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传统文化撷趣.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1672574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1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洛传统文化撷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商洛传统文化撷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商洛传统文化撷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商洛传统文化撷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商洛传统文化撷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洛传统文化撷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洛传统文化撷趣.doc(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洛传统文化撷趣商洛传统文化撷趣田培树搜集整理前言商洛,位于东经1083420111125、北纬332540342 540之间,西邻古都西安,东瞰南阳盆地,北接八百里秦川,南带江汉平原,总面积19293平方公里,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其文化特征独特。商洛传统文化,即上千年文化积淀深厚的陕东南文化,是融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文明为一体的文化。南北文化交汇,地域特色鲜明,秦楚先民融合,遗存类型多样。受秦楚文化影响,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有200多处,全国性的文物达一千多处。六百里商於古道,是从长安出发、经蓝田穿越秦岭到东南或南方的唯一通道,正是这条古道,使得历史上众多的文人墨客、贬谪升迁的官员以及赶考的

2、莘莘学子,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在此演绎了充满浓郁色彩的传奇经历。除此之外,商洛还有“戏剧之乡”、“花鼓之乡”的美称。以商洛花鼓为代表的戏剧文化,曾经名震一时。如今“商洛花鼓”已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仓颉造字于阳虚山,尧、舜封子于商山,“契佐禹治水有功,帝舜封契于商”,“商山四皓”出山助吕后扶太子,秦楚血刃,闯王李自成兵败进商洛屯兵养精蓄锐一系列的历史典故和历史事件为商洛增添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的内涵。洛南猿人遗址,洛南旧石器文化遗址,商州东龙山夏代遗址,宋金遗存的庙宇,清代“船帮会馆”的建筑这一系列的古代文化遗址为商洛的传统文化又增添了亮点。柞水凤凰街民居、镇安塔云山寺、山阳骡帮会

3、馆、丹凤船帮会馆、洛南文庙代表了商洛建筑文化的最高水平,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也吸引了众多的学者专家和旅游爱好者前来探幽寄情。笔者作为我校国家级科研课题“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的一名主要成员,历经一年的搜集、整理和编辑,将与我们中学生有关的代表性的商洛传统文化整理为若干个小板块,力图从不同的角度来挖掘并展示我们商洛鲜为人知的美丽的一面;同时,作为一本校本教材,也希望以此作为一个传播并弘扬传统文化的媒介,激发中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本土的热情。希望这本小册子能为课题的开发和研究尽到绵薄之力! 2009年4月1、商洛初祖探源据地质科学考察,约在10亿年前震旦纪中期,商地处下沉阶段,广泛受到海浸。也

4、就是民间所说“洪水泡天”,商地那时是一片汪洋。大约到4亿年前奥陶纪末,自北而南结束了海浸,商地才相继隆起成为陆地,使沧海变为桑田。现今在筑路、修渠、架设光缆时,时常可以发现山巅或山腰尚有宽阔的古河床遗迹,蚌蚬、恐龙蛋等化石,这就是实证。自此,商洛人始有“立足之地”。到百万年前,与商洛只有一岭之隔的蓝田出现猿人。有资料提及“蓝田猿人向南移育”。商地正处于蓝田东南,据此可以推说商人之“祖先”商山猿人,应该是最初由蓝田翻秦岭落户商洛的蓝田猿人中的一支。20世纪70年代,西北大学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所薛祥熙教授,在商洛考察时,竟意外发现了洛南猿人遗迹和34处旧石器遗址,其中“龙牙洞”最为显著。遂使洛南

5、县进入中国古人类大家族。截止1997年底,龙牙洞共出土哺乳动物、鸟类和水生物化石20余种,各类石制品3.5万件。在龙牙洞以北40米处又发现“龙牙北洞”,洞中有旧石器1545件、动物化石46件,同时发现了猿人制作石器的遗迹,初步断定为“石器作坊”,挖掘出土的还有石砧、石片、石器等珍贵文物。洛南猿人,距今亦百万年以上,与蓝田猿人同一时代,它是黄河流域最南端的猿人分布点,除蓝田公王岭化石外,洛南两枚大熊猫化石和貘化石的出土有力证实了这一点。龙牙洞遗址的发现,不仅填补了秦岭山区旧石器时期研究的空白,而且对中国乃至东亚旧石器时代考古都具有重大的价值,对进一步研究我国旧石器时代南北文化交流、发展和演化,考

