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题无忧.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2462153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1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题无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题无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题无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题无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题无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题无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题无忧.doc(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A1型题1、寒饮停胃证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A脘腹痞胀B呕吐清水C胃中振水声D头晕目眩E口淡不渴2、实寒证与虚寒证最主要的区别点是下列哪项A病程的长与短B怕冷之新与久C脉象有力与无力D病势的缓与急E疼痛喜按与拒按3、肝血虚证的临床表现中不易见到的症状是A肌肉掣动B筋脉挛急C颈项强直D手足震颤E肢体麻木4、下列哪项不是脾阳虚证的特征表现A浮肿少尿B带下清稀C形寒肢冷D月经淋漓E久泄不止5、对证候真假的所谓”假”,哪项解释最正确A所有病症都是现象,皆为假B病人提供的临床资料有假C不符合常规认识的某些症征D与疾病本质相对立的症征E诊断错误,未认识疾病本质6、根据下列哪项即可判断为心阳虚脱证A心悸怔忡

2、B冷汗肢厥C头晕眼花D心胸闷痛E面色淡白7、治疗阴阳偏衰的治疗,下列哪一项原则最准A调整阴阳B损益兼用C补其不足D滋阴清热E损其有余8、”大实有赢状”,”至虚有盛候”说明下述哪项A虚实转化B寒热转化C虚实真假D寒热真假E表里进退9、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遗精早泄,舌红少苔,脉细数,应诊断为A肾阳亏虚证B肾气不固证C肾精不足证D肾阴亏虚证E肾虚水泛证10、烦躁不宁,打入毁物,不避亲疏,胡言乱语,舌质红,苔黄腻,应诊断为A痰热壅肺证B痰蒙心神证C心火亢盛证D痰火扰神证E阳明腑实证11、壮热口渴,咳喘气粗,鼻翼煽动,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者,应诊断为A痰热蕴肺证B燥邪犯肺证C肺热炽盛证D风热犯肺证E痰湿

3、阻肺证12、下列哪项不是心病的常见症状A神识错乱B失眠多梦C心悸怔忡D急躁易怒E神昏健忘13、下列哪项是最典型的证候错杂A表寒里热证B太阳伤寒证C脾肾阳虚证D表里实寒证E阳明里热证14、下列哪项不是阴证的证候A倦怠无力B语言低怯C身灼气粗D小便清长E脉象沉紧15、头晕目涩,胁肋隐痛,面部烘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数,应诊断为A肝火炽盛证B肝气郁结证C肝胆湿热证D肝阳上亢证E肝阴虚证16、下列哪项不是引起血虚的原因A大病久病,耗伤气血B气机不畅,升降失调C瘀血内阻,新血不生D虫寄肠道,吸收营养E脾失健运,生血乏源17、”形神一体观指A精神与水谷精气的关系B精神与血气的关系C精神与精的关系D

4、精神与津液的关系E功能与物质相互转化及相互依附的关系18、紧脉的特征是A如按鼓皮B如循刀刃C浮而搏指D绷急弹指E浮而数急19、因大失血而致气脱,称为A血虚气脱B气随血脱C阳气虚脱D气不摄血E亡阳20、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中最不容易见到的症状是A失眠多梦B心悸心烦C面白舌淡D五心烦热E脉象细数21、燥邪犯肺证中不容易见到的症状A咳痰带血B痰黏难咯C两颧潮红D唇咽干燥E恶寒发热22、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成人早衰多见于A肾阳亏虚证B肾虚水泛证C肾气不固证D肾阴亏虚证E肾精不足证23、脉细如线,应指明显的脉象是A濡脉B弱脉C细脉D镄铱E弦脉24、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指A日光的向背而言B相互对立

5、的两个事物C一个事物内部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D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E动和静25、脘腹胀痛,走窜不定,嗳气、肠鸣、矢气后胀痛可减,应诊断为A食滞胃肠证B寒滞胃肠证C虫积肠道证D胃肠气滞证E寒饮停胃证26、下列哪项不是阳证的典型表现A恶寒发热B烦躁不安C便秘腹痛D呼吸气微E舌质红绛27、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不同的病变皆可用补中益气的方法来治疗,此属A同病异治B异病同治C因时论治D据方施治E因证立法28、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这种配伍关系属于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恶29、相须、相使配伍可产生A协同作用,增进疗效B拮抗作用,降低疗效

6、C减毒作用D毒副作用E以上都不是30、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则阴中之阳的时间是A前半夜B后半夜C上午D下午E以上都不是31、头痛烦躁,面红口苦,耳鸣胁痛,尿黄便秘,舌红苔黄燥,脉弦数,应诊断为A肝阳上亢证B肝火炽盛证C肝胆湿热证D肝阴亏虚证E肝风内动证32、寒滞肝脉证的临床特点是A头晕目眩,胸胁胀闷B少腹冷痛,睾丸坠胀C脘腹冷痛,得温则减D形寒肢冷,舌苔薄白E阴囊湿疹,外阴瘙痒33、下述哪项不是引起气滞证的常见原因A情志不舒B用力闪挫C病邪阻滞D气血亏虚E阳虚寒凝34、下列哪项是诊断肠热腑实证的主要依据A脉沉数,或沉实有力B舌质红,苔黄厚而燥C脐腹满痛,发热便秘D汗出口渴,壮热脉洪E神昏谵语,甚或

