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6.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2195058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儿科.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儿科.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儿科.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儿科.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6.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儿科优势病种诊疗规范 咳嗽 【定义】 咳嗽是小儿肺部疾病中的一种常见证候。.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声有痰为咳嗽,咳嗽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是病起于肺,内伤咳嗽系他脏先病,累及与肺所致。【辩证论治】一 外感咳嗽1,风寒咳嗽:处起咳嗽频作,喉痒声重,痰白稀薄,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或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象浮紧。2,风热咳嗽:咳嗽不爽,痰黄粘连,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拌有头痛发热,恶风,微汗出,舌苔薄黄,质红,脉象浮数。二 内伤咳嗽1,痰热咳嗽:咳嗽痰多,粘连难咳,发热面赤,目赤唇红,口苦作渴,烦躁不宁,甚至鼻衄,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脉象滑数。2,痰湿咳嗽:咳嗽痰

2、壅,涩白而稀,胸闷纳呆,神乏困倦,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3,阴虚燥咳: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嘶,手足心热,或咳痰带血,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象细数。4肺虚久咳: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喜热畏寒,体虚多汗,舌质淡,脉细少力。【治则治法】 一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 治法:散寒宣肺 方药:金沸草散(旋覆花6克 前胡6克 荆芥6克细辛3克 姜半夏6克 赤芍药9克 炙甘草6克生姜6克 大枣6克)。1, 风热咳嗽 治法:疏风肃肺 方药:桑菊饮(桑叶6克 菊花6克 杏仁6克 连翘9克 薄荷4克 甘草5克 桔梗6克 芦根9克)。或者麻杏仁石甘汤加减(麻黄4克

3、 杏仁6克,生石膏15克,甘草5克,桑白皮9克,葶苈子6克,5克浙贝)。其中表证明显者以桑菊饮加减,趋于里热为主者以麻杏仁石甘汤加减。二 内伤咳嗽1,痰热咳嗽 治法:清肺化痰 方药:清宁散(桑白皮9克 葶苈子6克 茯苓9克 车前子9克 炙甘草6克 生姜3克 大枣3克)。或者以麻杏仁石甘汤加减。处方剂量同上。2, 痰湿咳嗽 治法:化痰燥湿 方药:二陈汤(陈皮9克 半夏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 生姜3克 乌梅3克)。3,阴虚燥咳 治法:滋阴润燥方药:沙参麦冬汤(沙参9克 麦冬门9克 玉竹9克 甘草9克 桑叶9克 白扁豆9克 天花粉9克)。4 肺虚久咳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六君子汤(人参9克 白术

4、9克 茯苓9克 甘草6克 陈皮9克 半夏6克)。 感冒【定义】 感冒是感受外邪主要是风邪引起的肺系疾病,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为特征。四时都发,冬春为多,病程中常伴挟痰,挟滞,挟惊的兼证。本病主要有风寒,风热,暑邪及虚证感冒四种证候类型。【辩证论治】1,风寒感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喉痒,口不咳,咽不红,舌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感冒:发热重,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流脓涕,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咽红或肿痛,口干而渴,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3,暑邪感冒:高热无汗,头痛,身重困倦,胸闷泛恶,食欲不振,或呕吐,腹泻,或鼻塞,流涕,咳嗽,舌苔薄白或腻

5、,质红,脉数。 临床还有虚证感冒,以反复发热,自汗。恶风怕冷,舌淡嫩,苔薄白,脉细弱。以调和营卫为主,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兼证(1) 挟痰:感冒发热,咳嗽,喉间痰多,甚至气急痰鸣,由肺失清肃,酿液成痰,痰阻肺络所致。治以肃肺化痰。属寒痰者,二陈汤加苏子温肺化痰;属热痰者,加桑白皮,葶苈子清化痰热。(2) 挟滞:感冒过程中,兼有腹涨嗳气,甚则呕吐,腹泻,苔厚浊腻,脉数。治以消食导滞,加神曲,麦芽,山楂。(3) 挟惊:兼见惊惕啼叫,睡卧不宁,咬齿,甚至出现惊厥,舌尖红,脉弦。治宜清热解表之中佐以安神镇惊,如蝉衣,钩藤,僵蚕等。【治则治法】1,风寒感冒 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荆防败毒散(荆芥6克

6、 防风9克 羌活9克 独活9克 柴胡5克 川芎3克 枳壳6克 茯苓9克。甘草6克 桔梗6克 前胡9克 党参9克 生姜3克 薄荷3克)。2,风热感冒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银花9克 连翘9克 豆豉9克 牛蒡子6克 荆芥6克 薄荷4克 桔梗6克 生甘草6克 竹叶9克 芦根9克)。3 暑邪感冒治法:清暑解表 方药:新加香糯饮(香薷9克 银花9克 扁豆花9克 厚朴6克 连翘9克)。中医治疗难点分析:1 小儿感冒多兼证,而且易反复,因个体差异,虽然感受同一病邪,而至不同病症,很难用统一方药治疗,故需要强调病机进行辨证论治,给予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2 小儿喂药难,不肯服药,依从性差。不愿打针,输液。