6、察旧石器时代先民的经济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据此,商洛当尊蓝田猿人和洛南猿人为远祖。猿人们通过近百万年的劳动,逐渐完善自己,始演化为人。商洛各地7000年前生活在仰韶文化遗址中的先人,可以称之为商洛人初祖。论语学而篇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洛南县博物馆展出有男性生殖器状“石人祖”(供礼拜),即是早期先民尊宗祭祖的实证。2、尧、舜封子于商山中国人历来称尧、舜为明君,以“尧天舜地”来比喻太平盛世,是古人追求的理想社会。尧舜盛世的形成,自当与政治清明不无关系。我以为不仅应对其禅让帝位,不以天下为私的境界加以讴歌,而且应对其正确安置家属子女的行为给予肯定,使之成为后世之人学习的典范。史记五帝世纪载

7、有“尧封子朱于丹水”的历史。这位尧,又名放熏,是我国上古“五帝”之一。尧在位日久,问臣子谁可以接替帝位?放齐回答:“您的儿子朱,开明。”然而尧深知其子朱“不肖”,不足以授之于天下。便说:“吁,顽凶,不用。”遂将帝位禅让给德才兼备的舜,并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一同嫁给舜。自己的亲生儿子朱,却被封于遥远贫瘠的商山丹水(或叫丹川、丹渊),故名丹朱。商志称丹水县在现在的丹凤县所辖的竹林关。丹朱被放丹水后,不少奴隶主不可思议。而尧却以为“将帝位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便浩然长啸:“终不以天下病而利一人。”这充分体现了尧不以天下为私,而乐于让贤的阔达胸怀和崇高品

8、德。由于有丹水县在丹凤县竹林关之说,因而尧舜禅让的故事,更为商山人所津津乐道。后来传说尧女来丹水探望丹朱时病故,亦葬于商。清乾隆代,州官王如玖所撰写的直隶商州总志陵墓载:“舜子义均封于商,号商均。九子墓即义均与弟季等九人也。”并指出九子在今商州区东数里之遥的爬楼山,与龙山相连。昔日,高原参差,若星宿布列,朝岚暮霭,气象万千。今虽斗转星移导致墓冢荡然无存,然而舜仿效“尧放子朱”,也将自己的儿子义均等九人封于穷乡僻壤的商山,却被作为千古美谈而广为流传。这也是商地被称为“九商”的由来。 唐代曾游历商山的著名诗人罗隐,当有感于尧、舜曾先后“下放”各自的儿子到秦岭腹地的商洛“锻炼”,亦发出“国计已推肝胆

9、许,家财不为子孙谋”的警世之句。3、仓颉造字阳虚山你见过仓颉发明创造的二十八个象形字吗?它们就是中国历史上首批汉字。这二十八个汉字是: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明、左互从家、受赤水尊、戈干斧芾。仓颉,也作苍颉,陕西白水县史官镇人,相传是五帝之一黄帝的左史,是我国古代创造文字的代表人物,属我国“四圣”之一。帝王世纪记载:“黄帝史官仓颉,取象鸟迹,始创文字。”据白水文物援引河图玉版记载:“仓颉为帝,南巡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亦称元扈)、洛讷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直隶商州总志载:“阳虚山石室二十八字,系仓颉遗笔。”荀子解蔽云:“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可见,我国文字始于仓

10、颉。阳虚山位于洛南县保安镇,山之南隔洛河与元扈山相望,山之北是文峪川。阳虚山是秦岭东侧的一个余脉,东西绵延不足三公里,既不高大,又不奇险,却以为仓颉在此造字而闻名。传说远古时黄帝为了了解国土民情,带领一百余人从北方向南方考察。他们一行从蒙古出发,沿黄河西岸南行,过潼关,翻秦岭,到华阳,下洛河。在洛河,黄帝发现一灵龟负图出于洛水,其背部刻有图案及数字,其中将自然数19九个数字排列成三行的方阵,方阵横竖看,每行三个数相加之和均为14,这个奇妙的数字组合令大家十分惊奇,都认为是吉祥之兆,黄帝让随行人员将这件神奇的事记录下来。他们继续沿洛河前行,走到文峪河与洛河相交汇处时,天色已晚,随行人员还没有找到

