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证融通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2017891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证融通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双证融通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双证融通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双证融通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双证融通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证融通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证融通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证融通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同济大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上海 200092)摘 要 在双证融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本文在对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框架背景、发展历程、基本模式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上海市中职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对双证融通背景下中职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从政府制度规划和学校实施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关 键 词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双证融通目录一、我国职业资格制度基本概况3二、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基本模式4(一)职业学校实施职业

2、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历程51.双证制52.双证融通5(二)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本模式71.单独培训模式72.课程融通模式7三、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现状及其分析7(一)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概况7(二)上海市中职学校专业概况8(三)“双证融通”背景下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81.现状及问题92.问题产生机制及原因分析10四、双证融通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对策建议11(一)政府层面加强相关顶层制度设计111. 健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保障体系112. 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质量管理体系113. 加强建设职业资格证书内容体系

3、的内涵124. 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性和认可程度13(二)职业院校层面保障实施过程质量131. 深化观念认识,改善相配套的教学条件132. 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143. 优化考核评价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14我国目前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在过去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20多年的发展,我国专业技术人员获得职业资格的已有2200万人,技能人员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有1.6亿人次。这些人通过参加职业资格评价,在就业、技能水平方面都得到了提高。但在职业资格制度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其缺少系统的框架设计,致使很多地方和行业、协会都设置了不

4、少职业资格,重复量很大,而且不少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还被作为准入类运用,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始陷入了数量、质量和匹配性上的多重困境,改革已是势在必行。截止2016年1月,人社部近年来逐步开始规范职业资格认定,总计取消职业资格272项,占国务院部门设置职业资格总数的44%。改革序幕已经拉开,为进一步深化与推进改革,近来,人社部牵头的职业资格改革组正抓紧建立国家职业资格管理长效机制,制定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以建立更加完备的职业资格框架制度。我国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学校为主体的教育,职业学校承担着教育教养和职业资格化的双重任务。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

5、成部分,是对即将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强、涉及到国家财产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进行专门的职业培训,在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进入人才市场优先就业上岗的制度。1这项制度的推广,对于提高中职毕业生素质、培养合格的专门人才、提高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推动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和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行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当前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本文拟通过对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框架背景、发展历程、基本模式的梳理,针对典型案例进行问题分析,并

6、探索完善职业学校继续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对策建议。一、 我国职业资格制度基本概况职业资格反映了劳动者为适应职业劳动需要而运用特定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与学历文凭不同,职业资格与职业劳动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了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2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我国实行的国家职业资格制

7、度,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国家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国家指导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活动;政府授权批准考核鉴定机构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国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3职业分类是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依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对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划分与归类。我国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由原劳动部负责组织制定,于1999年正式颁布,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我国社会职业结构现状,是我国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献,其中规定的职业数量大概为两千个左右。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的基本特征、技术工艺、设备材料以及工作环境等要求,对劳动者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提

8、出的综合性水平规定,4即职业标准。它是劳动者培训和考核的基本依据。我国已颁布的“国家职业标准”有1096个(截至2015年3月),其内容框架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以及比重表四个部分。职业技能鉴定由考试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即考试大纲)和相应教材来确定的鉴定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职业技能鉴定的主要形式包括: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考核。职业资格证书分为五个等级,即职业资格五级到职业资格一级,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

9、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综上所述,职业分类、职业标准、职业教育、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五个部分构成了我国职业资格制度的主要内容。由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看,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是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活动的基础,而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是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直接结果。二、 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基本模式职业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职业资格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职业学校开始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第八章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

10、定职业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鉴定”。1996年实施的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些法规确定了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法律依据,也推动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职业学校的实施和促进了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一)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历程目前来看,我国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经历了由双证制(即双证并行)到双证融通的发展历程。1. 双证制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

11、决定,文中提出:“凡进行技术等级考核的工种,逐步实行双证书制度”。1994年7月4日,国务院颁布关于的实施意见,再次提出:“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也提出了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998年国家教委、国家经贸委、劳动部关于实施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详细说明:“要逐步推行学历证书或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接受职业学校教育的学生,经所在学校考试合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学历证书;接受职业培训的学生,经所在职业培训机构或职业学校考核合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培训证书。对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的毕(

12、结)业生,要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职业技能标准,开展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考核合格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从事相应职业的凭证。”上述的一系列政策制度表明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导向与评价从单一的学历文凭制度开始向学历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并重的过渡。2. 双证融通当前,职业学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又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由原先的职校学生为获取学历证书需考取某一职业资格证书的状态转变为学生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通的状态。由“分割”到“融通”的转变源于当前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中越来越明晰的能力观念与教学观念。2002年8月24日国务院关于大力推

13、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规定:“职业学校毕业生申请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中级以下(含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只进行操作技能考核。部分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主体专业,经劳动保障和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其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可视同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2002年11月29日劳动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在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劳社部发200221号)中提出,“在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中,应届毕业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并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的,视同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14、简称职业资格认证免试)”。2004年9月14日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中提出,“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的作用,积极推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资格认证工作。要做好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对接服务,加强专业教育相关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相互沟通与衔接,教学内容能够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的专业,学生技能鉴定可与学校教学考核结合起来,避免重复考核。”2005年11月7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规定:“进一步推进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的毕业生,参加与所

15、学专业相关的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免除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到2010年,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其学生考核合格后,可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些决定和意见显示出国家政策开始逐步提倡并不断深化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之间的融通和互认。从上述国家有关双证书制度政策的发展演变可以看出单一的学历制度逐步走向学历与资格并重的双证书制度,并逐步转向双证融通的过程。自2006年以来,科研机构和职校机构就一直在探讨双证融通的理论与实践,并首先在高职教育领域开展试点。双证融通是双证制的延伸和发展,在双证制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基础上,双证融通更加关注实现该结果的体制机制的创建,注重过程的管理和规范化操作。双证制是双证融通的基础,使毕业生既获得学历证书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是双证制与双证融通的共通点,也是实现由双证制向双证融通过渡的支点。5“双证书制度”、“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其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可视同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认证免试”、“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这实际上也是职业院校从开始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实施双证书制度到开始尝试实施双证融通的历史演变过程。(二)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本模式1. 单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