乱。您一定要考虑到大夫们的情绪,听从他们的意见啊!”子孔听从了子产的劝告,当众烧掉了盟书,于是郑国安定下来。【出处】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篇2:成语典故及出处 商纣王是商朝的末代君主,是一个暴虐无道的昏君。他贪恋酒色、荒淫无度,整日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不理朝政。他听信谗言,重用奸臣,残害忠良,戮杀无辜,他强征暴敛,动用巨资,强迫百姓为自己修建宫苑,他惨无人道,制造种种酷刑,以观看人受刑后的痛苦为乐。在他暗无天日的统治

3、下,百姓无不怨声载道,苦不堪言。虽说商朝的疆土辽阔广袤mo ,左起东海,右至杳无人烟的沙漠,南从五岭以南的交趾,北至遥远的幽州,军队沉着关一直驻扎到蒲水。士兵不下数万,但打起仗来,因为兵士不愿意为纣王战死,所以“倒矢而射”把兵器扔在一边。商朝军队士气如此低落,商朝的政权自然是岌岌可危了。所以,当周武王左手擎qng着用黄金作装饰的大戟j,右手节用牦牛尾装饰的白色旌jng旗、坐着战车,势不可挡地杀来时,所到之处,无不披靡,讷纣王军队的溃败,商纣王政权的倒台,就如瓦片的碎裂,泥上倒塌,迅速而无法挽救。【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篇3:成语典故及出处的精选 相传四千多年前,正是

4、历史上的夏朝;当时的皇帝就是赫赫有名的大禹。有一次,诸侯有扈h氏起兵入侵,夏禹派伯启前去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部下们很不甘心,就一致的要求再打一次仗。伯启说:“不必再战了。我的兵马、地盘都不小,结果还吃了败战,可见这是我的德行比他差,教育部下的方法不如他的缘故。所以我得先检讨我自己,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行。”从此,伯启发愤图强,每天天刚亮就起来工作,生活简朴,爱惜百姓,尊重有品德的人。这样经过了一年,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来进犯,反而心甘情愿的降服归顺了。【出处】孟子离娄上:“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篇4:成语典故及出处的精选 马援将军曾写信给他的侄子,希望他能多注意听听别人的过

5、失,并学学别人的长处。他在信中说:“龙伯高是一个敦厚、慎重的人,我希望你们能效法他的品性;而杜季长的为人,豪侠好义,我却不愿意你们去仿效他。”为什么马援不希望侄子们仿效豪侠好义的人呢?原来,假如学不成龙伯高,仍然可以成为一个慎重的人,就像刻鹄不成,刻出一只骛来,也可以说是刻成相类似的飞鸟。但是,假如学不成杜季长,就容易成为一个轻浮的人,就像想画一只老虎,结果却会画出一只狗来,完全会变成不同性质的兽类。“画虎类犬”这句成语,就是出自马援写给侄儿的这封信。【出处】后汉书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篇5:成语典故及出处的精选 战国时代,策士说客之风很盛,他们凭仗口才

6、,巧言善辩,以博取统治者的信任而掌握政治大权。范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范雎(或作范睢)本是魏国人,起初投在魏国的“中大夫”须贾门下当些差使,没有干成什么大事,反而受了一顿冤枉,几乎伤了性命。后来,改姓换名,辗转到了秦国。那时,秦昭王已在位三十六年,秦国政治上最有权力的人有四个:穰侯、华阳君,都是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兄弟;泾阳君、高陵君,都是宣太后宠爱的儿子,即昭王的同母兄弟。穰侯是宰相,把持国政,其余三人也轮流主持军事;他们依靠宣太后的关系,权利很大,并且拥有广阔的封邑,家财之富,在国王之上。范睢针对秦国当时的这一情况,先写一封信给昭王,要求面谈。昭王便派车子去把范睢接来相见。范睢进宫,成心乱走,

7、内侍们吆喝道:“王来了!”范睢说:“秦国只有穰侯和太后,哪有什么王?”昭王恰巧出来,隐约听到了,心中不免一动,当即表示欢送,特别隆重地接待范睢。旁边看的人,都感到很惊讶。昭王吩咐左右的人都退出去,然后恭敬地对范睢说:“先生有什么见教?”范睢说:“嗯!嗯!”昭王连问三次,范睢三次都不答复,只说:“嗯!嗯!”昭王便跪着央求道:“先生终究不肯赐教吗?”范睢这才开口说了一大篇道理,并且说:“如今我寄居秦国,和您的关系还很陌生,而我所要说的,却是关于君臣之间和骨肉至亲之间的事。今天说了,明天就可能有杀身之祸。死固然没有什么可怕,人终是要死的,只要我所说的话,对秦国有利,即便因此被杀,又有什么可怕呢?我所顾虑的是:天下有才能的人们,看见我为秦国尽忠,反而被杀,那么恐怕他们从此就要杜口裹足,莫肯向秦了!范睢的这次谈话,深深打动了秦昭王,因此获得了昭王的信任。后来,昭王就拜范睢为宰相;收回了穰侯的相印,叫他回到老家陶邑去;还让宣太后告老,不许她再过问朝政;华阳君、高陵君、泾阳君也都住到关外去了。范睢当了好多年宰相,一直到老。【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三:“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