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163059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 1观摩场景再现:教师首先带领幼儿复习律动“司马光砸缸”,接着,教师示范“砸缸救人”游戏的玩法,在幼儿了解了游戏的最简单的玩法之后,如下:教师抛出问题:怎样才能不停地玩游 戏?幼儿接住问题回答:得一直有砸缸的人和司马光。师:谁是下一个砸缸的人和司马光呢?师幼商讨之后:被砸到的人到缸里做司马光;缸里的人跑出来,跑得快的做下一个砸缸的人;跑得慢的人和刚才砸缸的人就 做碎片,把缸的裂口填起来。师:现在又有一个问题,那缸里的人往哪个方向跑?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后,幼儿尝试游戏,这一环节始终是有层次的,从师幼共同游戏到游戏独立游戏,从听教师口令慢节奏地游戏到跟音乐快节奏地

2、游戏,并且游戏的情境不断丰富,增加了 被淹的司马光求救动作,趣味性也更浓。最后是集体舞环节。教师首先引导幼儿探索两两结伴游戏的方法,接着抛出问题“怎样和更多的小朋友玩游戏”,引导幼儿想出转身的方法,但是这只能解决一次交换朋友的问题,当再次游戏时又换回了原先的伙伴,于是教师再次抛出问题“怎样能让我们每次换的朋友都不一样”,引导幼儿想出想和同伴交换位置再转身的方法。最后,在游戏结尾增加了“砸缸庆祝”的环节。 观摩感悟及反思:整个活动以三大块开展:复习律动、游戏玩法与规则、集体舞,环节非常清晰。并且在游戏玩法与规则、集体舞环节中,教师始终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师幼之间以“抛接球”的方式,引导幼儿逐

3、步掌握游戏玩法与规则。并且,师幼之间的互动很不错,教师和幼儿之间始终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良好的师幼关系有 效的促进了幼儿的学习,帮助幼儿建构自己的认知。这次活动的亮点和关键点在于如何一层一层递进式地开展游戏,这一点上非常值得我学习。我曾经试图脱离赵老师的这个教案,自己去设计,自己去一步一步地递进、理清游戏角色的脉络关系,我有个疑惑,是不是可以有不同于“被砸到的两个人到缸里做司马光;缸里的人跑出来,跑得快的做下一个砸缸的人;跑得慢的人和刚才砸缸的人就做碎片,把缸的裂口填起来”的方式,例如:被砸的人跑,跑得快的做下一个砸缸人,跑得慢的和缸里的人做碎片,填补缸的裂口;砸缸的人做下一个司马光,这 种方式

4、下,只有一个司马光。总的来说,这是一次很不错的音乐游戏活动,让我了解了音乐游戏组织的方式,为我自己组织音乐游戏提供了有利的帮助,当然,我不会去一味的模仿,在我熟悉和了解音乐游戏所有的模 式的基础上,我去大胆的去创新。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 2这节课我像往常一样,根据课堂设计,按计划朗读课文司马光砸缸。当孩子们读完课文以后,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看着,说着,一直到把这一课的生字全部学完。我让学生同桌相互讲一讲这个故事,大家开心地讲了起来,看着他们,我想这一节课的计划不就泡汤了。就在我犹豫不决时,孩子们像突然长大了似的,自己已经安静了下来,那神情是少见的。这时,我按原计划检查学生的接受情况时,发现孩子们掌握

5、的非常好,每一位同学的回答都是那么完美无缺,有些同学的回答甚至出乎我的意料。自习 课上,孩子们在做练习册时也做得比往常好。由此我想到,在课堂上,学生想研究什么问题?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接受新知识。我这堂与原计划完全不同的课,由于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按照学生的意愿展开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学生学得特别积极主动,聪明和智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通过这节课的实践,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孩子们身上所具有的潜在的 不可估量的创造力。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 3对于“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孩子们并不陌生。在初步

6、感知课文后,孩子们就告诉我: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司马光砸缸救小伙伴的故事。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对于这个教学目标,通过朗读感悟,很容易就能达到。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是本课的难点。如何完成这一难点教 学呢?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操作的:一、读一读、演一演、问一问围绕“课文中司马光是怎样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的呢?”这一个问题,先让孩子们找出有关“怎样救”的段落。读一读,画出“怎样救”的句子,点出重点词语。(“司马光没有慌,他举 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接着让孩子们表演体会司马光“怎样救”小朋友,看谁把司 马光的表情、动作演得像。再让小朋友读第自然段

7、,启发引导小朋友对司马光“怎样救”小朋友的表现提出问题,如,司马光为什么“没有慌”?当时他会怎么想?他怎么会知道“举起一决石头,使劲砸那口缸”?石头是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几下子”把缸砸破?等等。使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有充分思考的余地,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会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对司马光在小朋友遇到生命危险时“没有慌”,沉着冷静,急中生智,动脑筋、想办法,化险为夷会有更进一岁 的理解。然后,引读第自然段,说说你从司马光的表现中明白了什么?你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让学生从事情本身以及事情所说 明的道理等等角度各抒己见。紧接着引读第自然段,思考当看到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 里。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办的?最后,通过小