7、用药难以保证。影响疗效。3 患儿家长对中医疗法了解不够。信心不足。配合度差解决思路及措施:为了进一步发扬小儿感冒中医疗法的优势,中医治疗小儿感冒应当:1 辨证论治,细审病状-判断病位-判定六经判定方法判定用药。感冒不同于表证。它并非皆表证,治疗当忌都发汗,表证病位分阴阳,治当温补发汗殊。2 加强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宣传,使病儿家长能了解其优势。3 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感冒,如外感发热,采用针刺大椎穴及保留灌肠。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通。,凡肺系疾病可通过通腑泄热,从而达到清肺降火之作用,临床上对化脓性扁桃体炎,高热惊厥等都可以采用灌肠疗法。灌肠安定可以防治抽搐。而对于干咳患儿可以用雾化吸入的方法,

8、香囊治疗并预防感冒,贴敷疗法可以快速起效并操作简单,易于被患儿接受,为 一种 绿色疗法,另外对感冒尚可以推拿按摩对应穴位而起效。 小儿感冒(2010) 临床疗效评估和总结:小儿感冒是儿科疾病中最常见的,发病率高,四季皆发。进几年科室运用中医药结合推拿、针刺等非药物疗法和香囊佩戴、雾化吸入法、贴敷疗法等药物疗法,进行临床评价。参照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儿科病症诊断标1:治愈:(24-48小时)体温正常,各种症状消失。2:好转:(48-72小时)体温正常,各种症状减轻,3:无效:发热或高烧不退或增加,鼻塞,流涕等无改善。总有率达94%。操作简单,无不良副作用。、中医治疗难点分析:4 小

9、儿感冒多兼证,而且易反复,因个体差异,虽然感受同一病邪,而至不同病症,很难用统一方药治疗,故需要强调病机进行辨证论治,给予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5 小儿喂药难,不肯服药,依从性差。不愿打针,输液。用药难以保证。影响疗效。6 患儿家长对中医疗法了解不够。信心不足。配合度差解决思路及措施;为了进一步发扬小儿感冒中医疗法的优势,中医治疗小儿感冒应当:4 辨证论治,细审病状-判断病位-判定六经判定方法判定用药。感冒不同于表证。它并非皆表证,治疗当忌都发汗,表证病位分阴阳,治当温补发汗殊。5 加强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宣传,使病儿家长能了解其优势。6 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感冒,如外感发热,采用针刺大椎穴及保

10、留灌肠。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通。,凡肺系疾病可通过通腑泄热,从而达到清肺降火之作用,临床上对化脓性扁桃体炎,高热惊厥等都可以采用灌肠疗法。灌肠安定可以防治抽搐。而对于干咳患儿可以用雾化吸入的方法,香囊治疗并预防感冒,贴敷疗法可以快速起效并操作简单,易于被患儿接受,为 一种 绿色疗法,另外对感冒尚可以推拿按摩对应穴位而起效。嗽 肺炎喘嗽(2010)肺炎喘嗽由外邪犯肺,邪壅肺气而见发热、咳嗽、气喘、鼻煽为主症的疾病。若正虚邪恋,可迁延难愈。常见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迁延性肺炎。$ Q3 $ Z4 F) 8 Q, Y* b临床疗效评估和总结;参照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儿科病症诊断标 疗

11、效评定:$ H* p% J K1 U2 r1 l6 _7 A1 治愈: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肺部罗音消失。X线复查肺部病灶吸收,血象恢复正常。: q. bJ2好转;症状好转,肺部罗音减少,X线复查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体3 未愈:症状及罗音减少,征均无改善,或恶化者。中医治疗难点分析;中医治疗小儿肺炎,传统的方法是以汤剂为主。其优点是根据不同证型灵活加减用药。最大限度的发挥中药汤剂的生物利用度及辨证施治的特色和优势。1肺炎是由各种不同病原(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等)或其他因素(如吸入羊水,过敏反应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尤其多见于婴幼儿。中医儿科学称本病为肺炎喘嗽,常继发

12、于感冒,支气管炎,百日咳,麻疹等病之后。体质虚弱的婴幼儿和营养不良,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患儿发生本病时,往往病情较重,甚至发生并发症或迁延不愈。2. 小儿喂药难,不肯服药,依从性差。不愿打针,输液。用药难以保证。影响疗效。3患儿家长对中医疗法了解不够。信心不足。配合度差解决思路及措施;1.细菌性肺炎一般首选青霉素类药物,病情严重者可选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或联合用药。对致病菌已明确的,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支原体及医院体肺炎首选罗红霉素。病毒性肺炎可用病毒挫,干扰素,聚肌胞等。高热患儿可给予退热药,如美林等。烦躁不安者可给予异丙嗪或苯巴比妥。痰粘难喀,可用雾化吸入。呼吸困难,紫绀,三凹证者给予吸氧。呼吸衰竭时,宜早期采用气管插管,必要时应使用人工呼吸器。对于出现功能不全的患儿,除吸氧,使用镇静剂外,应及早给予洋地黄制剂,如西地兰,以控制心力衰竭。2拔罐疗法 取穴;肺俞,脾俞,阿是穴(背部罗音显著处)。每日1-2次。用于肺炎恢复期罗音吸收不良。 3频谱治疗 用频谱治疗仪照射胸部(以儃中穴为主),背部 (以肺俞,阿是穴为主)。每次15-30分钟,每日1-2次。用于佐治肺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