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舟过安仁》教案范文(鄂教版).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1985645 上传时间:2024-03-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舟过安仁》教案范文(鄂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舟过安仁》教案范文(鄂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舟过安仁》教案范文(鄂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舟过安仁》教案范文(鄂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舟过安仁》教案范文(鄂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舟过安仁》教案范文(鄂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舟过安仁》教案范文(鄂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舟过安仁教案范文(鄂教版) 篇一 学习目标: 1、100%的学生能通过反复地练读和师生相互评价的读,到达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90%的学生能通过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中的情境,感受到诗中儿童的得意,感悟在诗中表达的情感,从而到达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98%的学生能借助书上的解释和插图,结合课外搜集到的有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 3、95%的学生能通过熟读和想象诗中描绘的情境,感受到儿童的得意之后,能体会出对儿童的欣赏、宠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的不泯童心。 学习重点: 学生能通过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中的情境,感受到诗中儿童的得意,感悟在诗中表达的

2、情感,从而到达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学习难点: 体会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吕岩的牧童一诗,观赏到了一幅牧童晚归的休憩图,谁能有感情地把这首诗背给大家听? 2、同学之间相互评价背诵状况,并在评价的同时,读出自己的感受。 3、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就像一幅恬淡的山水画,让我们感受到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的安稳与舒适,更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儿童那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的趣味生活。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古代儿童趣味生活的小诗,题目是舟过安仁。 看到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品尝童

3、趣 (一)初读感知,读通读顺读出音律。 1、教师范读,学生初悟。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3、小组练读,熟读竞赛。 要求:在组长的带着下,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古诗,同学们不仅要把古诗读熟,更要把每一个字词读精确。 预设:关注“篙(go)、棹(zho)”两个字的读音。 4、指名朗读,生生评价。 5、齐读古诗,读出音律。 (二)结合解释,插图理解诗意。 1、同学们,恭喜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仅读通读熟了古诗,而且读出了古诗的韵律,下面请你们再读一读这首诗,并结合书中的解释和插图,看你有读懂了些什么?不懂的可以画出来,在小组内沟通。 2、全班沟通理解的和不理解的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预设: (1)词语:

4、怪生 遮头 使风 (2)诗句的意思。 三、品读感悟童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想象,感悟童真童趣。 1、同学们,波光粼粼的安仁的小河中,一叶小舟轻轻驶来。诗人正坐在船中享受着春天的美景:碧草含露,杨柳依依;潋滟水光,万倾碧波;阳光明媚,柔风拂面,怎不令人心旷神怡?闲暇之余,不经一瞥,顿而哑然失笑。什么如此吸引他?想像一下眼前的画面,待会为我们描绘。 2、指名描绘看到的画面。 预设:学生首次描绘可能仅仅是把诗句的意思枯燥地讲给大家听,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语句说得更饱满一些。也可多找几个学生说一说,并让学生相互评价。 3、品读诗句,感悟童真童趣。 (1)如此特殊的两个孩子,杨万里看到他们时会有什么感受呢

5、? (2)他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看到这么得意的孩子,你内心布满了什么之情?请你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这首诗。(宠爱) (二)再创情境,品读体会的不泯童心: 1、同学们,让我们将目光再次投向安仁的小河吧!收起桨儿,放下篙,撑开小伞船中放,渔舟小童笑声声,任尔小船水中荡。是啊,晴空之下,碧波之上,河中之景,孩童之举既吸引了你,也吸引了我,更吸引着他杨万里。此时此刻,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呢?小声读读诗句想想。 预设:为什么没有下雨偏撑开伞,不是用来遮头而是放在船上呢? 2、孩童的特别之举让诗人怀疑不解,他会怎么解疑呢?想象一下。 3、疑窦顿解,此刻诗人心中又会想些什么呢? 4、是啊!眼前此景不觉激起诗人心