8、组对比读第、自然段,分角色表演(司马光、掉进缸的小朋友、别的小朋友,再说说“都慌了”和“没有 慌”的不同结果。二、思考、想象、设计你认为还有什么办法能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这里可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允许学生设计出不同的办法如找树枝伸下去让掉进缸里的小朋友拉住树枝众小朋友再一起拖;用绳子等等。 只要理由充分,想象合理,就要给予充分肯定。三、扩展活动在学生已充分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些生活中的难题,让学生动脑筋解决,如:一不小心把乒乓球踩凹了怎么办?热闹的大街上和父母走散了怎么办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遇事不慌张,要积极动脑筋自己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 4司马光砸缸一文,是一

9、篇比较好的开拓学生思维的_,目的在于教育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 办法。在第一课时教学时,正好赶上周喜兰书记到我们学校试导,通过周书记的听、评课,让我真是茅塞顿开,受益非浅,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可取与需要改进之处。从我自身来说,还是比较喜欢上低年级的语文课,这一点也得到了周书记的肯定。在这一课时教学中,我安排了趣味识字、朗读训练、模仿动作表演、思维拓展训练、说话练习,多花样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意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很自然地进行德育教育,让教与学成为一件快乐的事。但由于我低年级教学经验的不足,导 致教学中存在着不周到之处。其一,缺少了写的环节,虽然第一课时里没

10、有安排写字教学,但我在读完课文后安排了一个“我会填”的训练环节:一()假山一()缸一()(),周书记就特别提出了,在这除了口头填,应给学生一个动笔写的机会。的确,我们班有的小朋友课前准备里总少了课堂练习本。课堂上,能让学生动手就尽量让他们动手 训练,无形中督促了孩子们在课前准备好课堂练习本。其二,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拓展训练: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要求:大胆想象。)由于时间仓促,我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给予很正确的评定。孩子们相象丰富,有说找梯子的,也有说几个小朋友叠起来,把那个落水的小朋友扯上来。听了他们的回答,当时只记得表扬大家爱动脑,想出了新办法,就疏忽了提醒孩子

11、们这个办法是否可行。周书记就提出了,要是找梯子的话那还不如喊大人快,几个小朋友叠在一起,下面的那个孩子能承受得住吗?另外,就此引导到生活中的困难,教育孩子们像司马光一样,做聪明的孩子。我一听,对 呀,真是大大的失误。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与学习,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一点沉着、冷静,对待孩子们的回答要多一份心思,尽量让课堂上不留 下遗憾。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 5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_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

12、法。本节课我以识字教学为主。具体 如下:一、多种方法识字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语文,要通过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学习知识。低年级要以识字为主,课文是识字的载体,要通过多种方法来学习生字。本课我采用的是随文识字的方法识字,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有助于学生熟记生字,同时,我采用了多种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生字。如:学习“常”字我让学生说一说你经常和谁在一起?谁经常和你一起玩?从而理解“常多次的意思。再如学习“掉、喊、跑”字,我让学生表演动作,通过学生的表演加深学生们对生字意思的理 解,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

13、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本课教学中,我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的读、大胆的想,勇敢的说、尽情的演。我采取了多种朗读的形式,充分的给学生读书的空间,让他们在读中感悟,读出当时小朋友们的心情。同时,我引导他们大胆的想:小朋友们会喊些什么、叫些什么,他们心情怎样?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大胆的演,进一步体会到了小朋友们慌张的样子。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 们能入情入境的学习,真正理解了课文。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 6司马光砸缸是长春版教材小学语文教材一年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本课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教育学生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

14、开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讲这篇课文时,以下环节的设计,可以说是本课教学的 成功之处:一、识字教学形式多样。1编字谜的方法记忆“司”。司马光的复姓是本课的一个新知识,我首先问学生:司马光姓什么?学生说出的答案有:司、马等,这时我说出“司马”这是一个复姓,让学生对复姓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学习“司”字。用旧字“同”引出新字:“一个同学真马虎,同字去掉一小竖”。学生便轻松记忆了这个新字。2字理识字学习“终”。绞丝旁表示织布,冬天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在这里冬表示结束的意思。终字原指布织完了,现在指结束了。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汉字构字规律来识记生 字,使学生逐步产生探究汉字规律的浓厚兴趣。3做动作学习“跑”带有足字旁的字。编儿歌、做动作,既使学生掌握了形声字的特点,又及时得到休息,劳逸结合,符 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4用投影仪指导学生书写,对学生掌握不好的字的结构及 时指导,写字训练扎实有效。二、注重语言训练。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一年级虽然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