11、住宿的地方。这里是原始森林,人烟稀少,找了半天,在阳虚山北的文峪河畔发现了一个石洞,高一丈三尺,深五丈,洞内平阔,足够大家居住。于是,他们就在洞里住下,白天出去考察,夜间在洞里研究记录。他们登上阳虚山时,发现地下留有许多鸟兽的爪蹄痕迹,黄帝联想到几天前在洛水发现的神龟背图,深感“结绳记事”“契木为文”已经不能满足记事的需要,就让随行的文官仓颉留下来创造文字,记录所见所闻,其他人员继续南巡。仓颉名侯刚,是黄帝的史官。品质高尚,知识渊博,智慧超群,传说是上天降下的神人。他长着四只眼睛,神光四射,具有超凡的特异功能。仓颉为了造字,历时数月在阳虚山一带走访猎人樵夫,仰观日月星辰,俯视阳虚鸟迹,远望山川

12、河流,细思神龟背图,比类取像,造出了二十八个象形字。之后,恐所造之字遗忘、混淆,他便将二十八个象形字用墨笔写在阳虚山对面的双连山(又名双梁山、笔架山,是元扈山中的一个双峰小山)的崖壁上,然后让石匠雕刻记录,仓颉写完字后将墨笔提到附近的一个清水潭中涮笔,墨汁染黑了潭水,当地遂有“墨染黑潭”的掌故。虽经寒暑代迁,星移物换,其迹犹存。仓颉完成了造字任务后,黄帝深感其功德过人,赐其“仓”字为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玉皇大帝知道了,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来慰劳仓圣。从此,中华大地有了文字,后人称仓颉为汉字始祖,阳虚山为造字圣地,阳虚山北边的川道称为文峪川。这就是传说中的“阳虚鸟迹,仓颉造字,墨

13、染黑潭”。仓颉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时代,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后世到洛南的文人贤士、达官贵人,都要到阳虚山瞻仰圣迹、拓字印字,希望仓颉的圣气能给自己带来创作的灵感,给自己带来鸿运。这些人一般都从洛南县城出发,沿洛河北行,先看黄帝河仓颉居住过的山洞,然后登上阳虚山模仿仓颉观看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追寻地上鸟兽留下的痕迹,再下山到对面的双连山崖壁上观字、拓字,最后顺河而下,看仓颉涮笔染黑了的黑潭。秦朝名相李斯曾亲登阳虚山,目睹崖壁大字。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仓颉的生日,也是上天奖励仓颉的“谷雨”季节,文峪川、阳虚山一带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使这一带成了文明开化的游览胜地。寒来暑往,朝代更

14、替,游人纷纷前来观赏,络绎不绝,胜景持续了几千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洛河的河床越来越低,当初刻字的崖壁越来越高,不便观览。每逢官吏到此,都要动用民工为其编木排、搭云梯,无论农忙农闲都要服役,给当地老百姓造成了严重的负担,民众不堪骚扰,当地人在一个雷鸣电闪的夜晚,架火焚烧了云梯,直烧得山体发黑,岩石发红,这时又下起了倾盆大雨,致使字颓石裂,若隐若现,从此字迹模糊难辨,再也无法让人观看。所幸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知县王森文从民间征得拓印真本,请石匠凿碑,竖立于阳虚山下的许家庙村。碑高1.6米,宽0.65米,正面题额为“龟凤呈瑞”,下大书“仓颉授书处”;北面题为“阳虚鸟迹”,下书二十八字。以供

15、游客来朝拜仓圣遗迹。上世纪60年代初,修建洛惠渠时,仓颉刻字的崖壁被炸毁。王森文所立石碑被洛南县文化馆收藏,成了镇馆之宝。仓颉死后,人们把他安葬在白水县史官镇北,与桥山黄帝陵遥遥相对。白水县还在仓颉出生地修有“仓圣庙”,该庙建筑奇特,雄伟壮观,古柏参天,造型各异,给观者一种庄严肃穆、千古绝伦之感。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在洛南县城内东南隅又修建“仓圣祠”,祠内有正殿、享殿、前殿、大门。一院四进,砖木结构,布局合理。上为五脊六兽,凤舞龙飞;内有画栋雕梁,宏伟壮观,正殿供奉木神,牌题为“仓圣之神位”5字,朱底金字。大门上方“仓圣祠”三字由县令伊允桢题写,苍劲有力。建祠已逾百年,仍保持原貌。近些年,洛南县保安镇的村民又新修一座“仓圣祠”,将仓颉所造28字,重新雕刻于石碑之上,并将其竖于祠前。1999年4月1日,正值清明祭祖时节,洛南县首届仓颉历史文化艺术节在保安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