7、狂乱35、血瘀证的色脉改变,下述哪项不是A皮肤现青紫色斑块B腹壁有青筋显露C出血紫暗、夹块D舌淡胖,苔腻或滑E脉象细涩、弦涩36、脘腹冷痛,痛势暴急,口吐清水,面青肢冷苔白滑,脉沉紧,应诊断为A胃阳亏虚证B寒饮停胃证C胃气亏虚证D食滞胃肠证E寒滞胃肠证37、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中不易见到的症状是A胃脘灼痛B口燥咽干C大便秘结D消谷善饥E舌红少津38、精是指A一切物质B运动很强的物质C无形的物质D有形的物质E气中的精粹部分,构成人类的本原39、下列哪项不属胃热炽盛证的临床表现A胃脘灼痛B消谷善饥C龈肿齿衄D舌红少苔E便秘尿黄40、下列哪项在肾阳虚证中不易见到A肢厥下利,大便稀溏B形寒肢冷,面白神疲

8、C滑精早泄,小便清长D失眠多梦,腰膝酸软E下肢水肿,按之凹陷41、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食后痛减,畏寒肢凉,舌淡胖嫩,应诊为A胃气虚证B胃阳虚证C寒饮停胃证D脾气虚证E脾阳虚证42、塞因塞用适用的病症是A食积导致的腹胀B气滞导致的腹胀C脾虚导致的腹胀D肝脾不和导致的腹胀E胃气不降导致的腹胀43、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则尤甚,腰膝酸软舌淡紫,脉沉弱。应诊断为A肾气不固证B肺肾气虚证C脾肺气虚证D心肺气虚证E心肾不交证44、肝阳上亢证属于A上下俱虚证B上热下寒证C上实下虚证D上虚下实证E上下俱实证45、下列属于半表半里证的证型是A肝胆病症B少阳病症C气分病症D中焦病症E厥阴病症46、属于十九畏的配伍

9、药对是A川乌和草乌B桃仁与红花C官桂与赤石脂D乌头与贝母E甘草与甘遂47、气化的形式有A气与形之间的转化B形与形之间的转化C气与气之间的转化D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变化更新E以上都是48、下列哪项不是虚热证的病机A阴液亏少不足B阳气相对偏旺C阳热火邪炽盛D虚性火热内扰E失却滋养濡润49、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指A阳病治阴B阴中求阳C寒因寒用D热者寒之E用寒远寒50、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的共见症状是A形寒肢冷B面白神疲C心悸气短D脉细无力E舌质淡白51、下述哪项不是气滞的痛、胀特点A症状时轻时重B随气行”觉舒C按之一般有形D部位多不固定E随情绪而增减52、在人体这个有机整体中,起沟通联络作用的是A五脏

10、B六腑C经络D心E气血53、下列哪项不见于表热证A发热恶寒B脉象浮数C舌淡苔白D时有汗出E咽红痒痛54、下列哪项不是涩脉的主病?A气滞B血瘀C湿邪阻滞D痰食内停E精伤血少55、下列哪项一般不是虚寒证的病理变化?A容易感受寒邪B可演变成亡阳C导致动风动血D常与气虚同存E形成痰饮水湿56、气的基本性质是A上升的B运动的C变化的D无形的E静止的57、”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体现了A阴阳的对立制约B阴阳的互根互用C阴阳的相互转化D阴阳自和与平衡E阴阳消长58、脾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A胃脘胀痛B嗳气呃逆C腹胀便溏D恶心呕吐E吞酸吐酸59、下列哪项不是寒证的临床表现A口淡不渴B舌淡苔白

11、C尿清便溏D脉象沉紧E头重如裹60、下列哪项是诊断脾虚气陷证的主要症状A脘腹重坠,食后更甚B食少腹胀,大便稀溏C头晕目眩,舌淡脉细D身倦乏力,少气懒言E五更泄泻,便质清冷61、以下哪项不是升浮药物的作用A发表散寒B透疹C安神D涌吐E开窍62、肝气郁结证的临床表现中不易见到下列哪个症状A时常太息B情志抑郁C胸胁胀痛D手足蠕动E咽部异物感63、肺气虚证咳喘的特点是A咳喘痰多,色白清稀B咳喘无力,声低气短C咳喘胸闷,声高息涌D咳喘痰少,不易咳出E咳喘痰白,稠黏难咯64、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中不易见到的症状是A腹痛绵绵,喜温喜按B面白少华,口淡不渴C便溏不爽,色黄如糜D白带清稀,量多气腥E畏寒怕冷,四肢

12、不温65、寒痰阻肺证的临床表现中不易见到的症状是A形寒肢冷B咳嗽气喘C痰稀色白D舌苔白滑E脉象浮紧66、结脉、代脉、促脉,其脉象的共同点是A脉来较数B脉来时止C止无定数D脉来缓慢E止有定数67、”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属于A逆治法B阳病治阴,阴病治阳C阳中求阴,阴中求阳D扶阳配阴,扶阴配阳E从治法68、心火上炎最主要的临床特征是A口舌生疮B心烦失眠C发热口渴D尿道灼痛E神昏谵语69、人参与皂荚同用,皂荚可以降低人参的补气作用,人参对皂荚而言,这种配伍关系属A相须B相使C相杀D相畏E相恶70、下述哪项不能称为八纲证候之间的关系A证候相兼B证候错杂C证候独立D证候真假E证候转化71、气虚之入外感,治以益气解表,此属于A扶正B祛邪C标本同治D急则治标E缓则治本72、与人参相反的药物是A半夏B乌头C藜芦D白芍E细辛73、疾病的哪个阶段较易出现证候真假A初期阶段B中间阶段C末期阶段D危重阶段E传变阶段74、以闷痛为特点的心脉痹阻证的诱发原因是A痰阻心脉B气滞心脉C寒凝心脉D热郁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