6、中那颗不泯童心,眼前孩童不禁让人啧啧赞扬!让我们再次齐读第3、4行, 读出诗人此刻心中种种感受吧! (三)了解诗人,升华童趣 1、介绍诗人杨万里 美妙的童趣令我们深深沉醉。诗人杨万里本身就是一个布满童趣的人: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他和陆游、范成大三人是相互佩服的朋友。杨万里擅长七言绝句,不管农家生活,还是自然景物,在他笔下都显得新奇活泼,趣味横生,尤其难得的是,他喜爱描写儿童形象,所写的田园诗,特别擅长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 2、再读古诗,找出诗中点化诗境的词语。预设:怪不得 使 3、再读古诗,读出恍然大悟的感受,读出对孩童聪慧伶俐的赞美之情,并背诵

7、。 四、拓展延长,享受童趣 介绍诗人其他具有童趣的古诗。 稚子弄冰桑茶坑道中 杨万里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晴明风日雨干时, 采丝穿取当银钲。 草满花堤水满溪。 敲成玉磬穿林响, 童子柳阴眠正着, 忽作玻璃碎地声。 一牛吃过柳阴西。 五、读写延长,延展童趣 同学们今日我们又学习了一首描写童趣的小诗,为了让大家能连续品尝它的芳华,请拿起我们手中的笔,把它变成一幅流淌的画,一个漂亮的小故事。 篇二 设计理念: “古诗诵读”的学习重在读和诵,所以,本设计力求表达读和诵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在读和诵中走进意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设身处地地去体验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 舟过安仁是南宋诗人

8、杨万里写的一首诗。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闲来一瞥发觉两小童撑伞使风行船,便作此诗。这首诗浅白如话,布满情趣,展现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童的布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解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 3、能体会对儿童的欣赏、宠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的不泯童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 教学预备:查阅有关杨万里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还记得杨万里吗?我们以前学过他的哪些诗?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描写儿童的诗-舟过安仁。 2、板书课题,齐读

9、课题。 学生解题。 3、学生沟通杨万里的有关学问。 4、教师诵读全诗。 二、初读感知,读顺读熟 1、读通读顺,读准字音。 (1)多么好玩的诗句啊!你们也迫不及待地想读读它吧!下面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诗,留意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3)指名朗读,留意正音。 2、反复朗读,读出音律。 (1)学生标出节奏,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2)同桌互读互评。 (3)小组赛读。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1、学生回忆沟通以往学过的理解诗句的方法。 2、小组争论沟通。 3、小组汇报自学结果。 4、指名串讲诗句大意。 四、感悟童心,走近诗人 1、感悟童心: (1)读着全诗,你眼前仿佛消失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0、?这两个小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天真、聪慧得意、好玩、顽皮) (2)你能带着天真顽皮的语气读一读吗? 指名读。 全班读。 (3)走近诗人的内心: 诗人行船途中,偶见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诗人心生怀疑,便认真观看,欲探个毕竟,可见,此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若是你在什么状况下才会有这份雅兴呢? (预设:闲适的、开心的、兴奋的) 从文中哪个词可表达这份开心? 师述:是啊,诗人此时应当是开心而闲适的,他才会有心关注两小童,两小童的天真、聪慧也深深感染了,好像让他也回到了天真无邪的童年,可见,诗人同样拥有一颗不泯的童心! 五、背诵古诗 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诵读全诗,体会诗请画意,进而熟读成诵

11、。 六、课后延长 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句,找来读一读。 2、画一幅“两小童使风行船”图。 篇三 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解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小童形象。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能体会对儿童的欣赏、宠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的不泯童心。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二、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写儿童的诗?(牧童)这节课我们也要学习一首写儿童的诗。和牧童这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非常顽皮的小孩

12、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留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解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沟通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拦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气。 5.汇报沟通,小组指派代表沟通,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

13、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气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沟通,相互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详细、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确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教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现:用投影仪展现局部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讲解。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确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慧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宠爱和欣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宠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